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晨雾中的维京都城 <p class="ql-block"> 从斯德哥尔摩出发的邮轮,在波罗的海航行了一圈,先后经停八个国家的九个口岸后,又绕回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达挪威(Norway)的首都奥斯陆(Oslo)。当邮轮缓缓驶入奥斯陆峡湾时,天空才刚泛鱼肚白。峡湾两侧的群山如同沉睡的巨人,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我站在甲板上,随着邮轮渐渐驶入这座北欧最古老的都城。</p><p class="ql-block"> 奥斯陆这个名字在古挪威语中意思是"神的草原",这座城市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老城区,曾经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作为维京人的发源地,奥斯陆骨子里流淌着冒险者的血液,却又在时光的淬炼中沉淀出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其他北欧都市不同,奥斯陆将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让给了森林与湖泊,使得整座城市如同镶嵌在自然画卷中的宝石。如果说斯德哥尔摩是北方的威尼斯,那么奥斯陆则更接近自然的瑞士——它身负苍翠的森林,背靠延绵的雪岭,面朝深邃的峡湾,既有维京时代的粗犷烙印,又有现代北欧的简约与宁静。 </p><p class="ql-block"> 随着邮轮逐渐靠近港口,奥斯陆的全貌愈发清晰。远处的海角城堡巍然矗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守卫,护卫着这座千年都城。近处,一栋栋新建的现代高档豪华建筑占据了码头上的空间,市政厅的双塔巍然耸立其间,与水中的倒影共同构成一组完美的几何图形。时髦的玻璃幕墙式大厦与古老的中世纪石砌城堡在晨光中奇妙地共存,就像一幅继古开今历久弥新的历史长卷。</p> 挪威,峡湾与史诗的国度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我曾追过讲述维京人鼎盛时期故事的热播电视剧《维京传奇》。一到挪威,剧中那些手持利斧,纵横四海,攻城掠地,大杀四方的维京人形象就跃然而出,挥之不去。毕竟是文学作品,演绎的历史,当不得真。不过,历史哪有不演绎的呢?事实上,挪威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海洋搏斗的史诗。这个狭长的国家,西临大西洋,东接瑞典,海岸线蜿蜒曲折,被无数峡湾切割。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出了北欧最著名的航海民族——维京人。公元8世纪至11世纪,维京人从这里扬帆远航,他们的足迹遍布欧洲海岸,甚至远达北美大陆。这些被称为"海湾来的人"(Vikingar),既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掠夺者,也是杰出的探险家和商人。而我眼前的奥斯陆峡湾,正是他们当年扬帆启航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历史往往带有戏剧性。同样是维京人,同样在这片土地拼博,同样孔武有力与利刃无比,但最后还是上演了一场同室操戈的悲剧,而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力量——不仅是斧头的力量,更是经济能力与综合实力。在更先进的武器和更有效率的军队面前,挪威难逃失败命运。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后,先是被迫加入了与丹麦和瑞典共同组成的卡尔马联盟,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统治。1814年,又被丹麦割让予瑞典。直到1905年才真正获得独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被瑞典统治下的日子过得不顺而又怀念起了旧主,独立后它又重邀丹麦王子为其国王。二战时期一度曾被德国占领,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尤其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大力开发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现在它俨然已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和最宜居的国家之一。富饶的土地,古老的传奇,美丽的峡湾,怡人的环境,不知道从哪天起,挪威竟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p> 奥斯陆,维京风云与峡湾沉浮的见证者 <p class="ql-block"> 邮轮靠港了。靠在市中心的菲利普斯塔德邮轮码头(Filipstad Cruise Quay)。应该说,奥斯陆整个城市的位置就很好。它坐落在半岛南面蜿蜒绵亘的峡湾深处,面朝大海,背靠高山。波平浪静的奥斯陆峡湾衬托着它娉婷婉约的秀美,巍峨耸立的霍尔门考伦山更赋予了它雄浑壮阔的气势。这里山海相映,水色山光,沙滩延绵,森林密布,鸥鸟翔集,万船竞发,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可谓北欧城市中山水风光占尽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作为挪威的首都,奥斯陆目睹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它是峡湾海雨天风的产物,也是挪威蓬勃兴起的根基。这座城市自1048年始建以来,它见证了挪威从维京部落到统一王国,再到现代化国家的全部历程。奥斯陆的名字来自于1050年在这里建城的挪威最后一位海盗王也是第一个国王“长发美男”哈拉尔德。而现代奥斯陆的创始人则是1624年大火后在阿克斯胡斯城堡脚下重建了这座城市的克里斯蒂安四世。当时还曾以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古城,直到1925年才恢复现名。</p><p class="ql-block"> 然而,奥斯陆的真正发展则是十九世纪初。