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去易门,先去了绿汁镇。</p><p class="ql-block"> 最先了解绿汁镇,是因为有易门矿务局。多年前,我本家一个叔叔曾经在易门矿务局里供职多年,在该局改制和分流后才离开,他曾与我谈及其在绿汁镇生活的点点滴滴。易门铜矿在其鼎盛时期(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拥有近三万名职工,年产精铜1.5万吨,占全国铜产量的15%,产能居全国第三,当时也算响当当的明星企业。这个叔叔参加工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易门铜矿已经在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到绿汁后,也享受了几年的好光景。当时的绿汁镇,是易门铜矿的主要厂区和生活区,绿汁江边密密麻麻的盖着红砖房,数万年轻人在此默默耕耘,历尽艰辛。虽地处玉溪与楚雄两地交界的偏僻大山之中,但有了大型工矿企业的加持,其热闹与繁华程度,丝毫不输于周边的任何一个县城。</p><p class="ql-block"> 后来,参与一个易门铜矿厂区的用电项目,对此片区的了解又更进一步,至今脑海里还有狮子山、凤山、大木奔、小木奔、铜厂等地名。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此区域既有的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让惯常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绿汁镇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与转型的阵痛,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去寻找更适合的生存方式,只有那些街道、厂房、宿舍楼、商店、电影院、招待所、食堂……留了下来,保留了一个时代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从昆明出发,约两个多小时抵达绿汁镇,武易高速修通后,在绿汁镇有一个下口,无需再走令人谈虎色变的七十二道拐,整个行程变得轻松写意。镇上没有多少游客,凤凰花已经完全谢幕,没有了最出彩的风景,自然也就少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拥趸,人不多,最大的好处就是难得的安静,可以静静体验此地独特的风景。特意去绿汁大酒店问了一下价格,标间每晚房费仅108元,价格相当亲民。我们在电影院、大水壶、录音机咖啡馆等景点盘桓良久,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建筑,我们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但体验很肤浅,如今亲手抚摸那些斑驳陆离的红砖墙,看到那些时代特征凸显的劳动标语和口号,似乎时光陡然间倒流了半个世纪,那个火红年代的脉搏又在我们的心间跳跃。不忘记过去,才能不畏惧将来,绿汁镇,值得一观。</p><p class="ql-block"> 下午去了易门的新鲜菌交易市场,相较于昆明,这里的菌子要便宜不少,几家人合买了一筐鸡枞,每公斤90元,品相尚可,又狠狠心买了一小袋干巴菌。鸡枞与干巴菌在云南分布很广,但以玉溪与楚雄两地最佳,尤其是干巴菌,此区域的干巴菌香气最为浓郁,吃一口,唇齿留香,足可让人三日不知肉味。晚餐去品尝了菌子火锅,同理,相比于昆明,易门的菌子火锅也实惠很多,量大、物美、价格便宜。点了六七种野生菌,炒了黄牛肝和见手青,还弄了一大盆干巴菌炒饭,饱餐一顿下来,人均60多元钱,花费不到昆明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总结:但凡有闲暇时间,去逛一逛绿汁镇,顺带吃顿菌子,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出游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