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鲁迅博物馆,安徽博物院藏 ☞潘玉良画展

那厮(纳米斯里)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就听过潘玉良女士从青楼到画坛巨匠的逆袭传奇故事。近日听朋友说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 ,周一(8月8日)有空儿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鲁迅博物馆多年前专程里过一次 ,这次是来看潘玉良画展,没有进鲁迅有关展馆。</p> <p class="ql-block">进博物馆大门西侧有两尊塑像。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山多尔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p><p class="ql-block">裴多菲是大家都会背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原作者,左联作家殷夫翻译成中文,鲁迅先生推荐而传遍中国。裴多菲和鲁迅先生不是同时代人,但都是反抗专制,追逐自由的斗士。1956年匈牙利事件以后,裴多菲俱乐部一度成为舆论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现在有人说,那是苏东社会社会阵营垮塌的前奏曲。“成着王侯败者贼”,历史从来是胜利者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是中国人民多年的好朋友,鲁迅先生的挚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以前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没有留意这两尊塑像 ,今天路过,留步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画展(一)前哨展厅</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79件作品,没有全拍。选喜欢的拍了一部分。每件作品的标牌也拍了。我看展览画展特别注意看标牌和说明,上面的标题和年代等信息,对理解作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对绘画有兴趣,喜欢看确不懂。拍下这些照片和标牌,可以留存,有时间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有的标牌,光线太不好,用独脚架都拍的模糊不清。我就根据照片辨认,用文字打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窗前女郎》</p> <p class="ql-block">《情》</p> <p class="ql-block">窗前女人体</p> <p class="ql-block">坐靠背椅上女人体</p><p class="ql-block">1942年</p> <p class="ql-block">哺乳人体《哺婴》</p> <p class="ql-block">月季花 1960年</p> <p class="ql-block">月季及串珠 1946年</p> <p class="ql-block">乳牛 1939年</p> <p class="ql-block">白猫</p> <p class="ql-block">看画展的观众和画展环境</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画展(二)引玉展厅</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年表</p><p class="ql-block">1895年 6月14日生于江苏扬州,原名陈秀清,后改姓名为张玉良,</p><p class="ql-block">1903年 父母相继去世成为孤儿,被舅父收养。</p><p class="ql-block">1908年 舅父将其骗至芜湖,卖进青楼沦为婢女。</p><p class="ql-block">1913年 与潘赞化结为伉俪,改姓潘。</p><p class="ql-block">1917年 在上海开始从洪野学画。</p><p class="ql-block">1918年 考取上海美专,从王济远、朱纪地学画。</p><p class="ql-block">1921年 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从德卡教授学画。</p><p class="ql-block">1923年 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从西蒙.达仰学画。</p><p class="ql-block">1925年 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从康洛马幕学画。</p><p class="ql-block">1928年 国国后,年底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29年 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参加全国首届美术展览。</p><p class="ql-block">1930年 兼任新华艺专、中央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1931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p><p class="ql-block">1934年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潘玉良油画集)。</p><p class="ql-block">1936年 在南京期间,先后举办四次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37年 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和筹办个人画展,再度赴欧。</p><p class="ql-block">1939年 参加法国国家美术大宫举办的第53届画展。</p><p class="ql-block">参加独立沙龙画展。</p><p class="ql-block">1940年 参加第51届独立沙龙画展。</p><p class="ql-block">1944年。参加第55届独立沙龙画展。参加秋季沙龙画展。</p><p class="ql-block">1945年 当选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参加赛鲁希博物馆的"中国现代画展"。参加联合国组织在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展览。参加第56届独立沙龙画展及秋季沙龙画展。荣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p><p class="ql-block">1946年 参加秋季沙龙画展。参加第62届女画家和雕型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举办的《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会》。</p><p class="ql-block">1947年 参加第58届独立沙龙画展。参加第63届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参加秋季沙龙画展。赴英国办画展。</p><p class="ql-block">1949年 参加(赴法中国画家潘玉良、黄林召、常玉、赵无极展览)、</p><p class="ql-block">1952年 参加法国艺术家协会、法国海外艺术协会、法国国家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165届美</p><p class="ql-block">1953年应欧亚出版社、多尔赛画廊邀请,举办个人画层</p><p class="ql-block">1954年 法国电影公司摄制(蒙巴拉斯人》,长篇介绍潘玉良。