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自驾游之七(首都拉巴特)

逍遥一游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日,正月初五,细雨蒙蒙中,游览了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首都拉巴特:</p><p class="ql-block">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是一座美丽洁净的滨海城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2年,摩洛哥成为</span><b style="font-size:18px;">法国</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保护国,法国殖民当局将摩洛哥的首都从菲斯迁至拉巴特。这里成为摩洛哥的政治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老城区及1912-1930年法国殖民时期建设的新城区,融合阿拉伯传统与欧洲现代建筑风格, ‌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并称摩洛哥四大皇城。是摩洛哥四大皇城古都之“白色皇城”。</p><p class="ql-block">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正式成为首都。作为政治中心,拉巴特聚集了政府机构、外国使馆和国际组织。</p> <p class="ql-block">知识链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法国黑人为啥那么多?</b></p><p class="ql-block">法国殖民帝国的扩张始于17世纪,至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大英帝国的全球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达1234.7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法国被称为“非洲王”,在非洲设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涵盖了非洲大陆三分之一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二战后,尽管非洲原法属殖民地已全部独立,但法国仍拥有12个海外领地(截至2024年),这些地区在法律上是法国领土的一部分,享有与本土相似的行政地位。</p><p class="ql-block">法国通过法语区组织、货币联盟(西非法郎)和军事存在维持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如今,法国本土黑人总人口约800万,全国占比约为15%-20%(2023-2025年数据),包括纯黑人和混血后裔。‌‌</p><p class="ql-block">因此<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法国</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成为欧洲发达国家中,黑人比例</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高的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法国也是唯一没有美国驻军的欧洲强国。</b></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只有18个国家没有美国驻军,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p> 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 <p class="ql-block">昨晚下了场小雨,今天早晨10点,大街上还没有行人,空气清新,很寂静。</p><p class="ql-block">穆哈穆德五世陵寝位于摩洛哥拉巴特的市中心,我们步行前往。</p> <p class="ql-block">陵墓有南北两个门,我们由南门进入。</p><p class="ql-block">门口两位骑着高头大马的皇家卫兵很吸引人。头顶上是绣着摩洛哥绿白相间小帽子,很有范儿!</p><p class="ql-block">穆斯林的宗教传统平时常戴白帽,而绿色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象征和寓意着神圣。</p> <p class="ql-block">陵墓入口处的皇家骑兵,身穿鲜艳夺目的军服,是游客争相拍照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丹哈桑塔。</p><p class="ql-block">它是阿尔默哈德王朝苏丹雅库布·曼苏尔于公元1196年下令建造的,原本计划要建立一个高达88米的宣礼塔,成为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随着1199年曼苏尔苏丹的去世,因为王朝更迭,建造戛然而止,最终只完成了44米的高度。<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影响,</span>清真寺也被摧毁,只留下了312根石柱。这些未完成的遗迹反而成了摩洛哥历史的独特见证。</p><p class="ql-block">哈桑塔采用四方柱形设计,玫瑰色石块建造,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洛哥传统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穆罕穆德五世就是在这里,宣布国家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独立,哈桑塔也成了摩洛哥建国的纪念碑。为这座建筑增添了重要的政治意义。</p><p class="ql-block">哈桑塔即代表着摩洛哥的辉煌过去,又代表现代摩洛哥的独立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现在,主殿建筑的遗址已辟为哈桑广场,穿行其间,仿佛广厦犹在,粗壮的石柱支撑着无形的伊斯兰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哈桑塔,是拉巴特的象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哈桑清真寺未完工的宣礼塔现称为“哈桑塔”。</span></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对面就是“摩洛哥独立之父”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建筑风格庄严华贵。</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是摩洛哥独立后的首任国王(1957-1966年),其陵墓由其子哈桑二世为纪念父亲而建。