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7月20日,是谋划好久自驾大东北出发的日子,我们又一次在一起,开始我们“游遍中华大地”的新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0日至8月11日,整整24天,我们一行两车12人,行程近万里。时间虽然短些走马观花,我们却游玩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和隰县的小西天,欣赏了榆次的古建筑。穿越了内蒙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观赏湿地变幻莫测的奇弯景观。游玩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登上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乘快艇游本溪水洞,登顶长白山观天池奇观,还漫步镜泊湖欣赏悬崖跳水。我们到达了中国最北的漠河和北红村,并沿着边界线参观满洲里和绥芬河国家口岸。去了东宁要塞及731遗址,看了丹东断挢。如今回想起来,感受颇多!我们看到的游过的远不止上面这些,似乎还在路上,还在景点里不能自拔。今日写美篇游记,我还在网上查找资料,整理照片,理清思路,尽力用影像资料,留下这段难以忘怀的自驾游。记录美好,分享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从西安出发,经过山西和内蒙,进入东北,基本上沿这个环游图走国道省道边走边游玩。自驾最辛苦的是司机,他们的辛苦付出成就了自驾游的完美成功!深深地感谢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我们从此门“道入西天”进入小西天,开启我们自驾大东北第一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雄宝殿最初因殿内悬塑千尊佛像而得名“千佛庵”,其中大雄宝殿为最高点。踏入大雄宝殿,我便感到无比震撼,这里仿佛进入历史长廊,触摸岁月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雄宝殿采用无梁殿设计,全木构架无钉无梁,从下至上全殿无死角,雕梁画栋,雕塑着形态各异服饰华丽,大小不同的1915尊明代悬塑佛像,包含33层天宫楼阁、飞天伎乐等场景,最小佛像仅指甲盖大小,让人看的口瞪目呆,无以言表!彩塑颜料采用五台山孔雀石与太行山朱砂,历经数百年仍色彩鲜明。大雄宝殿建成四百多年,无人打扫卫生,或根本无法扫灰除尘,却依然干净亮鲜,令人称绝!这些悬塑艺术被誉为“中国雕塑史的绝唱”,殿内五尊主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的组合形式在寺院中较为罕见。 人太多了,拍段视频也不容易,只能是拍个大概而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不同角度拍几张照片,以便仔细欣赏这些精美的雕塑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小西天,仿佛穿越佛国仙境,千尊悬塑震撼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大雄宝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西天建筑群融合园林设计,以“小、巧、精、奇”著称,占地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我们沿此道步入后花园。这里的建筑全部为琉璃瓦顶,色彩丰富,造型别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园正在维修,我们只在外面稍稍休息一下,便下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西天游客众多,根本无法游遍所有殿宇,跟随人流总算草草游了主要殿宇。沿山道我们缓缓下山,再望小西天,全院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巍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非常壮观!道旁有航拍的小西天全景图,我拍了下来,仔细看,小西天酷似乘风破浪的一叶小舟,耸立在大浪之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日傍晚,我们来到榆次老城。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被誉为“晋商文化发源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天公不作美,晚饭后竞下起不大不少的雨,只能远远望着古城金灿灿的夜景,明天再走近细细观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榆次古城的东大街,21日清晨我们从这里进入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广场是凤鸣书院。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所在地。凤鸣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48年),是榆次学术中心,这儿的建筑融合了传统与文化元素。其外墙镌刻名人石刻,如“德秉仁义,博览群书”,彰显其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表是凤呜鸣书院非常惹眼的建筑,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华表。华表最初起源于尧舜时代的“诽谤木”,作为纳谏工具,民众可在木柱上书写意见。秦统一后,华表被废除,汉代恢复后转为交通标识,称为“华表木”。唐代以后,华表逐渐演变为皇家建筑装饰,顶端常雕刻白鹤等吉祥图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榆次老城内的华表多见于城隍庙、文庙等建筑群前,作为传统装饰性构件。其华表融合了历史与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榆次老城作为晋商文化发祥地,华表等建筑元素承载着历史记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鸣书院为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有湖为砚水湖。我们看到的这三座建筑是书院主建,为两贤祠和讲堂,这里的建筑都有匾额和楹联,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过小桥便可进入书院,斦赏书院的湖光山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院广场矗立着的巨曾叫天禄,一种辟邪去灾的吉祥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边走边拍沿街的一些建筑,各据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雄伟建筑,是市楼,榆次老城内最高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市楼是一座过街骑楼,位于榆次北、南、东三条大街和龙王庙四条主干街衢交汇处。古时有早、午、夕三市,古人在此交易,故名市楼。市楼为仿古新建的楼阁式建筑,挑檐翘角,雕梁画栋,高约五层,檐角悬挂十二块匾额,包括“明月千里”“烟霞天成”等,顶部正面高挂“天下第一楼”匾额,远观近看均具观赏性。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象征晋商历史辉煌,不仅是老城最高建筑,更通过匾额和装饰传递历史文化价值,兼具旅游与教育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楼矗立于榆次老城四条主街交叉口正中,底层为十字通道,连接四方街道,位置显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道正对的街道,整洁干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二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市楼”四个不同方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楼下四周均为反映当地历史的石雕,精细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曾为宋太宗时期并州府署,后降格为县衙,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共有六进院落、五堂二十六个院落,占地二万多平方米,非常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透过大门洞,可以看到县衙层层叠叠的各式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县衙仪门到大堂间有一道笔直的通道,中间立有“戒石坊”,全名为“圣谕戒石坊”,因石坊上题有皇帝告诫文武百官之意旨而得名。此坊为明清两代各级署衙中必设的建筑。县衙“戒石坊”正面匾额为“廉生威”,有楹联曰:“大其牖天光人,公其心万善出”。背面匾额为“公生明”。