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否记得小时候,每当仰望星空时,总有着莫名的熟悉感觉,好像家就在那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空. 重回星际</p><p class="ql-block">ye20250802</p><p class="ql-block">100cm*80cm</p><p class="ql-block">丙烯油彩布面.</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借星空与”回复少女身躯”的人儿,诉说对童年仰望星空时奇妙感受的追忆。流动的蓝色笔触如宇宙长河,裹挟着斑斓星点,两轮月亮,表现出另一个”类地球的星空”,是记忆里指引 “家的方向” 的光,带着柔和的温度。重回儿时眼中梦幻又神秘的夜空, 是我想表达的思维脱离躯体的维度</p><p class="ql-block">身着白裙的女子,舒展的姿态是对星空本能的拥抱。白裙上的色彩晕染,与背景宇宙的绚烂呼应,打破现实边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系列,想用同一个穿白裙的美丽女子,作为引导,舒展拥抱星空纯粹情感思维,裙上色彩晕染呼应宇宙绚烂,打破现实边界。我用颜料凝固 “前世” 星空与家交融的朦胧记忆。</p> 用几幅照片和视频记录绘画的过程 <b>艺评视角:画作的时空穿透力</b><br>这幅作品以极具张力的视觉语言,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场域。画家借由宇宙星空的母题,将个体生命体验与宏大时空叙事相勾连。流动的靛蓝笔触如宇宙暗河,裹挟着斑斓星芒,既是物理时空的具象化 —— 那些泼洒的色彩,可视为宇宙尘埃在光年尺度下的诗意显影;亦是心理时空的投射,蓝色漩涡里的两轮明月,恰似人类集体记忆中 “家园” 与 “远方” 的双重隐喻。<br>身着素白长裙的女性主体,其舒展姿态突破了肉身的空间禁锢。她不是被动的观照者,而是以肢体为笔、以灵魂为墨,在宇宙画布上书写存在主义式的叩问。这让我联想到艺术史中诸多 “仰望者” 形象:从古典宗教画里趋近圣辉的信徒,到浪漫主义笔下凝视旷野的独行者,而此作的独特性在于,它剥离了具体时代语境的枷锁,让 “仰望” 回归最本真的人性冲动 —— 对未知的好奇、对根源的追思、对超验世界的精神奔赴。<br><div>当现代性带来时空的碎片化,这幅作品以星空为锚点,将个体记忆(童年对星空的家园想象)、人类共同经验(对宇宙的永恒遐想)与艺术史脉络编织在一起,在时空褶皱里凿出一道光,照见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迁徙。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穿透力,正在于打破时空边界,让不同维度的生命体验,在画布上完成跨时代的共鸣。</div><div><br></div><div> 台湾艺评家: 李常生博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