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张姓文化传承

<p class="ql-block"> 文/张红霞</p> <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志们大家现在好!</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参加我们红邻书记牛东华提出的组建红色宣讲团。我的名字张红霞,父母告诉我:红色是用鲜血与信仰铸就的中国红,红色不仅是一种颜色,一种力量,一种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源泉。当我们回望历史的长河,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为了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红色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在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我的太外公张老捷同志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广泛联络进步群众,积极宣传抗战救国思想,组织农民抗日活动。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主张,组织进步乡坤请愿团徒步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行至黄河渡口被拦回)。在长期的革命探索实践中,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1937年12月经郭林业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冠县的早期党员赵建民、徐运北、高元贵、许梦侠、郭英、齐涛等一起搞地下农运工作。1938年春成立了冠县农民互助会(后改为农民抗日救国会),张老捷担任会长,1938年底任中共冠县二区区委书记(区长由县委书记许梦侠兼任)。为了解决抗日武装缺少武器弹药的困难,他变卖家产,筹集经费,无偿捐给了党组织。在抗日烽火四起的艰苦岁月里,为了党的工作,他经常翻越敌伪的封锁壕沟,冒着生命危险出入敌伪据点做策反工作。为了宣传抗日,做地下党的工作,他徒步走遍了全县的大部分村庄,冠县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张老捷同志的两个儿子都是抗战早期(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大儿子张朝岺入党后跟随父亲在家乡搞农民抗日运动,1942年秋,他只身徒手活捉过一个下乡抢粮落单的日本兵,在当时冠县引起很大轰动,一时传为佳话。他俘获的日本兵被送往军分区,后经教育感化参加了反战同盟,加入了抗日队伍。二儿子张蓬岺,1938年入党后随即参加了八路军抗战时期属冀南军区,解放战争时期属刘邓大军二野二纵,转战冀鲁豫边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激战淮海,渡江南下云贵川,进军大西南,建国后又入朝参战,回国后转业至哈尔滨市第五人民医院任党委书记。孙女婿冯鹏翎(同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一直在部队工作,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秘书,北京军区动员部副部长、北京军区营房部政委等职。大孙子张之兰1947年参加了解放军,二孙子张之广高中没毕业就投笔从戎加入了志愿军,孙女张广荣于1947年刚满15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两个弟弟也都是专业军人。张老捷同志一人献身革命,带动全家加入革命队伍,成就一个红色的传奇家庭。</p> <p class="ql-block">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的召唤。我们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力量。无论是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还是面对社会改革的新挑战,我们都要保持革命先辈那种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还要将红色基因传承给下一代,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