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逢双休,家人们驱车前往松岗碉楼,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远远就能望见那两座巍峨的碉楼,它静静地矗立在山间,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阳光洒在塔身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而远处的山峦在湛蓝天空下显得格外宁静。几辆车停在路边,有人驻足远眺,也有人举起相机,试图将这份古老与自然的交融定格。</p> <p class="ql-block">松岗碉楼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波村,是清乾隆年间松岗土司时期修建的嘉绒藏族军事防御建筑,现存两座主碉楼呈八角外形、圆形内腔,南碉高29米,北碉高24.7米,以石块与黄泥砌筑,内部设木梯连接楼层。两碉楼历经多次大地震仍屹立不倒,其中南碉倾斜2.3米,被誉为“中国版比萨斜塔”。碉楼设计兼具防御性与实用性,单入口配合可撤木梯形成易守难攻的体系,底层暗沟储水存粮,箭窗科学分布。</p> <p class="ql-block">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开放。周边保留松岗土司官寨遗址,部分区域因大火损毁,仅存断壁残垣。当地通过修缮与商业化运营,推动藏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金夕漫,幡舞澜,碉楼印史篇。</p><p class="ql-block">灯涌烟,风诵禅,步步叩云巅。</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是一条石板铺就的小路,两旁是斑驳的石墙,墙上挂着红灯笼,微风吹过,灯笼轻轻摇曳,映照出一片温暖的光。几位行人缓步而行,或低声交谈,或静静欣赏,整个画面仿佛一幅古朴的山水画。远处,一座高耸的石塔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庄严,塔周围绿意盎然,山峦层叠,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石阶蜿蜒而上,两旁是古朴的石墙和茂盛的绿植,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温暖而柔和。几位行人缓缓而行,背景是蓝天白云和远处的山峦,整个画面显得宁静而悠远。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丝历史的气息,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松岗川主庙就在这条石阶的尽头,它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汉藏文化交融的见证。庙宇虽小,却精致而庄重,供奉着治水英雄李冰。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汉藏人民在此交流信仰、共筑文化的场景。它与松岗土司官寨、直波古碉群共同构成了“云上天街”的独特风貌,是游客了解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古巷中,石墙上挂着许多写有汉字的灯笼,经介绍,灯笼上的字是以马尔康乡镇命名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讲述一段故事。石墙上的雕刻图案精美,地面上铺着整齐的石板,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这里是如何热闹非凡。一位游客驻足观看,目光落在一块写有“柯盘天街”的木牌上,那是通往川主庙与松岗土司官寨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扇藏式木门半掩着,门楣上挂着五彩的经幡,随风轻扬。门内可见木质的柜子和墙壁,门口放着一个红色灭火器,现代与古老的碰撞在这里显得格外和谐。不远处,一座高耸的石塔在蓝天白云下静静矗立,塔旁绿意盎然,栏杆旁偶尔有行人驻足,仿佛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阶上,身旁是一尊身穿盔甲、手持长矛的雕像,它仿佛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静静注视着来往的行人。远处,一座石制拱门上悬挂着“柯盘天街”的木牌,拱门下方是层层石阶,周围是石墙与植被,天空湛蓝,云朵悠然,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马尔康松岗的苍茫山脊上,两座倾斜的八角碉楼以石木之躯静立,如沉睡的巨人,每一道棱角都刻满清乾隆年间的烽烟与传说;它们的目光尽头,现代化的输变电塔以钢铁之姿昂首,银线穿云而过,将电流编织成流动的星河。这是历史与未来的奇妙相逢,古时守护土司疆域的坚固石墙,如今与输送文明的电网共同勾勒大地轮廓。宛若另一套永不熄灭的星图,在嘉绒的夜空下续写千年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手机镜头里的松岗村,红瓦房如火焰蔓延山坳,藏式彩窗与白墙相映,经幡点缀屋脊。青石板路串联起古老与新生,碉楼依旧俯瞰着车流穿行其间,这座曾以烽火守护土司荣光的村落,正用红瓦书写乡村振兴的藏地故事。</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制/原创/高原</p><p class="ql-block">2025.8.17.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