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点起点落、轻提慢落;</p><p class="ql-block">松胯、沉胯、提胯、开胯、转胯、送胯、落胯、合胯……循环反复。</p><p class="ql-block">胯动腰随身动,身不动手不动,胯催脚行,内推外动、外牵内行。</p><p class="ql-block">内外丝丝相扣,息息相合,外为形为式,内为意为势,势式一体。</p> <p class="ql-block">在太极拳理中,“式”与“势”有着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内涵,“式”可理解为外形架子,“势”包含内在意、气、劲,但又不止于此,以下为你详细阐释:</p><p class="ql-block">“式”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式”通常指太极拳中具体的招式动作,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直观看到的肢体动作组合,好比太极拳的“身份证”,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一套完整的太极拳套路就是由这些式子精心编排而成的。它注重动作的舒展大方、姿态优美,是静止的、格式化的呈现,像《现代汉语词典》对“式”的解释“格式、程式、仪式、式样、式子”,体现出“式”更侧重于形式,并无太多内蕴,具有一定的静止性和呆板性,缺乏灵动与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势”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内在意、气、劲层面:“势”蕴含着内在的意、气、劲。从内在动力来讲,“势”分为“蓄势”和“发势”,如同拉弓射箭,拉弓是“蓄势”,积攒力量,松开弓弦箭飞出去是“发势”,释放力量。在太极拳里,每个动作都包含这种蓄与发,让力量有起伏变化。以意领气,以气催形,以形生力,只有内外相合、气力相合,才能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像陈式太极拳中的“掩手肱捶”“金刚捣碓”等发劲动作,就是以内气带动外形,形成气势。</p><p class="ql-block">• 技击角度层面:从技击角度看,八法五步里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是潜藏在式子中的“势”。例如“揽雀尾”包含了“掤、捋、挤、按”四个“拳势”,每个拳势都有独特的技击含义和劲力特点,掤是向外的撑劲,捋是顺着对方的力引开,挤是向前的推挤之力,按是向下、向前的按压。</p><p class="ql-block">• 气势和形势层面:气势是由精神因素构成的“势”,对内是相互鼓励的巨大力量,对敌是摧毁性的力量。形势则是要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的有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作战前应判断形势、驾驭局势,作战中利用地势、山势、水势等地理优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式”与“势”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式”与“势”相互依存,“式”是“势”的外在表现,没有“式”,“势”就无处依附;“势”是“式”的内在灵魂,没有“势”,“式”就只是空有其表的花架子,二者共同构建起太极拳的动态框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