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十二峪之行…竹峪、罗敷峪

萍.遇

<p class="ql-block"><b>秦岭北麓…分布着大大小小,幽深而静谧的山谷,它们被泛称为“秦岭七十二峪”。每条峪口都有自己神秘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峪位于华阴市五方乡竹峪村,往东可翻越到瓮峪,往西可翻越到大敷峪。竹峪峪口海拔456米,朝西北方向,峪内有条竹峪河。峪道内峰岭相接,沟壑纵横。</p> <p class="ql-block">竹峪,顾名思义,取自漫山遍野的竹子。由于生态的变迁,竹子逐渐的退隐至山顶。竹峪内原有一村名为匣上村,村民现已移居山外,只有少数人在峪中种植、养殖,现在竹峪是半军事管制区。</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渭南市二华交界的大敷峪,又名罗敷峪,峪道纵深40多公里,峪道内的敷水河是渭南市与华阴市的分界线。人们把敷水与古诗《陌上桑》中的“秦氏有女名罗敷”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将大敷峪称之为:罗敷峪。</p> <p class="ql-block">大敷峪有别于其他峪口…以雄险而著称,两旁石崖高约万仞,直接苍穹,怪石嶙峋,巨石如壁。这里距著名的“西岳华山”只有区区的12公里,千仞石崖也就是高耸入云的华山的余脉。路修于河床之上,感叹前人开山修路之不易,才是天堑变通途,南北通人烟。更要敬畏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才是一幅幅绝美的画面能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b>地名来历</b>:金堆是个村名,古时称金斗,虽然只是一个小山村,但在古代却因产沙金而闻名。明朝《华州志》中,已有金堆城“淘取黄金之沙”的记载。因当地曾向官府日进“斗”金而得名,后来音转为金堆,又因四面青山环绕似“城”,故又称“金堆城”。</p> <p class="ql-block">1955年,西北地质局金堆城地质队在这一地区发现了钼矿,随即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钼金属采、选、冶大型联合企业金堆城钼矿(后改名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金堆也成为比较有特色的工矿型城镇。</p> <p class="ql-block">秦岭…震撼于你高耸入云的伟躯和气魄,感怀你的苍桑和巍峨。大敷峪这一段让人震撼无比,群山、诸峰像一群西北巨汉袒胸露背、赤诚相见。目及群峰傲霜雪、经风雨而万万年,它们见证了多少个花开花落、晨曦暮晚。三皇五帝,多少风流人物,也都是天涯过客。 大敷峪更是大美之峪,顶立于天地,醉美于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