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持续下行,生育率持续走低,校园中的孩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提质减负”的教育强国大背景下,一所学校如何突破固有模式,重新站在时代的潮头,拥抱变革、顺应趋势,已成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唯有以变应变,才能在教育的新征程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作为学校的引领者,唯有知常明变,方能在风云变幻的教育格局中顺势而为,办出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口碑、特色鲜明的新优质学校。所谓“常”,即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所谓“变”,则是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唯有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传承与突破。</p> <p class="ql-block">“新优质学校”,区别于传统名校,其“新”体现在哪里?首先,在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办学方针指引下,学校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一所办学超过十年的学校,往往已建立起成熟的文化体系、稳定的师资队伍与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做的,是“守成”——守住初心,守住教育的本真。唯有如此,才能在传承中焕新,在坚守中超越,真正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其次,教育的创新实践必须与家长的真实需求、社会的未来趋势紧密融合。过去我们理解的特色办学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强调差异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如今,在教育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家长的需求更加多元、精细、个性化。站在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国家发展与教育使命,我们更应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责任。服务没有上限,创新永无止境。唯有打破固有思维定式,才能真正回应时代之问——“我过去怎么样不重要了,我现在要做什么?”这才是破局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再次,“新”更体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教育担当。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正加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共同构筑国家发展的基石。新时代的教育,既要坚守“百年树人”的初心,也要与当下现实深度融合。越是变革加速,越要稳立潮头,看清彼岸的方向——那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的教育是什么模样?它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去描绘、去践行、去引领。每所学校都是时代变革中的重要一环,都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p> <p class="ql-block">相比改革开放初期那些率先“吃螃蟹”的先行者,今天的教育发展要求每一所学校都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按照《2025—2035教育发展纲要》的蓝图,优质均衡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共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我们要为下一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创新能力与高素养的合格公民。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具备拥抱变革的勇气与信心。变革,未必能赢得所有家长的认可;但固守不变,注定将失去未来。周期无法抗拒,但长期主义可以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唯有以初心为锚点,以时代为坐标,才能积蓄足够的教育力量,迎接属于教育的第二个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