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写书法还是画国画,我都经常接触到所谓的宣纸。以前也在网上看到过宣纸的制作工序视频。宣纸,这一文房四宝之首,于我而言自然是再熟悉不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然而在来到了宣城泾县这个宣纸之乡后,我对宣纸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在群山环抱的泾县,坐落着宣纸博物馆。从来没有想过轻而薄的宣纸,竟有这么大的学问,能装满一座博物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逐步领略宣纸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宣纸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真正的宣纸采用的原材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这两种植物都极富韧性,用来造宣纸可谓是再合适不过,而且泾县刚好大量出产这两种植物,其成为宣纸之乡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因为找到了最合适的材料,宣纸仿佛具有了对抗时光流逝的能力,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宝贵真迹,都因为以宣纸作为载体得以流传至今,跨越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制作宣纸有多道工序,粗略划分可分为制浆、抄纸、晒纸、剪纸。如果细分,则可以达到108道工序。技艺娴熟的师傅可以做到将宣纸做得纹路细腻,厚薄均匀,手感丝滑。而且我从讲解员处听说陈年宣纸往往非常值钱,宣纸就像那些酒啊,陈皮什么的,放的越久越升值,每年可以提高约15%的价值。难怪古人的那些书籍字画,现在都已成了无价之宝,价格涨到天上之后,就不能再用钱来衡量一幅宣纸艺术品的价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更令我瞠目结舌的是,我发现我平时用来画国画的所谓“宣纸”,都并不是真正纯正的宣纸。真正的宣纸远比那些往日不被我珍惜的纸金贵的多,而我用来画画的,甚至有时候不小心画毁的,称之为书画纸。这两种纸外貌十分相似,不是内行人很难区分,有时候书画纸甚至可以冒充为宣纸。然而这两种纸在原料上就完全不一样,制作工序和技艺虽有相通之处,却又各有特色,总体来说还是宣纸更为宝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参观完几个展厅,我体验了宣纸制作中的抄纸活动。水缸里漂浮着大量纸浆,白花花一片,看起来很浑浊。我站在师傅对面,两个人拿着竹帘的两头,往水中这么一抄,捞起来时便有薄薄的一层白色纸浆附着其上。第一次过水并不均匀,我明显看出竹帘的右侧比左侧有更多纸浆,于是师傅叫我反方向再抄一遍。泡满纸浆的水十分清凉,我第一次体验制作宣纸,手法十分生疏,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不过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宣纸的抄纸工作,接下来就是烘干。别看这么薄薄的一层,几乎透明的纸浆烘干以后就是一张具有韧性的宣纸了。我以为还要等很长时间宣纸才能烘干。结果没用多久,一张洁白崭新的宣纸就出现在我面前。虽然边边角角都是坑坑洼洼的,但我知道,这种新制的宣纸,最后还要经过裁边才能进入市场,每一张宣纸都要精心审查是否有异样,看来制作宣纸可真是个精细活啊!有趣的是,我的宣纸上印有一只小鼠,十分隐蔽,要透过光才能看见,这是工作人员事先在竹帘上做出的形状,体验时根据人们的属相选择竹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参观完宣纸博物馆,我收获满满。原来宣纸中蕴含着这么多大学问,自以为经常接触宣纸的我或许都没有真正碰过几次宣纸呢。此次来到泾县真是大开眼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