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汤和(1326-1395年)是明朝开国功臣,他死后葬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东郊曹山南坡 ,墓建于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1986年,汤和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汤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墓主汤和是明朝开国元勋,是我国抗倭史上的先驱者,也是早期地方抗击倭寇武装的首创者。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抗击倭寇捍卫国家主权的英雄事迹更是流传千古。汤和墓是安徽目前所知墓主身份最高的明代墓葬,是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墓前神道最南端立有高6.35米的神道碑,碑文记载了汤和的生平事迹。 </p> <p class="ql-block"> 抵御倭寇入侵:洪武十八年(1385年),汤和受命加强东南沿海防御,组建5万余人的地方武装,筑坚固要塞59座,有效遏制了倭寇从海上侵扰。汤和的抗倭策略注重实战经验与防御体系结合,既通过大规模武装力量压制倭寇,又通过完善军事设施实现长期防御。其军事成就为明朝初期海疆稳定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汤和墓为砖石砌筑的多室券顶墓,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前有斜坡状土墓道,深6.2米。墓前神道长160米,两侧有六对石像及高6.35米的神道碑,布局严谨,符合明代王侯陵墓规制。 </p> <p class="ql-block"> 汤和墓反映了明初丧葬制度及建筑艺术,是研究明代陵墓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