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之旅3

齐州路人

<p class="ql-block"> ——游览灵峰日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雁荡山第三天,开始逛<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荡三绝”的最后一个地方灵</span>峰景区。景区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晨光初照,山峦间像染上一层柔和的金衣。当天逛的第一站是在温州市区内的雁荡山博物馆。这座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是了解雁荡山地质奇观的重要窗口。八个展厅与三个展廊,从雁荡山的地质地貌到火山喷发的形成过程,从地质遗迹、全球火山特征到生物多样性,无不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p> <p class="ql-block">  置身博物馆文化厅,深切感受到雁荡山对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这里不仅有董其昌、黄宾虹、张大千等国画大师留下的传世之作,更有现代艺术大家潘天寿笔下充满神韵的雁荡山水。他以独特的构图与笔墨语言,将雁荡山的雄奇与幽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传统的国画焕发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驱车从灵峰的东大门进入景区。此时,山间薄雾还未散尽,山峦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丹青缓缓在眼前展开。灵峰日景虽不同于夜幕下的浪漫梦幻,却有另一种超逸脱俗的美。阳光洒落在峭壁之上,在满山的流纹岩上泛着光泽;山谷间溪水潺潺,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条玉带穿行于群峰之间。</p> <p class="ql-block">  景区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幽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满目层峦起伏,奇峰环拱。区内的核心地段是沿溪而上的通景步道,由木栈道、老石板和古朴的古驿道组成。沿途有观景台、亲水平台和路廊,游人可以随时驻足,细细品味眼前的每一处风景,也可漫步观赏各种奇峰、古洞等多个特色景观。可以讲,漫步前行步步有景,眼前翠植摇曳,远处奇峰林立,空中到处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刚入景区不久,便见一座约120米高、150米宽的“天冠峰”,山形如一顶古代员外帽,上显四方,下呈弧状,犹如一面天然屏风,气势恢宏。而它的一侧则是“超云峰”,由火山喷溢形成的巨厚流纹岩层构成,向外斜突,仿佛破云而出,直冲九霄。</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远看,凌霞嶂顶的“斗鸡峰”悄然现身,两座山头相向而立,如同两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姿态逼真,栩栩如生。再往前走,“双笋峰”赫然耸立。两座高达80米的山峰相对而立,拔地而起,尖顶圆身,形如春笋,错落有致。最令人称奇的是“合掌峰”,高达270米,两峰相对,如双手合十,直插云霄。白天它如虔诚礼佛之人,合掌祈祷;夜晚随着光线与视角的变化,又幻化为双乳峰、相思女、雄鹰等多种形象,移步换景,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除了远望的各色山景,还有缭人心菲的江南风光,其中始建于清代的果盒桥与凝碧潭、果盒亭构成“果盒三景”,宛如世外桃源,让人留连忘返。这些地方,小桥流水,波光潋滟,绿意盎然,颇有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果盒桥附近的风洞颇具特色,洞口小而空间大,夏日送凉,冬日生暖,堪称天然空调。而“灵峰古洞”更显神秘。洞内曲径通幽,石笋石幔石花形态各异,琳琅满目。专家介绍,灵峰古洞是雁荡山火山地貌的典型代表,不仅是自然奇观,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灵峰景区中,镶嵌在“合掌峰”中的观音洞高113米,深76米,依山建有九层楼阁,被誉为“东南第一洞天”,殿堂巍峨,空间开阔,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每层楼阁内,四壁彩绘,佛像庄严,香火缭绕,清音悠扬。其中,天王殿、观音殿等建筑巧妙融于自然景观中,既不失佛教庄严又与山势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  洞中,三百应真塑像金碧辉煌,整齐排列,佛门气象扑面而来。观音菩萨端坐中央,慈眉善目,十八罗汉或静坐冥想,或怒目金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洞窟宛如一座空中佛国,庄严殊胜,令人起敬。</p> <p class="ql-block">  午后洒落的阳光斑驳陆离,为周围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禅意。置坐观景台,远眺群峰,近听溪声,顿感来自天地之间的宁静与美好。灵峰的日景虽没有夜色的梦幻迷离,却多了一份清新脱俗,是自然的馈赠、人文的积淀,更是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回望灵峰心中满是不舍。一路走来,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共鸣。雁荡山之灵峰不仅是座山,更是一部活的历史,一首无声的诗和一幅流动的画。它用自有的壮美与幽深讲述着大地的故事,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历史的无限热爱与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