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城的千年时光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昵 称: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388310</p> <p class="ql-block">  豫章,今之南昌,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千年时光见证了众多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南昌旅行了三天,在离开南昌的最后一天(2024.9.26日),游览了市内的三处著名景点。</p> 铁柱万寿宫 <p class="ql-block">  南昌万寿宫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420号。始建于晋永嘉六年(312年),为纪念道教净明道派创始人许逊真君而建。</p><p class="ql-block"> 进入万寿宫前面广场,有坐北朝南的大戏台,戏台为四柱三开间,脊顶为歇山顶,双飞重檐结构,檐下有装饰性密集型斗拱挑檐,檐角飞翘朝天,檐角双层斗拱与重檐结构的斗拱共同支撑整座戏台的重量,戏台造型华丽,朱红色的斗拱在阳光照耀下更显庄重。</p> <p class="ql-block">戏台双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戏台面向万寿宫方向中间悬挂“承平豫泰”牌匾。</p> <p class="ql-block">  沿戏台中轴线由前向后依次是泮池、山门、仪门、许真君殿、凌霄宝殿等。泮池内有许逊真君飘飘欲仙的青铜雕像。</p><p class="ql-block"> 缓步前行,绕过泮池,在山门前止步,万寿宫山门为连墙型牌坊式,面阔五开间,顶部有石制斗拱、大量匾额和砖雕装饰,这种形式使山门显得庄重而大气。山门两边的楹联 :“​挥患靖蛟波荆渚周侯同俎豆,延真登鹤观洪都梅尉匹仙灵”,山门楣额“铁柱延真之宫”。上联“挥患靖蛟波荆渚周候同俎豆”就体现了许逊治水擒蛟的功绩,将其与斩蛟的周处相提并论,强调其功德值得祭祀。下联“延真登鹤观洪都梅尉匹仙灵”,“延真”讲许逊修炼成真;“鹤观”指道观,传说许逊得道后曾乘鹤飞升;“洪都梅尉”洪都(南昌古称),梅尉指梅福,他曾任南昌县尉;“匹仙灵”表示许逊与梅福一样,都是具有超凡灵力的仙灵,二者可以相媲美。山门匾额“铁柱延真之宫”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的第四个皇帝宋宁宗赵括御书。</p><p class="ql-block"> 天下万寿宫之多, 独有南昌万寿宫,称为“铁柱”万寿宫呢?它与其它地方的万寿宫有什么不一样?“铁柱”二字的来历源于何处?读者不用着急,南昌万寿宫里面有“铁拄”二字的源头与介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山门后,仪门前的左边有青龙祠,右边为白虎祠,这是按照乾坤八卦的方位安排两座祠堂。</p> <p class="ql-block">白虎祠</p> <p class="ql-block">  道家三星殿中供奉的是福、禄、寿三位星君,他们身着黄袍,神泰祥和,笑容可掬望着进来参拜的每一位游人。尽管每个道观中三星殿供奉的三位星君神像形态各异,但是,它们都代表着中国人民思想中对幸福、财富、长寿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p>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它源于我们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天官赐福,地官赐罪,水官解厄,三官的来历,各地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解释三官指的是尧、舜、禹。</p> <p class="ql-block">  药王殿供奉着扁鹊、华佗、孙思邈三位名医,护佑着人生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文昌殿供奉着文昌君,俗称文曲星。文昌星在传统文化中主管文运、功名、学业与仕途,是文人学子、求学者及希望仕途顺遂者所尊崇的星宿神。</p> <p class="ql-block"> 铁柱锁蛟井</p><p class="ql-block"> "铁柱锁蛟"井位于铁柱万寿宫东南角(二门内的东侧)。根据发掘时的现状分析,均分为上下两个井口,井口相距222cm,均为正八边形。上井口边长100cm,下井口边长为87cm,两井口之间为正方形直筒井壁,边长250cm。正方形直筒井壁上端在四角横架麻石条,构成上井口的八边形。南昌十景之一的"铁柱仙踪"胜境就是此处。</p><p class="ql-block"> 传说,许逊与众弟子历尽千辛万苦擒住兴风作浪的孽龙后,许逊把孽龙精牵回南昌西山,锁在逍遥山净明坛的一口八角井里,称"铁链锁蛟"井,将它锁住。