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蒂中心 / 同性恋摄影广告

木鱼

<p class="ql-block">盖蒂中心(英语:Getty Center)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是保罗·盖蒂博物馆和盖蒂基金会的总部。美术馆于1997年12月向公众开放,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花园以及俯瞰洛杉矶的美丽景观而闻名。美术馆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通过一条有轨电车系统与山脚下的游客停车场相连接,方便游客往返。</p><p class="ql-block">盖蒂中心位于洛杉矶布伦特伍德社区,是保罗·盖蒂博物馆的两个场馆之一(另一个场馆是位于洛杉矶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盖蒂别墅)。每年吸引约180万游客参观。美术馆的收藏以20世纪前的欧洲绘画、素描、手稿、雕塑和装饰艺术为特色,此外还包括自1830年代至今的世界各地摄影作品。馆内还展示了罗伯特·欧文设计的大型中央花园,以及展示在露台和花园中的户外雕塑。展品中包括梵高、莫奈、德加、塞尚等诸多名家的真迹。</p><p class="ql-block">美术馆不仅是现代艺术的殿堂,还有一座艺术研究中心和一个美丽的花园。展品包括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大理石雕塑、铜器、镶嵌品和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十六世纪波斯地毯;十八世纪的法国家具和缀锦画。特别是,在希腊与罗马艺术的收藏上,盖蒂中心在美国仅次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我这个没有太多艺术细胞的人,只是跟随人流漫步在各个展厅,草草地浏览着馆内的收藏。靠近拥挤的人群,偶尔读一读介绍,才知道这是某某大师的真迹那是某某巨匠的杰作。此时,我只能对这些宝藏心生敬畏,轻轻鞠个躬,表达对自己无知的歉意。也许下次再来时,我可以先做些功课,以便在大师的作品前,装作一副沉思、震撼或崇拜的表情。</p><p class="ql-block">美术馆后方的花园如同一个盆地,设计错落有致,草木花卉种类繁多,流水蜿蜒不急不缓,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每一处细节都显示出其用心设计和精心照料。唯一的不足是,人工痕迹略显明显,虽然美丽,但难掩人造感。花园中,我最喜欢的是几棵秀丽的枫树,叶片如蝉翼般纤薄,清新如洗。站在树旁,觉得周围世界都是晶莹剔透的。</p><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等待电车下山,注意到广场和停车场两侧的大广告:“加倍的爱”(Double the Love)。仔细一看,原来是为一场同性恋摄影展做宣传。广告展示了两张同性情侣的亲密照片,一张是接吻,一张是贴抱。这样的广告让我颇感震撼。</p><p class="ql-block">如此高大上的艺术殿堂,竟然为同性恋摄影展做大力宣传。加州,果然是彩虹的家园,五光十色,包容万象!然而,看到这一切,也让我有些困惑和不解,似乎违背了某些自然的法则。</p><p class="ql-block">我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树木,大的有松树、橡树、枫树、柳树,小的有梨树、木槿、杜鹃和连翘等。每年春夏秋季,它们竞相开花结果,掉落的种子和果实会在土壤中生根发芽,第二年长出一株株新苗。菜果园旁,鹿群悠游,松鼠奔跑,小鸟飞翔,它们觊觎我的瓜果蔬菜,防不胜防。它们明夺暗偷既是为了自己生存,也是为了生养下一代。</p><p class="ql-block">我们社区的邻居们,肤色各异,但每当有孩子出生时,都会挂上彩球,贴上字幅,或挂只送子鸟,宣告新生命的诞生,和邻居、亲友分享喜悦。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在努力维系着基因的传承,视本物种(族)的繁衍为最基本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有些动物,像母圆蛛和章鱼,甚至为了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出于本能,帮助物种的延续。生命虽然短暂,但物种的延续却可以很漫长。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当下,更在于通过基因的传递,期望着无尽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中,许多物种因为气候变化、其他物种的入侵,或者是病毒细菌的影响而灭绝,但这些灭绝从来都不是物种本身的愿望。可以肯定的是,灭绝一定是外因所致,而不是物种内部的决定,因为造物主早已将这一切写进了基因中。</p><p class="ql-block">感谢造物主,或者说是冥冥中的天意,赋予了人类在繁衍过程中的特别恩赐:我们可以享受爱情的甜蜜、性爱的快感、家庭的温馨,以及对未来子女的期待。而许多动物在交配过程中是没有快感的,它们只是出于本能去完成这一过程。</p><p class="ql-block">伊隆·马斯克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他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并移民到火星,通过这个过渡帮助人类走出太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万一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仍然能够保留人类文明并寻找持续发展的可能。</p><p class="ql-block">在古今中外,男人分桃、女人磨镜,虽然这些行为极为罕见,也许不为大众所知,但它们总是存在。人性本就复杂,难以被约束。极少数的个体行为并不会影响整体的主流文化。</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基本不再为温饱忧虑。随着个性的发展,社会的宽容度也不断提升。有些人选择单身,有些人选择同性相恋,也有些人选择丁克,这些都是个人的自由,只要不伤害他人,就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然而,有些人却极力宣传同性恋,甚至以“加倍的爱”这样的言辞来进行广告宣传。这种行为显然违背了自然法则。更有一些地方竟然立法承认同性家庭的存在,令人不禁感到震惊。究竟是邪恶的力量在作祟,还是人们的无知所致,实在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