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密云北门外路东,是木器家具厂所在地,旁边空地上,建了一个游泳池。</p><p class="ql-block">游泳池相当简陋,池四壁山石垒砌,水泥沙灰勾缝,从南到北划分深、中、浅三个区域,中、浅水区黄沙铺满池底,泳池东西宽50米,还算标准。远远望去池水依次渐清,深水区一侧水深两米多,人踩不到池底,泛不起黄沙,水波是清亮的,浅水区一侧水深不到一米,初学者可以脚下踩沙,搅动水面是黄色的。泳池虽然简陋,确是我们那个年代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密云县城的西边是白河,南边是潮河,县城就坐落在潮、白河夹角处,旧社会潮白河是灾河,水源来自北部河北、内蒙山区,每当洪水泛滥时,密云这座四四方方的古县城,就像漂在洪水中的一叶孤舟,老人们讲,密云是条船,早晚下江南,发洪水时四个城门紧闭,沙袋堆积顶住城门,城墙有十几米高,胆大的人爬上城墙观水,水高离城墙高点只剩一米左右,看架势可以随时吞噬县城,直到1958修建了密云水库,洪灾被彻底被控制了。由于潮白河水常年不断,奔腾南下汇入天津海河,也造就了很多密云人的水性,在没有游泳池之前,胆大之人都会在河里游泳,“黑坝根儿,锅底坑”是当年密云西河套的重要“景点”,当然安全隐患巨大,每年都有淹死人的事件发生。</p><p class="ql-block">密云有了第一个游泳池,中小学的体育课,经常安排来此游泳,我们88班同学,或者说上下几届同学能够学会游泳,大部分都应归功于这个游泳池。</p><p class="ql-block">记得安全救生员是体委聘请的穆祥印大爷,穆大爷很传奇,水性之好闻名遐迩,在密云绝对有一号,每天他都坐在泳池南侧的太阳伞下,聚精会神地盯着深水区里的游泳者,浑身晒得古铜色,是泳者安全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我在三四年级时第一次在这里下水,记得和赵力杰,乔万忠,张正,吕庆同,田守双,朱岩庆,王志义等个子不高的同学,只能在浅水区里瞎扑腾。当年很羡慕翟少武、赵力杰同学的游泳裤,是侧面开口纽扣连接,不用到换衣间,外边套上大短裤,侧面解开纽扣直接脱下来,听说是少武巧手母亲,亲手缝制的杰作。后来在翟少武同学影响下,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也会扑腾几下,一年多以后泳技大涨,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密云水库游泳方队,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活动。</p><p class="ql-block">直到参加工作,还敢在密云水库游几公里不在话下。游泳也是我这个没有运动细胞的人,一辈子能够亲身参与一下的运动。</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游泳池早已没了踪影,但是我们88班同学,我们一届同学,我们上下几届同学,都不会忘记这个露天简陋的游泳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