“公生明”与“廉生威”是对官吏之警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议事大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华丽的庭院式洲府大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漂亮的后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隍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建筑宏伟,雕刻精美,展现元代建筑的挥宏气势,是晋中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城隍庙是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位于古城东大街中段,是榆次现存古代建筑中时代较早、规模较大、整体保存较好的道教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榆次城隍庙建筑群在明朝重建时,烧造使用了大量的琉璃构件,这些琉璃构件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风吹日晒,但依然色泽鲜明,光彩照人。在此处随处可见蓝绿琉璃,各处大殿均以琉璃瓦覆顶,顶部有琉璃花脊吻兽,是榆次境内诸多古建筑中,使用琉璃最多且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城隍庙内主殿建筑玄鉴楼结构精巧细致,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隍庙秀美的花园庭院式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尽显匠心。始建于隋代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宏,飞檐翘角勾勒出千年轮廓,榫卯结构的精妙技艺在城隍庙等建筑中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隍庙的主建筑之一,古扑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卡城隍庙内部分部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将告别榆次古城的古建筑群,说实话对古建筑我是个门外汉,只能看着欣赏着赞美着,榆次古城的古建筑太多了,我们只转了一条街,就己经是眼花缭乱了,感觉无言以对不知道怎么样表述了!辛苦的司机朋友开始对导航,准备下一段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见,榆次古城!这里古建,街巷,商铺原貌留存,仿佛穿越古代。这里古风遗韵,气势挥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漫步榆次老城,古之思,民之魂,不禁令我顿生怀远之雅趣,骤发思古之幽情。古朴的自然、历史、人文、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犹如时光倒流。宏伟的建筑,精湛的艺术,绝美的雕琢,完备的功能,实属全国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21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大同,在大同我们将重点游玩云冈石窟。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达2.5平方千米。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法,命昙曜高僧主持开凿了规模宏大的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同云冈石窟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号称中国四大石窟,它们是中国佛教艺术与文化的杰出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进八云冈石窟必须经过的礼佛大道。礼佛大道两侧,排列着13对“骑象四棱神柱”,每根柱子高约9米,底座为六牙石象(象征佛教“六度”),象背驮四棱立柱,柱身四面自上而下雕刻两排佛像,风格仿北魏石刻手法,兼具宗教象征性与艺术装饰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石窟景区,看着身后拥挤的游客,期待更是多了几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石窟第一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第1窟位于石宝寨最东端,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塔庙式双窟之一,以中心塔柱结构和睒子本生故事浮雕为特色,展现了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云冈石窟早期皇家工程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即将游览云冈石窟第五窖大佛洞,它是云冈石窟最精华窟龛,窟前四层木构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1651 年)宣大总督佟养亮主持修建。阴岩结构,蔚为壮观,为明代云中八景中的“云冈摩云”屋门。游客太多了,我们在门前排队等待了近半个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洞高17.4米,宽18.7米,进深13米,平面呈椭圆形,穹窿顶,为大像窟形制。现存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的五间四层木构阁楼,窟内主体造像为三世佛布局。窟中矗立一座高15米的双层方形塔柱,为云冈现存最高大的塔柱。上层四面各雕一立佛二菩萨,四角镂刻大象承驮的九层楼阁式方塔;下层四面开龛供奉坐佛,形成五方佛格局。甚至精妙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想用录像的方式记录这段游览见闻,但是太难了,人多的无法靠近,加之洞庭气势挥宏,录像难度极大,只能录了身边极少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更好保护洞窟,依山势而建风格各异的木结构阁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窟被称为“第一伟窟”算得上富丽堂皇,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石窟,里面的佛像是“释迦佛洞”,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练。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珍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窟内人挤人挤,游客只能随人流被动的移动,打卡留念只能在窟外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露天石窟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云冈石窟露天佛是释迦坐像,高13.7米,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造像,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与中原文化风格,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和5A级景区核心景观。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造像,原为北魏文成帝时期(约公元460年)开凿的昙曜五窟之一,代表北魏皇家佛教艺术的巅峰。佛像面部丰圆,高鼻深目,双耳垂肩,嘴角微扬,背光装饰火焰纹与飞天浮雕,体现“佛的三十三相”精神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卡大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它是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佛教艺术的东方奇迹。它是雕刻艺术的千年传奇,是千年石窟艺术的瑰宝。它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历史遗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期的陶寺遗址,到夏商周的青铜文明,再到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璀璨文化,山西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每一次辉煌跃迁。山西,我们曾自驾游过不少地方,这次去大东北,它是必须途经的第一个省,游了三处感受颇深。待到返程还要途经,相信还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告别山西,我们将进入内蒙,向大东北继续前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