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景区游览(下)

腊梅

<p class="ql-block">  从蓟县白塔寺出来,绕行走到鼓楼广场南街,穿过广场向北而行,来到了府后街,参观游览鲁班庙。</p> <p class="ql-block">  鲁班庙 位于蓟县城区鼓楼北大街东侧,占地840平方米,是天津市蓟州区现存唯一的清代官式建筑风格的行业庙宇。</p> <p class="ql-block">  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公输,名般,所以鲁班庙 又称公输子庙 。</p><p class="ql-block"> 鲁班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据碑文记载,重修木料源自修建清东陵(慈禧陵)的余料,由参与陵墓建设的蓟县工匠集资修建,以感念鲁班祖师庇护。‌‌</p><p class="ql-block"> 鲁班庙民国时期被学校占用,20世纪80年代,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见其“工精料实”,认为“很可能是皇家建筑”,建议对鲁班庙进行抢救性保护。</p><p class="ql-block"> 现在国内的鲁班庙只剩下两座,一座是蓟县鲁班庙,另外一座在河南南阳,但那座庙现存状况并不理想,据说已经坍塌得差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鲁班庙造型小巧别致、雕梁画栋,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p> <p class="ql-block">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正中设板门和抱鼓石,次间外檐封护,开六角形花窗,采用大式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  山门左右两边各塑有一位门神,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唐朝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他们因守护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而被民间奉为驱邪镇宅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从山门走入,进入鲁班庙,庙宇不大,呈四合院布局,正中大殿,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前出廊。明间置斜格菱花格门,次间作槛墙、格扇窗。</p><p class="ql-block"> 檐下斗拱一斗三升交麻叶,角科宝瓶下出单昂。内、外檐旋子彩画,枋心什锦云纹,画工精细。九脊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作法。</p><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民间小式作法。</p> <p class="ql-block">  大殿使用了铁糙木,这种木材比水重,比铁硬,蓟县本地不出产,据考证应该是皇家用料。建筑风格采用了一斗三升的建筑形式,表达了工匠们对祖师的尊崇。</p><p class="ql-block"> 大殿的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结构,上覆绿色琉璃瓦。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对此有着严格的规定,最高等级是庑殿顶,其次是歇山顶。宫制琉璃瓦等级最高,绿色次之。鲁班庙的建造者在“不逾规”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建筑的规格等级,可谓匠心独具。</p> <p class="ql-block">  鲁班庙的内外檐装饰彩绘,均不沥粉贴金,而是以青、绿及墨色勾勒。作品纹路清晰,画风清新。所绘内容以夔龙、锦纹、花鸟等为主,是天津地区明清时期彩绘艺术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  鲁班庙大殿即为先师殿。大殿上匾额书写“鲁班先师”,里面供奉得是鲁班及四位弟子像。鲁班的塑像采用坐姿,身着蓝色布衣,面容和善,两侧站立四位弟子,这四位弟子分别代表木匠、石匠、瓦匠和样子匠。这些塑像是在1986年由天津市文物部门修缮鲁班庙时重塑的。</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两侧各立有一通石碑,其中一通是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公输子庙碑记》。此碑详细记录了众匠人因在修建康熙乾隆陵时一切平安,皆仰仗祖师鲁班的护佑,从而产生重修鲁班庙的意愿。</p><p class="ql-block"> 石碑不仅是鲁班庙历史的重要见证,也反映了当时工匠们对鲁班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展示鲁班的发明及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  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自幼研习土木、建筑、工程等生产劳动技能,并且不断地精进、发明、创新,在木工工具、农机具、军事器械等方面均有众多发明建树。相传,鲁班发明创造了锯、刨、墨斗、曲尺、圆规、凿等工匠器具,以及碾、磨、风箱、伞等生活器具,还有木鹊飞鸢、木人木马、鲁班锁、云梯、橹等机械装置,他被我国劳动人民尊为建筑业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  鲁班是我国文字资料记载中最早的能工巧匠和杰出的创造发明家,祖尊为工匠祖师。鲁班是众多能工巧匠的代表,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化身,其“七十二弟子”泛指各行各业工匠,而非具体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五月初七,是鲁班的祭祀之日。这一天,与建筑有关行业的手工业工人都会前来上供、焚香、参拜祖师。