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看古桥,一一建水游踪之三

谭谈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欣赏这座古桥的美,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这天, 刚刚吃罢晚饭,先我们两天到建水的故乡的两位作家朋友秋华和凤姣,就来到了我们入住的酒店,邀我们再去看看双龙桥。前天,我们已游览了这座桥。他们也已去那座桥上玩过。女作家凤姣鼓动我们说:这座桥最美的观赏时段,是傍晚,桥身在夕阳映照之下,看过去那才美啊!</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四个游走在云南建水的涟源老乡,两天内第二次去看这座双龙桥。</p><p class="ql-block"> 女儿、女婿在建水陪我们玩了两天就要回大理了。第三天,我和老伴,将要自己管理自己。一个老人,晚年生活要幸福,衡量的标准只有一条:就看你能不能生活自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进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必须紧跟时代!如今,一部手机,全方位管理着人们的生活。过去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改改了。是学会用手机,方便走天下。这些年,我学会了在手机上写短文,发微信,做美篇;也学会了在手机上购物、付款、转帐;还学会了用手机订机票、车票。但有一样,我还没有掌握,那就是如何用手机叫出租车。</p> <p class="ql-block">  如今,女儿、女婿要离开,不掌握这一招不行了。于是,在女儿他们离开建水回大理的前一天晚上,女婿拿着手机,告诉我如何用手机叫车。要命的是:人老了,记忆力严重衰退。常常是年轻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而眼面前的事,转过个背就忘了。看起来,自己是学会用手机叫车了。但担心女婿一走,又忘了。待女婿返回他们的房间后,我便在手机上反复操作,強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上,吃罢早饭。我和老伴走出酒店,站到朝阳楼旁的新华书店门前,陶出手机,操作叫车。先点开高德地图,再点打车,输入出发地点和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奇妙的景象在手机屏幕上出现了:有一个无形的转盘在屏幕上端转动,不一会,手机上就出现一白色的小车,一个车牌号码。并告知三分钟后,这部车就会到我们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又掌握了一种生话技能。又多了一份生活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上车,我就告知司机自己手机号码的后四位数。这位年轻的司机,点点头,就驱车拉着我们朝双龙桥奔去了。</p><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在离我们入住的酒店五、六公里的西庄镇白家营村。它横跨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网络上介绍,这座桥全长只有148米,桥面仅仅3米宽。用今天人们的眼光看,它既不长,也不宽,大概也不雄伟。可转念一想,那是几百年前建的。当时,既没有建筑机械,又没有水泥之类的建材。我们的先人,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光桥身,就用了约500块巨石。桥墩也全是巨石垒成,采用尖形分水结构。一个一个桥孔,则是根据桥孔大小孔形宽度巧妙地计算出来的一端略厚一端略薄的巨石垒砌成的。前人的智慧,从中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几公里路程,不一会就到了。司机在离桥不远的地方,停住了车,说: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下车来。发现一座石孔桥就出现在自己面前。桥垱头,有一座跨桥而立的古老高大的亭子。我们到的早,许多的游人还没有来。我们穿过这座二层楼的亭子,走到了桥上。太阳刚刚出来,缕缕阳光在桥面光洁平滑的石板上跳动。这些石块数百年来不知接受过多少人踩踏,一块块被千百上万过桥人的脚板打磨得光洁如镜了。许多的地方还被磨熔了,现出一个个氹氹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南端往北端走去。桥两边,都安放着坚固的石栏杆。抬头一望,桥中间,立着一座三层檐歇山顶阁楼。据介绍,阁楼高二十米,檐角飞翘。有“滇南大观楼”一说。这座桥,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开始仅是北边的三孔。后来,因河道拓宽,续建了南边的十四孔。形成十七孔结构。桥身呈“一桥锁双龙”的意象,象征镇水祈福。</p><p class="ql-block"> 1965年,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并收录于《中国古桥技术史》。它与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并称“南北双绝”。</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第一次来看这座桥,没有经验,随便选了一个角度,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就打车回酒店来了。这次来看双龙桥,权当是学会用手机打车。</p><p class="ql-block"> 世间的美,无处不在。需要人用心去发现。比如这座桥,从哪个角度看过去最美?就极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走下车来,只见人头窜动,比昨天上午我们来的时候,人多得多啊!古桥东西南北的河岸上,全站满了人。这座古石桥的上下游,几百米处,各建有一座现代化的水泥桥。这两座桥上,也全是人。</p><p class="ql-block"> 这时,太阳在西边的群山上晃悠,暖色的光线,落在河面,落在一孔一孔石桥上,落在那座巍然挺立桥中央的阁楼上。把整座石桥,装点得庄严无比。河水在桥下泛着金波。桥在水上耸立雄姿。男男女女的游客,在桥上走动……桥,有如一座挺立于天地间的雕塑……此情此景,容易使人想起七仙女与董永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来。</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选择自己满意的角度,在嚓嚓地拍照。是啊,景美,心美!</p> <p class="ql-block">  古桥南端,是一片广阔的田园。智慧的建水人,把这片田园风光,巧妙地打造为一个稻田公园。夕阳落下之后,古桥渐渐退出舞台。一群群的游人,漫步走进了稻田公园。田园中,建设者用仿木搭建了栈道。田园中间,还建有一座造型特别的亭子。此刻,游客们各自选择自己合适的位置,或在栈道旁的条凳上坐下聊天,或站到稻田中间的亭子上观景……</p><p class="ql-block"> 秋华,涟源市作家协会的主席,讲一口只有涟源人能听懂的涟源话。离开涟源这个范围,就抓瞎了。好在我们四人,都是屋门口人。凤姣,是我早年工作的涟邵矿务局的子弟,一位出色乡村教师,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写得一手漂亮的散文,常有佳作发表于报刊。为人活泼,热情。这时,她在稻田公园边的一处果汁摊子前选了一个地方,招呼我们过去。</p><p class="ql-block"> 夜空下,古桥前,稻田旁,我们四个老乡,围着一张小桌,喝着凤姣为我们购买的百香果汁,漫无边际地说着故乡,说着童年,说着或甜或苦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桥美,田美,心美。惬意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