当时它重为一国之都,于是重新规划城市布局,整修道路,大兴土木,一大批富有欧洲新文艺风格的地标性建筑,包括至今仍闪烁着昔日风采的奥斯陆王宫、议会大楼、奥斯陆大学、国家剧场和证券交易所等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面世。奥斯陆霎那间变成了深居峡湾名响四方的繁华都市。可以说,至此奥斯陆才算真正脱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首都。当时,著名艺术和文学家包括亨利·易卜生、爱德华·蒙克、克努特·汉姆生和西格丽德·温塞特等都居住于此。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画家蒙克当年将奥斯陆描绘成一个缺少活力充满幽灵的阴郁城市。有才之士包括蒙克自己都不愿待这里,纷纷离开到更光明的城市去寻求发展机遇。使得这座都城到20世纪初时人口也只有区区万人。</p><p class="ql-block"> 直到20世纪后,奥斯陆才逐渐发展为国际性的都市。这完全拜石油所赐。挪威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黑色的黄金给奥斯陆和整个国家都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巨大变化。在石油经济景气下,加上人民意识上的觉醒,大量海内外人才纷纷汇聚奥斯陆,终于使它成为了挪威人气最旺的城市,也使它整个社会包括艺术在内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迅猛发展。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奥斯陆,是北欧发展最快的首都之一。这里既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又有充满未来感的现代设计;既有王室的庄严气派,又有市井的生活气息。更难得的是,这座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堪称完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5%,市民只需乘坐地铁20分钟,就能从市中心抵达真正的荒野。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让奥斯陆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独树一帜。</p> 信步在维京遗产与现代文明中 <p class="ql-block"> 与欧洲大多数古城一样,奥斯陆的主要景点也比较集中,大多分布在市中心一带。由于邮轮在奥斯陆一停两天,这也是本次十一天邮轮行中唯一停靠两天的一站,相对来说给了我们比较充裕的游览时间。于是我们把奥斯陆的主要景点按前后远近距离串成一条徒步路线图,也不限制时间,一个个顺序看,看不完的剩下次日再逛。</p><p class="ql-block"> 具体游览路线是:阿克尔码头——奥斯陆国家博物馆——诺贝尔和平中心——奥斯陆市政厅——阿克斯胡斯城堡——奥斯陆歌剧院——奥斯陆中央图书馆——蒙克美术馆——中央火车站——中央车站桥——条形码项目——卡尔·约翰大街——奥斯陆主教堂——挪威议会——国家剧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斯陆挪威</span>王宫——国家图书馆——维格兰雕塑公园——比格迪半岛博物馆群——维京船博物馆——蒂里湖</p> <p class="ql-block">菲利普斯塔德邮轮码头</p> 第一日:艺术、和平与维京魂 阿克尔码头(Aker Brygge)——奥斯陆的滨水客厅 <p class="ql-block"> 非常巧,邮轮码头一出来就是奥斯陆最古老的阿克尔码头。仿佛一入古城之家就步入了它宽敞明亮的客厅。这个曾经的造船工业区,如今已变身为奥斯陆最时尚的滨水休闲区。这个码头区的改造堪称城市更新的典范。它充分保留和利用了大量码头遗迹,让传统的工业文明重新焕发出动力光彩——生锈的起重机被改造成景观雕塑,老厂房的外墙成为露天艺术展的背景,就连当年的船坞也变成了游艇停泊处。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创新利用,让这个区域既饱有怀旧气息,又充满现代活力。 </p><p class="ql-block"> 沿着海滨步道行走,一边是停满豪华游艇的港口,一边是各具特色的餐厅和咖啡馆。挪威人似乎特别钟爱户外用餐,即使一大早咖啡馆就排满了人。傍晚我们回来经过时看到个个餐厅更是宾客满堂,连露台上也坐满了享受海鲜大餐的食客。这里不仅是美食街,也是商业一条街,街道上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工艺品店,服装店,珠宝店,食品店以及超市商场等,这里已经变身为了一个崭新时尚的现代化社区。令人惊喜的是,在豪华公寓与写字楼中,居然还坐落着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喜剧俱乐部等文娱设施和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散落在码头各处的现代雕塑作品。其中有两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刚出邮轮看到的“奥斯陆树(The Oslo Tree)”,它不是树,只是给缺少绿色的码头植了一棵长青不老的雕塑树;另一个则是坐落在商场前的由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布伦丹·墨菲(Brendan Murphy)在2023年刚创造的雕塑“下一步 (What's Next) ”,塑造了一个正在探索未来的宇航员形象。