这只孽龙精在井里还不安份,头在西山,一条尾巴却伸到豫章城里,搅得百姓不得安宁,许逊于西晋永嘉六年(312)又在广润门铸了一口铁柱井,称"铁柱锁蛟"井,下面还安置了八根铁链,锁住孽龙尾,以镇地脉,并作祷祝词和谶( chen )语:"铁柱镇洪州,万年永不休!八索钩地脉,一泓通江流。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早,此地薄收。地胜人心善,应不出奸谋;纵有奸谋者,终须不到头。” </p><p class="ql-block"> 这些谶语体现了许逊以铁柱锁蛟龙、保一方安宁的寓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许逊的世代称颂,对平安生活的期盼和对万寿宫镇蛟保平安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财神殿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公神像</p> <p class="ql-block">  许逊(239年—374年)出生于豫章郡南昌县,字敬之。天资聪颖,少时好学慕道,精通经史,遍览“天文、地理、历律”等,最好修仙之术。许逊是东晋著名道士、道教“净明道”创始人,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有“许真君、许旌阳”等别称 。</p><p class="ql-block"> 许逊在晋太康元年(280年),任旌阳县令,政绩颇丰。晋永熙元年(290年),预感晋室将乱便辞官东归,专心修道。期间,他帮助江西等地民众治理洪水、祛除瘟疫,后于晋大兴四年(321年)开创净明道。据记载,晋宁康二年(374年),许逊全家四十二口人连同鸡犬在豫章西山拔宅白日飞升。这就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许逊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等四部道教典籍,并留下“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字训导,被后世称为“垂训八宝”,成为净明道“忠孝”教义的基础。他强调“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立下“净明”二字作为净明道的特有教义,追求“无幽不烛,纤尘不污”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许逊的忠孝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皇权统治起到了巩固作用,政和二年(1112年)宋徽宗追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元贞元年(1295年)元成宗加封其为“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许逊还因治水有功,被江西等地民众尊为“乡土神、水神”,各地建有许多万寿宫来纪念他,这些万寿宫也成为江右商帮的重要聚会场所,促进了江西文化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  供奉许真君的《忠孝神仙》黄色琉璃瓦大殿。《忠孝神仙》,江西人民供奉的福主,万寿宫是寄托乡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凌霄宝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他掌管人间一切阴阳福祸,他是神中之神,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凌霄宝殿</p> <p class="ql-block">  谌母殿主祀谌母,两侧分别是慈航道人和送子娘娘。谌母又名谌婴,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女道士,净明道派祖师爷许逊的授道师傅,被尊为“玉清无极总真人九天谌母元君”</p> <p class="ql-block">  斗姆殿建筑雕画精美,供奉斗姆元君。斗姆元君被称为北斗众星之母,在道教中地位尊崇,掌管星辰运行,象征着宇宙秩序,也执掌天地阴阳,风雨雷电,主管人间子嗣寿孝,功名利禄。 </p><p class="ql-block"> 斗姆殿中还供奉四大贤母中的陶母与欧母,分别是陶侃与欧阳修的母亲,另外两位贤母是孟母与岳母。她们作为中国母亲贤明的代表,展现了仁德、孝顺、忠义等品质。</p> 杏花楼 <p class="ql-block">  杏花楼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南湖路29号,地处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侧的湖心岛,东、南、西三面环水,北侧经小石板桥与环湖路和建德观街相接 。 唐初建古亭为祭祀观音菩萨,依水而建,故称为“水观音亭”。</p> <p class="ql-block">  经过观音石桥就进入湖心的杏花楼了。