她是片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在英国伦敦办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56年申请回国,法国当局不准带回作品。赴希腊举办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57年 再次应欧亚出版社邀请,于多尔赛画廊举行巡回画展。艺术﹣﹣科学﹣﹣文学教育促进会,授予潘玉良银奖。台湾第四次美术展览,潘玉良作品应邀参展。</p><p class="ql-block">1958年 荣获比利时银奖。</p><p class="ql-block">1959年 荣获巴黎市"多尔烈奖",巴黎市市长亲自授奖。参加秋季沙龙画展。</p><p class="ql-block">1962年 参加第78届女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室内装饰家联合会沙龙展览。</p><p class="ql-block">1963年 在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p><p class="ql-block">1964年 中法建交,应邀出席中国驻法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参加在威尔逊总统大街举办的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p><p class="ql-block">1965年 获法国自由艺术协会国际沙龙银质奖。</p><p class="ql-block">1966年 荣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p><p class="ql-block">1967年 荣获比利时金质奖章,法国一级教育勋章级成员协会紫罗兰晋级沙龙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1968年 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 荣获"从鼓励到进步协会"授予的荣誉证书,荣获法国艺术家协会鼓励奖。</p><p class="ql-block">1971 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荣获法国艺术家协会鼓励奖。</p><p class="ql-block">1973年 参加"紫罗兰第6届国家沙龙"展览。</p><p class="ql-block">1974年 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p><p class="ql-block">1977年 7月22日在巴黎逝世。</p><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是上图照片的文字提取。便于美友辨认。潘玉良年表对了解画家的传奇生平,看懂画家作品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侧背卧女人体 1960年</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题跋:</p><p class="ql-block">“余识玉良女士二十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p> <p class="ql-block">展厅和环境/氛围和观众。</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自画像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合手书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长得不好看。传说当年她那个没有良心的舅舅到妓院卖她的时候,老鸨说:“狮鼻,厚嘴,太丑了,将来是个赔钱货。”舅舅说:“当不了头牌,做个烧火丫头也行啊!”这说法不实,是潘玉良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到画坛巨匠,逆袭成名之后,好事者有意夸大两级差距的刻意渲染。要是真长得那么难看,有钱有势的潘赞化也不会喜欢她。 </p><p class="ql-block">从法国🇫🇷里昂市图书馆藏的照片看,年轻时候的潘玉良,不漂亮但也绝不丑,一般人。女人漂亮和男人聪明一样是天赋,是跨越阶层的资本。如果潘玉良长得特别漂亮,可能就吃漂亮饭成为名妓和嫁入豪门,大概率成不了画坛巨匠。潘玉良长得不好看,但倔强进取,不认命,有艺术才能。在青楼的时候琵琶弹的好,就是酒席宴上的琵琶声引起了潘赞化的注意。后来学画成名,没有艺术天赋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百分之九十的女人都长得是一般人,数以亿计。倔强进取不认命有艺术天赋的女人也很多很多,数以万计。但潘玉良为什么能跨越阶层,逆袭成功呢?她遇到了机会,有三个贵人相助。第一个贵人是芜湖海关总督潘赞化,不顾世俗的观念,救她出苦海,把她娶入家门。第二个贵人就是北大教授陈独秀。陈独秀是潘赞化的朋友,是他们两个的证婚人,当年两个人婚礼时,没有一个人来参加。陈独秀冲破世俗眼光,独自前往且为证婚人。陈独秀后来发现了潘玉良的绘画才能,撺掇潘赞化让她考美专学绘画。第三个贵人就是大画家刘海粟。潘玉良报考上海美专时,成绩优良,但教导主任怕她当年的青楼身份影响学校名誉,不敢录取。身为院长的刘海粟,爱才如命,不顾世俗,大胆录取,并后来推荐潘玉良去艺术之都法国留学。一个长得一般人的女人,一生遇到一个贵人就不容易了。潘玉良确遇到三个贵人。在数以万计的芸芸众生之中,应该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当年和潘玉良同期到法国留学后成名的女画家还有几个人。但她们有的出身名门,有的为人低调,都没有潘玉良的逆袭传奇经历。她们要想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只能通过艺术视角,把画画得更好。但画作得再好,懂画识画的文化人还是少数。潘玉良从底层青楼到画坛巨匠,跨越阶层,“苦难~奋斗~成功”的逆袭传奇故事,更能吸引全社会各个阶层和广大平民百姓的关注。这就是提到近代中国著名女画家,人们首先想到潘玉良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937年已经在国内成为画院教授的潘玉良青楼历史再次被人翻出来,遭污言秽语诋毁,为了维护潘赞化的名誉,女画家再次赴法,直到1977年去世,漂泊海外 ,再没有回过国也再也没有和潘赞化见过面。</p><p class="ql-block">有网文说,自1948年起至潘玉良去世,近30年,并不是太富裕的潘玉良,每个月接济潘赞化的家人10美元。10美元在当年相当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足可以支持潘赞化家七八口人的生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二人意重情深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现场参观画展,近距离观摩画家作品。回来浏览网页,细看潘玉良的传奇故事,品味人生百态,琢磨逆袭成功的主观客观因素,其乐无穷,享受至极。</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用陈独秀先生另一为潘玉良题跋作为此美篇结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玉良女士近作此體合中西於一冶,其作始也猶簡,其成功也必鉅,謂余不信拭目俟之。 廿六年初夏獨秀題扵金陵”</b></p><p class="ql-block">这是陈独秀先生1937年在南京狱中为潘玉良画题跋,原件现存中国美术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