除了雕塑,古老的阿克尔码头钟楼(Aker Brygge Clock Tower)也是许多游人喜欢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的十三公园(Trettenparken)</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树(The Oslo Tree)</p> <p class="ql-block">公园球馆</p> <p class="ql-block">OsloMet海洋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港口公寓</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阿克尔码头区</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好艺术画廊(Fineart Oslo (Galleri Fineart))</p> <p class="ql-block">酿造广场(Bryggertorget)</p> <p class="ql-block">“下一步 (What's Next) ”雕塑</p> <p class="ql-block">现代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克尔码头</p> <p class="ql-block">海滨长廊</p> <p class="ql-block">马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阿斯塔·汉斯汀(Aasta Hansteen)</p> <p class="ql-block">老码头钟楼</p> <p class="ql-block">佩尔集团雕像(Pelle-gruppa statue)</p> 奥斯陆国家博物馆(Nasjonalmuseet)——北欧艺术的圣殿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国家博物馆正好坐落在码头边。这座2022年6月全新开放的博物馆是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博物馆,由原国家美术馆、建筑博物馆、装饰艺术博物馆等合并而成,耗资约60亿挪威克朗,历时近十年打造。其建筑本身并不出奇,方方正正,不过浅灰色的花岗岩外墙显得庄重大气,内部空间倒是不小,高达7层,展厅面积超过1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步入中央大厅,首先被“光之厅(Lyshallen)”震撼到。这个高达24米的巨大空间顶部采用特殊玻璃设计,让天然光线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美的震烁力。大厅正中悬挂着挪威最骄傲的艺术家蒙克的巨型作品《太阳》,这幅充满生命力的画作仿佛在向世人昭告:这里就是挪威艺术的圣殿。</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重点无疑也是 “蒙克专题展厅”。不同于后面我们要参观的蒙克美术馆的全面收藏,这里精选了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最著名的《呐喊》。策展人独具匠心地将这些作品与蒙克的日记、书信一同展示,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这位艺术大师内心的挣扎与创作历程。站在《呐喊》前,那扭曲的线条和刺目的色彩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仿佛能听到画中人物那穿越时空的尖叫。</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北欧设计展区”同样精彩。这里侧重的是装饰设计艺术。从维京时代的银器首饰,到20世纪的功能主义家具,再到当代的前卫设计,完整呈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的演变过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挪威森林"主题展厅——整个空间被布置成白桦林的模样,展示着以自然为灵感的各类设计作品,完美诠释了挪威人与自然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还有个令人惊喜的顶层露台,站在广阔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奥斯陆海湾景色。这个巧妙的设计能让参观者在艺术之旅的尾声,又能回到现实中的眼前美景,从而得到一次完美的观展体验。</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王宫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室</p> <p class="ql-block">挪威第一个国王哈拉尔德</p> <p class="ql-block">雕塑室</p> <p class="ql-block">珍品室</p> <p class="ql-block">蒙克室</p> <p class="ql-block">蒙克代表作“呐喊”</p> <p class="ql-block">北欧设计展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平台观景</p> 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和平的实验室 <p class="ql-block"> 诺贝尔和平中心紧邻着国家博物馆。作为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奥斯陆特意建造了这座充满互动体验的现代博物馆。里面的展览远不止于简单陈列,而是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和平建设的艰难与价值。 </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实验室”区域,游客可以模拟参与国际冲突调解,通过触摸屏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亲眼见证自己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另一个令人深思的展区是“无声的见证”,这里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冲突地区的日常物品——一个叙利亚儿童的玩具熊、一位非洲难民的鞋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每件物品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最触动人的是博物馆出口处的一面墙,上面写着所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从1901年的红十字创始人亨利·杜南到最新的获奖者。