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站在黄河岸边,让想象舒展双翅去飞跃壶口,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那么,我们家乡沈阳的母亲河是谁呢?</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浑河岸边,湿润的风轻抚我的脸颊,历史的追忆不时地卷动我的思潮与情感。正像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建立在河边一样,沈阳就是在很久以前靠依着浑何、喝着浑河水长大的。浑河起源于辽宁省清原县滚马岭,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鞍山、海城,汇流于太子河。当我们沿着浑河向她的历史上游眺望时,会看到伴随着高亢的号子,成排成列的原木顺流而下,木材相互撞击的声音与涛声交织在一起;会看到各种货物或行走或停泊以及装卸的繁华景象。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画卷,也浇铸出沈阳人突出的文化性格。</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沈阳人虽不再像故宫里的前辈那样穿铁甲背强弓舞重剑,可仍保留着那种威武那种强悍。雪白的米饭要用大碗来盛,高度数的白酒要用大杯来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脉,沈阳人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不仅表现在姑娘小伙们的身材上脸上,那种傲视八方的精神头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那种知难而进、开拓图强、不畏惧任何困难的意志上。近年来,大家都说沈阳城市美起来了,可不知道你仔细观察过没有,沈阳城美就美在阳刚之气上。宽阔的马路,高大的楼房透着一种雄性美,鲜明的色彩,浩瀚的轮廓,呈现出一种雄浑、一种古朴、一种豪放、一种壮丽。市委市政府关于挺进浑河南,将浑河变成城市内河的大构思,让浑河重新振作起来。其实,我们今天并不能只用满汉文化概括沈阳。事实上,沈阳是中华民族特点突出的一个城市。它融会南北,融会好多个民族,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总是洋滋着青春朝气。各民族之间从种族繁衍到生活习惯,从生产方式到文化传统的水乳交融,形成了强大的动力。千百年来,沈阳的汉族先人,将中原的耕作技术、文字、礼仪、习俗、制度带来,让“牧渔为食,皮毛以衣,驰徒随行,车马为家”的满族先人接受了先进文化。而满族先人也将自己粗犷彪悍的风格传给汉族兄弟。近年来,沈阳城里到处可以听见南方口音的说笑声,这些南方人带来了他们的勤劳与精明,给沈阳增添了新鲜血液。有意思的是,他们也很快地沈阳化了。我的几位南方朋友在闲谈中说,要是一个星期都没有吃上一顿红烧肉,就好像有点馋似的!而我们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也原汁原味地操起一些南方时髦话。这种融合就像沈水一样,融合的过程即是进步的过程,前进的过程。昔日祖国的重工业基地,今天正在向现代化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方向变化。今日的融合是高层次、高文化、高质量的融合,它给沈阳的发展注人了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浑河是历史的见证,它饱经风霜,历尽沧桑。浑河是一条感情的河,流淌着家乡情,父母情……多少先辈的企盼与泪水形成了数千年的重量,使它无法轻浮。缓缓行进中,常卷起一些旋涡,给人一种思考的印象。没有隆隆的奔腾声音,没有滔滔的澎湃声,饱经风霜的浑河总是那么宁静地前行,把沉甸甸、湿德辘的千言万语装在自己的心里。她缄口不语,懂得沉默是金。浑河是美丽的。一河月光,一河岁月,一河厉史。谁能想到默默无语的浑河,如今要成为我们的内河了呢!瞻望前途,风光无限,走近浑河,无疑是走向了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