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月儿弯弯

<p class="ql-block">。庐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13]。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2]。</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海拔1102米的山谷,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12]</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也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海拔1031米,洞高、深各约10米,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庐山著名景点之一。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6]。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仙人洞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7]。</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 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高20余米,始建于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现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募资易地重建。塔内藏有银佛像、宋币及水晶珠子等文物。 和塔平列于山脊的另一栋外观粗壮、轮廓呈现圆形、伞顶的佛殿,名圆佛殿。塔西有一石质方台,名天心台,为林森所建。台下有硕大卧石,平滑如镜,上镌“照江崖”字样。 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堪称大天池“三绝”。</p> <p class="ql-block">龙首崖位于大天池西南侧,海拔883米。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在龙首崖上凭栏俯瞰石涧峡谷,可见彩虹横卧,狮子岩、方印岩、文殊岩、清凉岩、万丈梯等诸多景致。</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位于五老峰下部,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海拔1160米,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落差共155米。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得名[8]。三叠中,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9]。</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口西侧,为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活象一块犀利的犁头,耕耘着茫茫云海。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海拔1436米,高度194米。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时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是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的景点。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再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海拔48米,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小天池山顶,海拔1213米。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塔建于1936年。 小天池山对面还有一怪石,远望似一雄鹰伸颈欲鸣。</p> <p class="ql-block">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三宝树海拔1027米,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树龄600余年,一棵为银杏,树龄1600年,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p> <p class="ql-block">乌龙潭位于庐山东谷山冲底头 ,两山夹峙,中为一线幽涧。此潭与黄龙潭相邻,两潭各有千秋。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海拔:1025米,高度333米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石隙缝中飞扬而下。</p> <p class="ql-block">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位于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20]。牯岭以牯牛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解放后东西谷均辟为疗、休养,旅游接待区。山同城最繁华的地方是牯岭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