</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穆罕默德五世</span>于1961年去世,陵墓</p><p class="ql-block">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历时9年,由皇家建筑事务所设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陵墓采用典型的摩洛哥传统皇家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由大理石建造,屋顶呈金字塔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四面白色大理石墙壁组成,外围一圈带拱门的敞廊,类似于亭台楼阁的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穆罕默德五世陵墓是摩洛哥少数对公众开放的圣所之一,游客可以进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走上陵墓前的台阶,首先看到两个硕大的鎏金皇冠分别列于两侧。</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不仅是摩洛哥现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摩洛哥独立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陵墓大殿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门,门前各有一个皇家卫兵守卫。</p><p class="ql-block">其服装式样与大门进口的卫兵又有不同,都有红衣的皇家卫兵把守,内有绿衣士兵站岗。</p> <p class="ql-block">在陵墓大殿四周角落,有手持国旗的绿衣士兵站岗。绿色的披风和红色的服装和国旗的颜色一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穆罕默德五世(1957年)。</span></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是摩洛哥的“独立之父”,他于1956年领导摩洛哥摆脱法国44年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并成为摩洛哥王国的首任国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希迪·穆罕默德·本·优素福1909年出生,1927年继承其父位,成为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25任苏丹,称希迪·穆罕默德三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二战爆发时,他于1939 年9 月4 日发表支持法国对德作战的宣言,法国败降后仍坚持原有立场,拒绝德国停战委员会入境,同时反对迫害犹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盟军在北非登陆后,曾同罗斯福和戴高乐会晤,重申与同盟国合作的政策,并要求摩洛哥独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945 年6 月访问法国。他具有较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1950年提出要求修改《菲斯条约》,遭到法国拒绝。</span></p><p class="ql-block">菲斯协定是1912年3月30日法国与摩洛哥签订的保护国条约,法国通过总督府对摩洛哥实施间接统治,联合部落首领维持地方管理。标志着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951年,法国挑起柏柏尔部落叛乱来反对他。1953年8月,他因拒绝在法国拟订的欺骗性“改革”法案上签字,被法国废黜,父子一同被放逐到科西嘉,后又放逐到马达加斯加。此事激起摩洛哥全国人民反对,不少地区展开了武装斗争。法国被迫恢复其苏丹职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955年他从流放地马达加斯加回国,组织新政府和法国谈判。1956年法国承认摩洛哥独立。</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p> <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摩洛哥改为王国,他即国王位(1957~1961在位),称穆罕默德五世。</p><p class="ql-block">1958年收回被西班牙划为“西属摩洛哥”的南部伊夫尼地区,1960年又收回“国际共管”的丹吉尔。1961年2月卒于拉巴特,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默罕穆德五世统治了摩洛哥分两个时期(公元1927年﹣1953年和公元1957-1961)共30年时间。</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时期,默罕穆德五世是摩洛哥的“苏丹”,那时摩洛哥还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个时期是独立后的摩洛哥国王。</p><p class="ql-block">“苏丹”作为头衔具有宗教色彩,而“国王”更强调世俗权力。摩洛哥自1957年独立后逐步实现世俗化改革,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国家象征而非实际执政者。</p> <p class="ql-block">陵墓内部装饰极尽奢华,穹顶由红木和雪松雕刻而成,墙壁镶嵌金色瓷片,马赛克图案繁复瑰丽,融合伊斯兰建筑风格与摩洛哥传统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陵墓内部的马赛克装饰遍布整个天花板、地板和四周的墙壁,繁复精美,璀璨华丽,具有十分浓烈的摩洛哥风格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墓室中央为穆罕默德五世(1909-1961)的石棺,上面覆盖着巴基斯坦的白色缟玛瑙。</p><p class="ql-block">两侧分别是已故国王哈桑二世(1929-1999)和他的弟弟穆莱·阿卜杜拉亲王(1935-1983)的石棺。</p><p class="ql-block">陵墓还设有陈列馆,展示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的画像、穆罕默德五世的遗物以及相关历史文献。</p> <p class="ql-block">遗址墙:</p><p class="ql-block">哈桑塔的废墟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汇聚了摩洛哥古代和现在,就在这个地方,斋月时(伊斯兰历每年9月,大概是公历每年6月左右),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信徒,他们脱掉鞋子,踩在纸板或者毛毯上,跪地祷告,景象特别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陵墓的左侧建有哈珊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再左侧为讲经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由陵墓的北门出来。