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职场微光的故事

春赓

<p class="ql-block">  在职场这片变幻莫测的汪洋大海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航行者,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渴望遇到贵人为我们指点迷津的那束微光,从而有效规避航行中的激流险滩。值得庆幸的是,我当年在职场就遇见了这样一束微光。这束看似不起眼却足以照亮奋进之路的微光,最终使我汇聚成了砥砺前行的无穷力量,从而不断书写精彩纷呈的职场故事!</p><p class="ql-block"> 职场故事交流圈这次开展的“职场微光一一我的奋进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刚入报社从事外宣工作的一段经历,并由此而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与冲动。下面,我就在此与各位美友分享这个来自职场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时间回溯到1990年1月,我进入企业报工作正是从此开始的。我原在企业党委宣传部从事《学习与探索》杂志的编辑工作,因为企业报工作需要,我调入报社负责一版采编工作。</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有在分厂从事宣传工作的经历,对采访、写作并不陌生;与此同时,我在企业党委宣传部工作了3年有余,学习并积累了杂志编辑的有关经验。因此,我就迎难而上,自我加压,将工作重点放在配合企业中心工作、努力写好头版头条上,并根据需要配发评论文章,有效地增强了报纸的宣传效果。经过短期的学习与探索,我对报纸采编工作基本做到了然于胸,应对自如,从而对搞好企业报一版采编工作满怀信心,胸有成竹。</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说,文人相轻。其实,我对此并不认同。但问题是,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如果没有一点工作实力,不要说别人会瞧不起,就是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因此,我就想通过业余时间从事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来证明自己,从而也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企业报一版为要闻版。一版采编人员要负责对企业重大新闻的采写与编辑,具有参加企业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资格。同时,我所在企业是一家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鼎盛时期,拥有员工、家属累计达4·5万人,企业上交利税曾连续6年名列全省工交企业之首。只要深入基层,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堪称是新闻创作的一片沃土。所有这些,都将为我从事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提供诸多极为便利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还曾在1983年3月参加企业报招聘一名采编人员的考试中,取得了专业理论知识、现场采访写作两门考试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企业机关,从事采编工作,这对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时报名人员十分踊跃,但经过严格筛选,最终仅有48人参加了这次招聘考试。按理说,我在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进入企业报工作可以如愿以偿了,但当报社前来洽谈调动事宜时,我所在分厂却以工作需要、另有重用为由未予放行。最后,这次考试成绩名列第二者进入了企业报工作。在企业报从事采编工作后,由于勤奋学习,积极工作,他很快就在报社采编人员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对外宣传方面成绩显著。他工作中取得的这种骄人业绩,无疑为我在报社从事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这些主观与客观因素,对我当时在报社从事外宣工作都是极其有利的。</p><p class="ql-block"> “既然选择了做,就要全情投入,力争成效卓著。”我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自然也是这样做的。在上班工作时间,我一边在编辑部修改稿件,编辑版面,精心校对;一边奔赴基层,深入采访,搜集素材。在努力做好这些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我便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积极主动地做好企业对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因此,将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几乎已经成为了工作常态。夜深人静,妻儿早已入睡,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可我依然在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并满心期待着我创作的诸多长篇大作早日变成铅字,见诸报端。</p><p class="ql-block"> 然而,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尤其漫长而焦躁,令人备受煎熬,苦不堪言。时间在等待中一天天地流逝,而我投入有关新闻单位的作品,却依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大概过去了将近两周,我几乎天天都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历来都乐观自信的我,这时却陷入了深度的自我怀疑之中。于是,我不禁自问:追求新闻的梦想才刚刚起步,难道就将要遭遇破灭的厄运?</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种情绪变化,自然没有逃过报社总编敏锐的双眼。有一天,他将我叫到他家里吃饭。就餐之前,在了解并分析了我投稿的有关情况后,他明确地告诉我:“你在写作方面的才华,我是心中有数的,这也是我请求有关领导将你调入报社挑大梁的重要原因。你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千万不要自我怀疑。”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所写作品之所以未被新闻单位采用,并非是你写作能力的问题,而是你写作心态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时,总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你最近创作的所有作品,均系重大题材或深度报道,其发表难度从中可想而知。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员新兵,你务必要消除急功近利、一鸣惊人的杂念。你的新闻从业之路还很长很长,今后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成就梦想。你可以大胆地写重大题材或深度报道,但不是现在,而是就在不久的将来!”</p><p class="ql-block"> 总编对新闻专业的这种真知灼见,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禁使我由衷折服并惊叹!</p><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总编比我年长10岁,我们都有二级分厂、企业党委宣传部和企业报社的历练过程。这种相似的职场经历,使我们初次相识就互生好感,一见如故。他长期负责企业重大新闻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由于热爱学习,辛勤笔耕,经验丰富,颇有建树,所有这些都让我从内心甚为敬佩。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真正贵人!</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总编家里,我聆听教诲,受益终生。其实,他对我说的这一席话,每一句都戳中要点,直击心灵,犹如照亮职场的一束微光,瞬间驱散了我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从而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我将总编的教诲铭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我做到理顺情绪,调整心态,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同时,自觉遵循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规律,认真学习与思考新闻同行的优秀作品;努力坚持从写基层报道入手,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先着手写好小消息与小故事;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我就大胆而果敢地将笔触投向重大题材或深度报道,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此后的外宣工作中,我所投新闻作品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仅在我从事外宣工作第一年的1990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20余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同时被企业所在市委宣传部授予“1990年度对外报道模范通讯员”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我与新闻工作素有不解之缘,即使离开了企业报社,我依然从未脱离这项工作。我于1996年1月提升为企业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兼主编,从而担任了副处这个领导职务。但根据领导安排,我仍然要负责企业重大新闻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为此,在确保杂志保质按时出版发行的基础上,我开动脑筋,努力奋进,目光始终聚焦企业的重大题材或深度报道,所创作的作品全部被新闻单位发表。据初步统计,我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余篇,其中有多篇登载在头版头条,较好地宣传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果,有效提升了企业市场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这个来自职场的真实故事,至今已有35载。它清晰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都有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急功近利并不可取,循序渐进方可走得更远。让我们从这个职场故事中获得深刻感悟与有益启迪,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一、本文作者与报社总编(左)近期合影;二、本文作者夫妇与报社总编夫妇(左)在上海醉白池公园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