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自然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并不是一句简单的俗语,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存现象。人类如此,其他依赖母乳生存的哺乳动物也不例外 - 幼崽通过啼叫来引起母亲的注意,从而获得食物。乳汁的分泌受到催产素的调控,这种激素在大脑下丘脑中合成并释放。科学研究表明,仅仅是新生儿的啼哭声,就足以激活母亲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回路,促使其产生更多照护行为,包括分泌出更多乳汁。换言之,会哭、会表达需求的孩子,的确更容易获得生存资源。</p> <p class="ql-block">然而,2025年8月9日,当我在 Dekorte 看到弗氏燕鸥亲鸟在湖面上一边飞翔一边精准地给随波逐流的雏鸟喂食时,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它们究竟是怎么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孩子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在湖边静静地驻足,观察着其中的一只雏鸟。令人意外的是,这只雏鸟在我全程的观察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主动的乞食行为。它只是顺着水面的波浪漂浮,看上去非常从容。</p> <p class="ql-block">上空不时传来弗氏燕鸥短促而清脆的叫声,这些成鸟有的擦着它的上空掠过,有的高声鸣叫着快速飞远,而这只雏鸟始终只是安静地张望,没有任何反应。</p> <p class="ql-block">直到某一刻,一只弗氏燕鸥突然从湖的另一端急速飞来,并伴随着持续的呼叫声。就在这一瞬间,这只雏鸟忽然张开口回应,发出了清晰而急促的鸣叫。当成鸟带着一条小鱼越来越靠近时,雏鸟的乞食鸣叫也随之越来越激烈。最终,那只成鸟在上空盘旋了两圈,毫不犹豫地降落在雏鸟身边,将食物准确地送入口中。</p> <p class="ql-block">这一幕让我明白了:原来在燕鸥的世界里,“发声互动”就是他们的“亲子密码”。当亲鸟带着食物返回时,常常会先发出呼唤,而雏鸟则凭借天生的声音识别能力,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即时的鸣叫回应。正是这种双向的本能行为,使得亲鸟即使在嘈杂的群体中,也能精确地找到自己的孩子,并完成喂食。</p> <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哪怕是在湖面上看似随波逐流的宁静之中,真正决定生存机会的,仍然是能否及时发出“我是你的孩子”的声音信号。自然界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弗氏燕鸥的世界里,被生动地演绎成了“会回应的雏鸟有鱼吃”。</p> <p class="ql-block">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弗氏燕鸥, 我前面的美篇有介绍, 欢迎您光临 “寒舍”, 以下是链接:</p><p class="ql-block">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odib4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弗氏燕鸥Forster's Ter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