看到远处的建筑物很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塔:</p><p class="ql-block">2023年落成的摩洛哥最高地标,穆罕默德六世塔亦称拉巴特塔。</p><p class="ql-block">楼高250米,是酒店、公寓与办公大楼,也是非洲第三高楼。</p><p class="ql-block">由中铁国际、比利时发展商与当地建筑商合建。</p> <p class="ql-block">造型新颖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视频《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哈桑塔及穆罕默德五世陵墓》。</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布雷格雷格河边走边看,去往下一个目的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达雅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拉巴特的萨勒旧城,</p><p class="ql-block">它可追溯至12世纪,如今的城中依然保存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p><p class="ql-block">街道上都有顶棚,即使下雨也能保持街道干净。</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普遍友好。他们既不过分热情,乱搭讪,也不冷落游客,我觉着这才是一种比较正常舒服的旅游氛围。</p><p class="ql-block">出了老城,来到了乌达雅城堡。</p> 乌达雅堡 <p class="ql-block">乌达雅堡</p><p class="ql-block">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整座城堡显得气势傲然,壁垒森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曾是阿尔摩哈德王朝的都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上作为兵营和要塞,见证了多个王朝的更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橄榄树拱门,闯入《碟中谍5》电影摩托车追逐拍摄地,也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乌达雅城堡对外开放区域的有:</p><p class="ql-block">乌达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花园不大,我也不懂园艺,不大感兴趣,走马观花而已。</p><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两个展室</p><p class="ql-block">一是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展出历代珠宝。</p> <p class="ql-block">及日常用品。</p><p class="ql-block">服饰,珠宝及日常用品,我觉得都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法蒂玛之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斯兰教中象征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庇佑。</span></p><p class="ql-block">源自<b>西亚</b>及<b>北非</b>地区的古老护身符,主要象征着抵御邪恶之眼的守护力量,同时在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中具有跨宗教的神圣寓意。</p> <p class="ql-block">乌达雅城堡内还保留着传统的柏柏尔民居和街道,融合了地中海蓝白色调,内部街道、花园和民居均采用这种设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乌达雅堡门口,可以俯瞰着拉巴特的整个城区。</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存在感很低,完全无法跟卡萨布兰卡相比。</p><p class="ql-block">不过这座城市的市容环境超级干净整洁,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这是非洲。</p> <p class="ql-block">远眺远方,右侧是拉巴特最大的海滩浴场,现在是冬季,没有游泳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侧则是浩瀚的大西洋,天海相连,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乌达雅城堡内依然居住着不少居民,在城墙下就有一大片墓地。</p><p class="ql-block">我去过不少阿拉伯国家旅游,发现墓地就建在城中,与普通居民的住宅相邻。</p><p class="ql-block">他们住在墓地旁边难道不害怕吗?</p><p class="ql-block">其实,由于宗教和文化的不同,我国民间认为人死后魂可能会留在人间,危害世人。</p><p class="ql-block">但在阿拉伯世界,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去天堂,世间只留下白骨,不会留下其他东西。</p><p class="ql-block">世间只有天使或精灵会偶尔降临,恶灵会危害人类,但它并不是人死后变成的。</p><p class="ql-block">其实不但在阿拉伯世界,就是欧美国家,居民与墓地相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墨西哥更特别,大街上随处可见骷髅玩具和骷髅打扮的人,每年亡灵节期间民众扮演成骷髅妆。在瓜纳华托还有一个100多具尸体的“干尸博物馆”,妈妈们抱着婴儿微笑着与干尸合影……</p><p class="ql-block">看惯了这一切,也就看淡了生死!</p> 市景 <p class="ql-block">中餐在路边小餐馆,点了当地人都喜欢吃的烤饼卷肉,很便宜,味道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穿过拉巴特市中心,去往舍拉罗马遗址。</p> <p class="ql-block">首都拉巴特城市有轨电车。