这面墙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类和平奋斗史,提醒着我们: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礼物,而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守护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和平中心</p> <p class="ql-block">雕塑“母亲和孩子(Mor og barn)”</p> 市政厅(Oslo Rådhus)——诺贝尔和平奖的殿堂 <p class="ql-block"> 从诺贝尔和平中心横过马路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奥斯陆市政厅。这是一座1950年落成的充满现代感的双塔红砖建筑,从里到外处处都彰显着诺贝尔和平奖原素。没错,它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殿堂。当年诺贝尔出于公平考量,特意将和平奖的颁奖地定在这里,而奥斯陆也从没有辜负这一嘱托。这座建筑就是明证。</p><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外表看上去朴实无华,内部却堪称艺术殿堂。这座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大厅的巨幅壁画。这些由挪威顶尖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描绘了挪威的历史、神话和现代生活。其中一幅表现工人运动的壁画尤为震撼——画面中工人们团结一致的姿态,生动体现了挪威社会民主的传统。 </p><p class="ql-block"> 而市政厅最神圣的空间自然是让给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厅”。每年12月10日,世界瞩目的和平奖就在这里颁发。站在这个铺着深蓝色地毯的大厅里,看着墙上历届获奖者的肖像,从马丁·路德·金到马拉拉,每一张面孔都诉说着人类对和平的不懈追求。展厅一角陈列着诺贝尔遗嘱的复制品,那句"授予为促进民族和睦、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的嘱托,至今仍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正在庆祝75周年的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大楼</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大堂</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厅</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喷泉(Fountains at City Hall Square)</p> 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历史的活化石 <p class="ql-block"> 带着和平的愿景,接着我们去参观曾经战火纷飞的阿克斯胡斯城堡。与充满现代感的市政厅建筑形成鲜明对比,阿克斯胡斯城堡至今仍是一幅饱经沧桑的样子。这座始建于1299年的中世纪城堡,是奥斯陆最古老的地标,也是挪威历史的活化石。它坐落在港口东侧的山崖上,灰褐色的石墙历经七百余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 </p><p class="ql-block"> 走进城堡大门,立刻被其军事建筑的严谨所震撼。双重城墙的设计、隐蔽的射击孔、陡峭的台阶,无不显示出这座要塞当年的防御功能。城堡内的“挪威抵抗运动博物馆(Norges Hjemmefrontmuseum)”用大量实物和影像资料,详细记录了二战期间挪威人民对抗纳粹占领的英勇历史。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一组地下印刷设备——抵抗战士们就是用它来印制反纳粹传单,在黑暗中守护着国家的尊严。 </p><p class="ql-block"> 城堡的皇家陵墓安葬着多位挪威君主,包括现代挪威的开国元勋哈康七世。这位在二战期间流亡英国却始终坚持抵抗的国王,至今仍是挪威人心中民族精神的象征。陵墓内的石棺朴实无华,却自有一种庄严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堡最高的炮台上俯瞰,奥斯陆全景尽收眼底:近处是游艇林立的港口,远处是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更远方则是绵延不绝的森林。这个视角完美诠释了奥斯陆作为"峡湾之城"的独特魅力——城市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远望阿克斯胡斯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全景</p> <p class="ql-block">走进阿克斯胡斯城堡</p> <p class="ql-block">皇家陵墓入口</p> <p class="ql-block">城堡教堂</p> <p class="ql-block">城堡大厅</p> <p class="ql-block">鱼池舞台(Karpedammen Scene)</p> 挪威武装部队博物馆(Norwegian Armed Forces Museum)——见证国防力量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道参观了一下紧挨着城堡的挪威武装部队博物馆。从城堡出来不远,经过一个毫无戒备的军事基地“筑城”(Festningsplassen),就来到了这片几栋红砖建筑组成的院落。这里不仅有博物馆,好几个与国防有关的诸如挪威国防论坛(Norsk TotalforsvarsForum)和国防联合事务室(Forsvarets fellestjenester)等机构都集中在这里办公,挪威国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也近在咫尺。有趣的是,高墙堡垒旁边陈列着坦克大炮等威慑的战争武器,大院内外却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充满了和平友爱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不往往就是国防的力量吗。