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赤峰我来了——探寻红山文化

晓舟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5日,我们出行的第三天,19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乡道国道走了四个多小时,晚上到达赤峰。</p> <p class="ql-block">  红山,蒙古语称乌兰哈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作为一座承载了5000年中华文明历史源头的标志性山峰,延续近1500年之久的红山文化在这里发现并命名,从而把古史记载的以夏王朝为开端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迎来了中华大地文明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红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红山文化博物馆去体验红山文化。红山文化(距今6000——5500)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据独特地位。 红山文化分布在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具盛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历经1500年的繁衍生息,这一文化以独特的智慧和丰富创造力,构建了雄踞辽西的古国文明,代表了早期草原文明的发展高峰。龙形玉器表现出的龙形象,是当时先民富有想象力的共同创造,经千年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绵绵生命力的有力见证。以坛庙冢为表征的超大型祭祀体系及以玉器为标识的社会分层结构,是原始社会步入文明殿堂的标志,辽西大地率先闪耀出文明曙光。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创造的灿烂艺术成就和丰富文明成果,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构成要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践行者,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器精美</p> <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中华文明中的许多传统元素如崇龙尚玉、敬天崇祖等均源于红山文化,成为中华礼制文明的重要源头。祖先崇拜、动物崇拜、天地崇拜构成了红山文化宗教信仰与祭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红山文明形成的标志,其中尤以龙的崇拜最为突出,对后世的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最具代表性的玉猪龙</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驱车70公里前往喀喇沁亲王府。</p> <p class="ql-block">  喀喇沁亲王府是清代建筑的瑰宝。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清代亲王府邸。</p><p class="ql-block"> 2001年,喀喇沁亲王府作为“喀喇沁亲王府及家庙”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4月,喀喇沁亲王府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王府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大家觉得累了,需要休整。午饭后继续住在赤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赤峰市区,前往玉龙沙湖景区。 玉龙沙湖旅游区,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北部,位于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的西缘。玉龙沙湖集沙漠、湖泊、湿地、草甸、奇松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71年,在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标志物中华第一龙,景区由此得名“玉龙沙湖”。</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乐园。沙山面积很大,骆驼、卡丁车、滑板,年轻人玩的不亦乐乎。不太适合我们老年人,我们走马观花看了看。开始驱车向下一个目的地巴林左旗进发。</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