</p> 拉巴特舍拉废墟遗址 <p class="ql-block">舍拉遗址是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融合了罗马帝国遗迹与伊斯兰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一个古罗马城市,自从腓尼基、迦太基、古罗马,这里一直是北非最重要的港口,舍拉这个名字也正来自于这个港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保存完好的马林王朝石砌城墙和宏伟的城门。</span></p><p class="ql-block">舍拉废墟中的遗址包括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一个是公元前后,古罗马帝国占领摩洛哥时,罗马人生活的舍拉城,古罗马式的台地、凯旋门、元老院等经典建筑痕迹还依稀可循,但在公元五世纪时荒废了。</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垣之间,还依稀可见古罗马时期的凯旋门、元老院、法院、公共浴池等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罗马时期马赛克镶嵌的地板。</span></p><p class="ql-block">舍拉废墟是罗马与伊斯兰文明叠加的考古遗址,几千年来伊斯兰和古罗马两种相互竞争甚至对立风格的历史遗迹同时并存,真是难上加难的,但在舍拉废墟你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十二世纪时,摩洛哥马林王朝的皇家陵园。马林王朝(中文翻译为梅里尼德王朝)是指13-16世纪由柏柏尔人建立的穆斯林王朝(1213-1554年)。</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宣礼塔和放生池,<span style="font-size:18px;">装饰有精美的阿拉伯式雕刻、马赛克瓷砖、马蹄形拱门</span>等古迹都还保留着原貌,显示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由于古城成为废墟,高耸的宣礼塔成为了白鹳的家园,它们叼来杂草在高处筑起了一个个巢,也让寂寞的古城平添了些许生机。</p> <p class="ql-block">马林王朝时期修筑的外围城墙、清真寺宣礼塔、王妃墓碑和放生池等基本保持了原貌。</p><p class="ql-block">177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波及到了隔海相望的拉巴特,几乎把荒芜的古罗马舍拉古城和马林王朝的陵园夷为平地。</p> <p class="ql-block">整个遗址已被改建成公园,游客很少,特别幽静。</p><p class="ql-block">遗址已被白鹳占领,有种孤寂颓废之美。</p> 王宫 <p class="ql-block">拉巴特王宫</p><p class="ql-block">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始建于1785年,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p><p class="ql-block">黄墙绿瓦,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国王的宫殿和皇家清真寺只可以外观。</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和陈毅1963年12月访问摩洛哥。这是他们非洲10国之行中的一站,开启了中非友谊之路。</p><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非洲国家中第二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埃及(1956年5月)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p> <p class="ql-block">18:00开车到达了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卡萨布兰卡,欣赏哈桑二世清真寺日落的美景。</p> 哈桑二世清真寺观日落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铁拳"国王哈桑二世。</p><p class="ql-block">穆莱·哈桑二世生于1929年7月9日 。在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任皇家武装部队司令(1955)和副首相(1960)。1961年父王穆罕默德五世去世后继承王位。</p><p class="ql-block">1972年摩洛哥通过宪法,实行多党制。他于1974年开放党禁。于1975年11月发起10万非武装摩洛哥人的“绿色进军”,事实上取得了对撒哈拉地区的管辖权,真正使摩洛哥“雄踞北非”,对摩洛哥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并于1977年摩洛哥进行大选,支持他的人获得压倒性多数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的领导为摩洛哥现代化打下基础,通过收回部分军事基地并提升女性政治地位,以敏锐的外交政策推动国家发展,其影响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在他离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首都拉巴特的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中,与他的父亲穆罕默德五世以及一位兄弟相伴。</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还主导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西北,三分之一伸向大西洋,象征着摩洛哥阿拉伯祖先从海上来。</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在水上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由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故名。</p><p class="ql-block">1986年动工,1993年竣工,耗资近6亿美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100米,长200米,高60米。</p> <p class="ql-block">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寺内宣礼塔高达210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礼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落日。</p> <p class="ql-block">大西洋落日。</p> <p class="ql-block">20:00入住酒店。网上预约了明早进入哈桑二世清真寺参观的门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