</p> <p class="ql-block">挪威国防联合事务室</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挪威武装部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证券交易所</p> 奥斯陆歌剧院(Operahuset)——冰山之梦 <p class="ql-block"> 从城堡岬角转到比约维卡湾,一眼看到美轮美奂的奥斯陆歌剧院端坐在海湾对面,那浅色大理石和落地玻璃共同构造的宏伟墙体在阳光直射下银光闪烁,在蓝天碧水烘托下,就如同一座浮在海上的晶莹剔透的冰山,煞是迷人。</p><p class="ql-block"> 这座2008年落成的现代建筑,是挪威建筑学上的杰作,现已经成为奥斯陆的新地标。歌剧院最独特的地方是它那倾斜的大理石屋顶,游客可以自由行走其上,就像攀登一座真正的冰山。建筑内部同样精彩。主观众厅采用橡木打造的波浪形墙面,不仅美观还能优化音响效果。休息区的"水晶墙"由数千块玻璃组成,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更受欢迎的是建筑旁边的歌剧院沙滩(The Opera Beach),这里已被辟为一处建有摩天轮等游乐设施的开放式公园,很多当地人已把这里当作平常休闲娱乐与度假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歌剧屋顶观景台(Operataket)</p> 蒙克博物馆(Munchmuseet)——殿堂级的纪念 <p class="ql-block"> 从连接着歌剧院沙滩的奥达·克罗格斯桥(Oda Krohgs bro)过来就是蒙克博物馆。这是一个专门为了纪念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挪威艺术大师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而建的美术博物馆,又称蒙克美术馆。馆内珍藏并展示着蒙克生前向奥斯陆捐赠的大量油画、版画、素描、水彩画和雕刻作品中的约5000件艺术作品。蒙克生前因痛恨地狱似的现实而离开了这座城市,如今奥斯陆却以无比崇敬的殿堂级形式纪念着这位“世纪末”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补充说一句,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克几乎把他数以万计的所有艺术作品都捐给了奥斯陆,所以,除了这里看到的大部分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奥斯陆美术馆等地方也能欣赏到他的作品。换言之,他的作品就是奥斯陆这座城市的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蒙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蒙克画作</p> 奥斯陆中央图书馆(Deichman Bjørvika)——表里如一的文明所向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在比约维卡湾除了奥斯陆歌剧院和蒙克博物馆,还有一栋丝毫不逊于它们且时代感十足的大型建筑——奥斯陆中央图书馆。它是由挪威Snøhett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一栋既时髦前卫又务实大方的超有设计感的现代建筑。那白色外框与玻璃幕墙组成的大楼外形,看上去就好似一本本的书层层叠叠摞起来的书墙。大有读书破壁之意,既美观亮丽又饶有意味。</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图书馆内,就感觉里面采光非常好,走到任何地方都觉得宽敞明亮。这里不仅读书环境好,还有咖啡馆和能够欣赏歌剧院和峡湾景色的顶层观景廊。大楼广场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现代雕塑作品,酷似未来生物的造型,叫做“来自于峡湾端(Skapning fra Iddefjord)”。这不正是图书馆的注脚吗:立足于峡湾,放眼于未来。</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中央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来自于峡湾端”</p> 第二日:王权、教堂与生命桥 奥斯陆中央火车站(Oslo Central Station)——现代化桥梁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奥斯陆第二天的游览照样按照路线图进行。首先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奥斯陆中央火车站。它就在昨天我们游览过的奥斯陆歌剧院旁边,与之仅一路之隔。车站广场宽广,正中央建有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车站很大,虽然是现代建筑,但设计上融合了欧洲古典建筑的风格,看上去很有历史感。里面站台很多,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各列车进出站信息,既有通往奥斯陆本地各站及机场的火车,也有来往挪威其他城市甚至北欧国家的列车。这里正是奥斯陆的交通枢纽中心,也是挪威重要的交通命脉所在。</p><p class="ql-block"> 顺便一提,车站不仅购买火车票,也可以购买市区交通Ruter通票。奥斯陆的公交系统简洁高效,一张Ruter通票可以覆盖所有交通工具,包括渡轮。不过,既方便又省钱的最好方式是租辆"Oslo Bysykkel"城市自行车,三小时内免费,车把上自带手机导航支架。关键是奥斯陆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辟有专门的自行车道,鼓励骑行。</p><p class="ql-block"> 来到中央火车站,最好不要错过火车站边的奥斯陆中央车站桥(Akrobaten bru)。它原本只是一座架空跨越火车站铁道线的普通人行天桥,但因为正对着外貌不凡的条形码项目(Barcode Project)大楼,以及它凌空俯看列车穿梭及周边景观的开阔视觉,尤其是日落时分在桥上漫步的浪漫气氛,遂使它成为了如今打卡的热点。