该石桥为清乾隆五十三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  从无人机上俯瞰杏花楼,景致如一幅疏密有致的水上画卷。</p><p class="ql-block"> 杏花楼处于四面环水的画面中心,黛瓦粉墙在绿树簇拥中格外醒目,南湖水似一面明镜,倒映着檐角与天光,四周的亭台道路、曲径通幽、若隐若现,水面上泛着细碎的波光,在述说着杏花楼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缓缓前行,左手边有三块拴马石,拴马石上方雕刻着面部形态各异的三只猴子各具特色:最前面的一个石猴双手捂住双眼,似乎羞于见人的模样,不见顽皮习性;右后边一个石猴手捂双耳,难道猴哥不想听过往游人的对话?左后边的一个石猴双手托住了下巴,沉思着什么东西好吃,送到嘴边才张张嘴巴?三位猴哥的劣根,在杏花楼日月精华地熏陶下,完全没有了顽皮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游人走过静心门,前行不远就来到了元碑亭,此处的元碑是南昌仅有的一处残缺的元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元碑亭纪事</p><p class="ql-block"> 隋文帝杨坚未称帝时,有印度僧人持舍利(释迦牟尼佛骨所化)来献。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隋文帝将部分舍利分于天下五十三州各自供奉,洪州(今南昌)也将所得舍利于城北建塔藏之。南宋末年塔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丞相别不花捐俸修塔。又三年,江西行省平竟政事斡赤与夫人贴里赴龙兴府(今南昌)龙沙天王禅寺礼拜参观,并议建藏式石塔于旧址之上。新塔自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 )六月二十二日动工,次年七月初六建成,并重藏舍利于塔中。延佑二年,名僧希陵撰《龙兴路龙沙天王禅寺舍利塔》碑文,由瑞州路总管乔达书写,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李世安撰额,九月初一日立碑于寺内。</p><p class="ql-block"> 天王禅寺及舍利塔现均毁于洪水。公元20世纪80年代,南昌市有关部门于赣江中收回残牌,安置于杏花楼。2005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在杏花楼修复改造时建亭保护,为南昌市现存唯一元代碑刻。</p> <p class="ql-block">  残碑四周用钢化玻璃罩住以防风化,拍照时反光树木皆入内。残碑底座上刻“元仁宗延佑二年乙卬九月立碑”。</p> <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在此建娄妃梳妆台。聘唐伯虎为幕僚,且教娄妃画画及书法。娄妃深知朱宸濠谋反心思,暗自让唐伯虎远离是非之地,唐伯虎何等聪明,装疯卖傻后返回苏州,躲过此劫。朱宸濠谋反失败后,娄妃投赣江而亡。</p><p class="ql-block"> 万历年间,退休的内阁大学士张位把娄妃梳妆台改建为自己的别墅,并始称“杏花楼” 。汤显祖等文人常与老师张位在此对弈吟诗、纵谈学问,成立了“杏花楼社” 。</p><p class="ql-block">杏花楼</p> <p class="ql-block">  杏花楼面湖而建,以马头墙分隔形成独立院落,白墙黛瓦为基调。院内有亭有水,杨柳弯弯,荷花飘香,观花赏月,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娄妃井</p> <p class="ql-block">  南昌杏花楼记由南昌著名学者宗九奇先生作于2014年9月,镌刻在杏花楼的墙壁上。其全文内容为:</p><p class="ql-block"> “杏花楼,亦楼亦园也。灿若明珠,镶嵌古城湖中;翠如碧玉,幽雅清凉之境。</p><p class="ql-block"> 城中之湖,澄碧如镜,上下天光。今之杏花楼,唐时乃为湖心观音亭,东望佑民寺,南眺百花洲,西瞻滕王阁,北毗建德观。明万历年间(一五七三—一六二零),大学士张位回乡,将娄妃梳妆台改建为别墅,名曰“杏花楼”,并设“闲云馆”于园内,与门生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人,披襟凭栏,把酒唱和,结“杏花楼社”。</p><p class="ql-block">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南昌同德善堂再次募捐重修。一九四九年十月划归江西省文管会管理,一九八三年则归南昌画院管理,二零零六年底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绳金塔 <p class="ql-block">  绳金塔位于南昌市西湖区。</p><p class="ql-block"> “永镇江城”牌坊位于绳金塔景区南大门,为四柱三门三楼结构,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石质牌坊。