</p> <p class="ql-block">  鲁班庙不仅是土木工匠的祖师鲁班的祭祀之地,还曾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承载着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  西耳房门楣上一块牌匾书写“一分利文具店”,这是原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运昌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一分利”文具店是鲁班庙西耳房的革命旧址,1933年由迁遵蓟中心县委书记李子光等人筹资建立,以经营文具、照相业务为掩护,承担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络站职能。该场所自1933年至1938年持续运作期间,累计培养30余名党务干部和革命骨干,为冀东抗日武装暴动积蓄力量,2018年修复后作为革命历史陈列展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一分利文具店”房屋中展示了一些关于蓟县抗日史的一些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走出鲁班庙,向东而行,过了“蓟县书画苑”门店,来到蓟州文庙。</p> <p class="ql-block">  蓟州文庙位于城内文安街,旧称宣圣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历代多有修缮,明末清兵入城,焚毁殆尽。蓟州文庙整体建筑为清代重建,现存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瀛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蓟州文庙是天津最早的“学宫”,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渔阳重修宣圣庙学记》载“观其基址,乃知自唐亦即有是”。</span></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是蓟州文庙入口,四柱三间石坊,四根石柱有前后石鼓夹抱。棂星门东西宽10米,高4米,全部用花岗岩方形石柱和石梁搭建而成,下设栅栏门,左右接墙垣。棂星,又称文曲星、魁星,文庙修棂星门,喻祭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便踏上了登瀛桥。桥的两侧是泮池,呈半月形,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蓟州文庙泮池为花岗岩石垒砌,上修三座石拱桥,称泮桥,又名登瀛桥,桥洞上方雕刻有精美的趴蝮,俗称“戏水兽”。古时将登瀛桥比作“书山”,将泮池比作“学海”。昔日乡贤名宦祭孔、拜孔时,均以登临此桥为功成名就,故登瀛桥又称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  过了登瀛桥,前方正面为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因大成殿而得名,因形似古代的兵器“戟”,又称戟门。“大成门”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笔。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顶作硬山。大成门有东、中、西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从旁门出入。门前两侧分设钟、鼓。</p> <p class="ql-block">  步入院内,左侧有一处水井,名曰“砚水湖”,这是清乾隆皇帝所赐名。</p> <p class="ql-block">  相传文人若饮此水一杯,便会文思如泉,用此水砚墨,更能笔下生花。古时学子应考之前,均到孔庙拜谒孔子,祈祷神灵,求取圣水,期盼好运。</p> <p class="ql-block">  文庙的主殿为大成殿,东、西两侧是庑房,与戟门构成了一个四合院。院内有五棵古松,虽院落不大,却给人以宏敞堂正之感。</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殿前的月台,是古代祭祀孔子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又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大成殿面阔五间,前后出廊,用七檩,顶部为硬山铜瓦,台基为条石垒砌。前檐上方“大成殿”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御题,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p><p class="ql-block"> 殿内中央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两侧则是他最著名的学生和儒家思想的继承者颜回、曾参、孔伋、孟子塑像。殿内还悬挂从清康熙至道光五位皇帝分别御笔《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匾额,彰显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成殿东西墙壁上的孔子圣迹图浮雕壁画,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的东侧是《名宦祠》,西侧是《乡贤祠》,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蓟州文庙完整的格局。这里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研究古代建筑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历经千年的蓟州文庙,承载着古人对知识的敬仰和对教育的重视,是了解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最后,呈上天津蓟县古城导览图,给初到这里的人以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