</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中央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车站广场喷泉</p> <p class="ql-block">中央车站桥</p> <p class="ql-block">条形码项目</p> 卡尔·约翰大街——人山人海中 <p class="ql-block"> 穿过中央车站广场,直接就接上了卡尔·约翰大街(Karl Johans gate)。这条大街是奥斯陆市中心最重要的街道,从中央火车站一直延伸到奥斯陆皇宫,全长约1.5公里。奥斯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王宫、议会、法院、教堂等等都集中在这一带,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店,酒吧,餐馆,咖啡馆,白天是购物天堂,晚上则是夜店天下。一天到晚总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亳无疑问,这里是奥斯陆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游人必逛的主要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卡尔·约翰大街</p> 奥斯陆主教堂(Oslo Domkirke)——巴洛克的风姿 <p class="ql-block"> 在热闹的商业大街中我们首先找到了宁静肃穆的奥斯陆主教堂。这座建于1697年的奥斯陆主教堂,是挪威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乍看上去,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外表并不起眼,但在平凡的闹市中还是显得风度翩翩,其教堂内部更堪称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祭坛画。那幅同样是描绘"最后的晚餐"的作品,可是挪威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教堂里面的彩绘玻璃窗同样令人惊叹,尤其是东侧那扇描绘耶稣复活的巨窗,当阳光透过时,整个圣坛区域立马被染成了梦幻一般的蓝色。</p><p class="ql-block"> 教堂内那巨大的管风琴历史不长,建于1997年,它有53个音栓,其雄浑的音色在周日礼拜时总能震撼每位听众。据介绍,挪威王室的所有重要仪式,如婚礼、加冕等等,都会在这里举行。2011年震惊世界的于特岛枪击事件后,挪威也是在这座教堂举行了国家悼念仪式。</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咖啡馆(Café Cathedral)</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主教堂</p> 挪威议会(Norwegian Parliament)——三权分立的产物 <p class="ql-block"> 教堂对面街心公园中耸立着再造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四世雕像(Christian IV Statue),继续往前就来到了挪威最高立法机构——挪威议会。挪威自1814年实行君主立宪制,确立了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原则后,议会开始行使独立权力。根据诺贝尔遗嘱,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成员也由它负责选举产生。</p><p class="ql-block"> 挪威议会大楼是一栋1866年建成的由瑞典建筑师埃米尔·维克托·朗利特设计的标志性建筑,大楼外形呈宫殿式的布局,两侧伸展的翼楼烘托着中间外凸的半圆形主殿,黄色砖墙与浅色花岗岩底座更增添了它的庄严,整个建筑融合了欧洲古典与新文艺复兴风格的特点。在大楼前绿草如茵的议会花园衬托下,显得更加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 穿过议会花园往前时遇到了一点小阻碍。只见闪烁着警示灯的警车和骑着高头大马的警察横行在了步行街前,原来是一群表达诉求的游行人士正在举行集会游行。这在欧美国家倒是常态,反正与游客相安无事,绕过去后我们继续自己的游览行程。</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四世雕像</p> <p class="ql-block">挪威议会</p> <p class="ql-block">集会人群</p> <p class="ql-block">王宫大街前的骑警</p> 奥斯陆国家剧院(Nationaltheatret)——戏剧界的殿堂 <p class="ql-block"> 议会花园过来是奥斯陆国家剧院,这可是挪威戏剧界的殿堂。自1899年建成以来,它一直是挪威最主要的戏院,也是北欧戏剧艺术的重要中心。剧院正门广场上耸立着易卜生和比昂松这两位挪威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戏剧作家的铜像。事实上,国家剧院的历史与挪威戏剧艺术的发展与这两位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也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剧院都会定期演出这两位以及其他挪威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也会上演国际名剧以及代表新时代的剧作。</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国家剧院是奥斯陆不可替代的文化地标。这座带着古希腊巨大廊柱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雄浑大气,典雅大方,给繁华的步行街带来了浪漫的色彩,也给古老的都市增添上了艺术风采。即使不看演出,仅仅到此走走,看看建筑,嗅嗅花香,想想艺术大师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一下它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足以让你欣然自得了。