顶部三层檐楼采用庑殿顶形式,每层檐下均有斗拱装饰其主体,三层檐楼,层层叠叠,飞檐翘角,彰显出庄重古朴的建筑风格。牌坊正面匾额刻有“永镇江城”四个鎏金大字,字体雄浑有力。“永镇江城”四字直观地表达了绳金塔对于南昌城的重要守护意义,体现了南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平安的期盼,是南昌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p> <p class="ql-block">  游人过牌坊前行,百余米的红色祈福长廊带来了祝福,金黄色的不同字形“福”字在游人脚下向前延伸,“福”字本身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仿佛福气也在不断延续,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这份吉祥与喜悦之中。</p> <p class="ql-block">  绳金塔矗立于抚河东岸,塔高50.86米,是南昌市现存最高的一栋古建筑,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身七层八面,明七暗八结构,青砖砌筑,朱栏围塔,平面为内正外八边形 ,绳金塔每层的门形式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绳金塔的外墙粉刷是以“墨角净墙”为特色,呈现出黑色的角和白色的墙相互映衬的效果,整体色调古朴典雅。为了更好地保护绳金塔,也为游人安全考虑,景区规定不予登塔。</p> <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惟一”铜像</p> <p class="ql-block"> 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高僧“惟一”掘地得铁函,铁函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舍利子三百余颗 。高僧“惟一”按佛教礼仪,为镇住南昌城的风、火、水等灾害,在此地建造七级浮屠,将宝物藏于塔内,按照“水火既济,坐镇江城”的说法,将塔命名为绳金塔。同时在正门处设立了“永镇江城”牌坊。</p><p class="ql-block"> 自唐代建塔以来,绳金塔历经多次重修,牌坊也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修缮和维护。现存的绳金塔塔体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绳金塔顶部为铜胎鎏金葫芦顶</p> <p class="ql-block">  古老庄重的绳金塔,塔身古朴,每个檐角一处斗拱,每个檐角一个铜铃悬挂,微风拂过,铜铃摇曳,铃响悦耳,绳金塔沉浸在似有仙灵环绕的铃声中,南昌城也在聆听着安宁祥和的梵音。</p> <p class="ql-block">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拜孔子为师时,因相貌不佳,孔子曾认为他不符合弟子的条件。但子羽拜师后注重自我修养,行事端正。据记载,子羽南游到江西南昌后,在钟陵山(今南昌进贤县栖贤山)、百花洲等地讲学,跟随他学习的弟子达到三百多人。他是在江西传播“儒家思想”的第一人,对江西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孔子后来得知他的成就,感慨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仅凭外貌判断人,就会错过子羽这样有才能的人。这也成为后世流传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子羽铜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2002年9月,孔子、颜回、子羽三尊铜像正式落座绳金塔大成殿。孔子座像高2.5米,重1.5吨,颜回、子羽为立像,高2.5米,重1.2吨,由高级美术师徐林晃设计。</p> <p class="ql-block">  豫章城的千年时光,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 明天(9.27日)去龙虎山的仙灵都会,看龙虎丹成紫气开。</p><p class="ql-block"> 史料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删除。</p><p class="ql-block">音 乐:轻音乐——云水禅心</p><p class="ql-block">摄 影:海纳百川2024.9月于 </p><p class="ql-block"> 南昌</p><p class="ql-block">文 图:海纳百川2025.8月于</p><p class="ql-block"> 合肥</p> <p class="ql-block">欢迎您到访、浏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