</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国家剧院</p> <p class="ql-block">学生伦登公园(Studenterlunden Park)</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大学法学院</p> 挪威王宫(Det Kongelige Slott)——高坡之上的新古典主义 <p class="ql-block"> 从卡尔·约翰大街走到东头,沿着斜坡登上坡顶,就来到了奥斯陆的政治中心——挪威王宫。这座建于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虽然规模不及欧洲其他王室宫殿,却因其简洁优雅的风格和开放的姿态而独具魅力,更因其建筑在高坡之上的地利优势而让它更具气势和更显风采。它由丹麦建筑师汉斯·迪特列夫·弗朗西斯库斯·林斯托夫设计,1848年完工后即用于奥斯卡一世登基典礼,后来一直作为历任挪威国王的王宫,现为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的办公场所。</p><p class="ql-block"> 王宫前面的广场很大,占地达1.2公顷,广场中央矗立着瑞典-挪威联合王国时期的国王卡尔·约翰的骑马铜像。这位原本身为法国元帅的贝尔纳多特,在1818年意外成为两国国王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传奇。王宫周围还环绕着330亩林地与绿树成荫的王宫花园(Slottsparken)。王宫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之一是每天下午1点半举行的卫兵换岗仪式。与英国白金汉宫的盛大场面不同,挪威的换岗仪式显得更为朴实。身着深蓝色制服、头戴羽饰帽的卫兵们,在军乐队演奏的《国王之歌》中完成交接,整个过程庄重而不失亲和力。每年6月至8月王宫内的部分区域开放参观,但只能跟团,且全程禁止摄影。</p><p class="ql-block"> 围绕在王宫周边的中世纪建筑和著名景点还有不少,王宫东面多为宫殿式建筑,坐落着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奥斯陆音乐厅等,王宫西面则为使馆区和高档住宅区。京畿重地,自然非富即贵,要逐一游览这些地方时间根本不够,只能顺道走花观花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挪威王宫</p> <p class="ql-block">卡尔·约翰国王骑马铜像</p> <p class="ql-block">王宫女卫士</p> <p class="ql-block">王宫花园</p> <p class="ql-block">骑士大街</p> <p class="ql-block">国家文化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瑞典驻挪威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科索沃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古巴大使馆</p> 研究所与图书馆——书山有路 <p class="ql-block"> 从王宫花园后面下来,经过公园路的索尼亚女王艺术馆,在希腊伊班街路口处就看到了挪威诺贝尔研究所(Det Norske Nobelinstitutt),这个建于1904年的研究所实际上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办公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评定工作,以及组织举办的相关活动。令人稍感诧异的是,这么诺大的研究所仅只有7名工作人员,由奥斯陆大学的一位教授担任所长。</p><p class="ql-block"> 来参观研究所的很多人主要是冲着它那个对外开放的藏书量达20万册的图书馆,它所馆藏的与和平和国际关系方面有关的书籍算全球数量最多的。研究所内还有专门的研究部门进行以“战争与和平”相关的学术研究,并设立了相关研究的奖学金项目,面向全球研究人员提供访问学者机会,所以来这里的学者也不少。</p><p class="ql-block"> 与此处相距不远是更大的图书馆——挪威国家图书馆(Nasjonalbiblioteket)。从研究所经过旁边的豪华五星级夏季大酒店(Sommerro),走到耸立着温斯顿·丘吉尔雕像的下个路口,就到了这座国家图书馆。挪威没有国家级图书馆以前,是由1815年成立的奥斯陆大学图书馆代表的。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由奥斯陆和摩城两处分馆组成,我们来到的这座奥斯陆馆主体建筑建于1913年,2005年进行了扩建翻新。目前图书馆收藏了13世纪至今的手稿、地图、艺术作品等珍贵文献,并保存有挪威的全部出版物。馆内装饰融合了历史与艺术,走进大堂立马欣赏到了挂在室内的伊曼纽尔·维格兰壁画等艺术作品,阅览室还保留着旧式卡座与泛黄的借书卡等老物件,是个很有怀旧情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挪威诺贝尔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夏季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丘吉尔雕像</p> <p class="ql-block">国家图书馆</p> 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dsparken)——感受生命的主题 <p class="ql-block"> 经过奥斯陆城市博物馆,最后我们来到奥斯陆西北部的弗罗格纳公园,这里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人体雕塑公园——维格兰雕塑公园。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园占地80英亩,展示着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1869-1943)的212件青铜和花岗岩作品。所有雕塑都以人类形态为主题,完整展现了生命各个阶段的状态,构成了一幅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景图。</p><p class="ql-block"> 公园的参观路线经过精心设计,引导游客逐步深入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一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人生之桥”(The Bridge),桥上是几十组互动雕像,大都表现亲子、情侣、兄弟姐妹的关系,有的表现抽象,更多的表情生动。其中最著名的是“愤怒的小男孩”(Sinnataggen)雕像,那跺脚发脾气的样子活灵活现。据说触摸他能获得好运,所以雕像上下被摸得锃光瓦亮。</p><p class="ql-block"> 经过象征着人生的轮回的“喷泉群雕”后,就来到公园最高处最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柱”(Monolitten)。这根14米高的花岗岩柱上,雕刻着121个互相缠绕的人体,表达着人类命运的紧密相连。从下往上看着立柱上这群层层递进紧紧纠结在一起的赤裸人体,更像是看到了生命的相连相续与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公园尽头的草坪之上则兀立着发人深思的“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雕塑。这个作品是由四个成人和一个儿童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循环。在茵茵绿草衬托下,青铜雕塑显得格外亮眼。穿过人体的圆环,还可以看到远处群山风光,更加突出了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命题。</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这个雕塑公园带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与感动,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索与启迪,以致于我们流连于此,不知不觉已呆了半天,猛回头看才发现所剩游览时间无几,只能放弃原本还打算游览的挪威民俗博物馆,比格迪半岛博物馆群,维京船博物馆和蒂里湖等景点。但我们并不后悔,还有比感受生命的轮回更值得体验的主题吗?</p> <p class="ql-block">弗罗格纳公园(Frognerparken)</p> <p class="ql-block">奥斯陆城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维格兰雕塑公园</p> <p class="ql-block">“人生之桥”</p> <p class="ql-block">亲人之间</p> <p class="ql-block">“愤怒的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舞</p> <p class="ql-block">“喷泉群雕”</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柱”</p> <p class="ql-block">老人</p> <p class="ql-block">聚体</p> <p class="ql-block">呵护情深</p> <p class="ql-block">连体</p> <p class="ql-block">祖孙</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生命之轮”</p> 尾声:峡湾不说告别 <p class="ql-block"> 短短两天的游览一晃而过。在奥斯陆的所见所感,注定又会成为我旅行记忆中最为珍贵的片段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受如此强烈而深刻——它既有维京时代的豪迈血性,又有现代社会的文明理性;既有王室的庄严传统,又有平民的务实精神;既有对历史的深切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在这里,我看到了挪威人如何将自然融入城市,将艺术带入生活,将历史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从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古老石墙,到歌剧院的现代线条;从博物馆里的维京雕刻,到蒙克画中的灵魂呐喊;从维格兰雕塑的生命沉思,到诺贝尔和平中心的理想追求——这座城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什么是"传统与创新的和谐共生"。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挪威能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因为他们懂得珍视历史,尊重自然,平衡传统与现代,在保持独特民族性的同时,又向世界敞开胸怀。既有传统的力量,又有自然的灵动,它完美诠释了北欧人追求的生活哲学。 </p><p class="ql-block"> 邮轮已缓缓驶离奥斯陆港,我站在甲板上回望着渐渐远去的城市轮廓。峡湾的风带着松林的清香,阳光在水面洒下无数光点。奥斯陆,这座峡湾畔的北方之都,就像这无数光点,闪烁着维京的灵魂。而我的挪威之旅和北欧之旅还将继续,将从这里继续向北,去探寻更波澜壮阔的峡湾景色与更激动人心的极地风光。</p> <p class="ql-block">驶离峡湾</p> <p class="ql-block">帆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峡湾人家</p> 附诗词二首 <p class="ql-block">其一:七律·游奥斯陆</p><p class="ql-block">峡湾云影共天光,昼永风清草木阳。</p><p class="ql-block">千舸争流分海碧,万花成阵送衣香。</p><p class="ql-block">流年暗转移星纪,古堡徐听隔世凉。</p><p class="ql-block">身寄蓬瀛今作客,何妨白夜步苍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殿前欢·游峡湾</p><p class="ql-block">北欧游。邮轮海上似高楼。万千宾客挥云袖,多少风流。</p><p class="ql-block">挪威自古幽。江山旧,旦有维京后。峡湾一出,天下悠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