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风采】雨后的松山湖-作者:安德波-诵读:那晓东

江月醉桃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雨后的松山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安德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诵读:那晓东</b></p> 雨后的松山湖,像被巧手浣洗过的锦缎,每一寸肌理都浸着清润的水汽。风还带着雨的余韵,卷走夏日的黏腻闷热,迎面而来的风里,裹着花香、青草与泥土翻涌的芬芳,直往人的肺腑里钻。 清晨的湖岸线静得能听见草叶舒展的声响。刚被雨水吻过的小草举着透亮的雨珠,阳光从云缝漏下时,水珠便成了缀在绿毯上的碎钻,晃得人眼晕。蛙声从芦苇荡深处漫来,先是一两声试探,接着便成此起彼伏的合唱,清越得像琴弦在风里震颤。绛紫色的木栈道披着晨雾的纱衣,曲曲弯弯沿湖蜿蜒,浸润在云水之间,仿佛随时会飘向天际。湖面早被晨光镀上金辉,粼粼波光里,白鹭展开雪似的翅膀掠过,翅尖偶尔点水,便漾开一圈圈细碎的金纹与涟漪。 荷塘里早已热闹起来。荷花像刚从梦里挣醒,粉白花瓣还卷着边,雨珠顺着弧度滚落,砸在荷叶上溅起细碎银花;睡莲却带几分慵懒,紫的、粉的、白的浮在水面,叶片托着水珠,像托着满盏月光。它们静静立着,风过时的摇曳都带着矜持,反倒比盛开时更惹人怜爱。 踩着石板桥过去,脚下忽然软了几分。低头见桥面与路边铺了层花瓣,浅粉、米白、绛红的,有的带着完整花托,像刚从枝头跃下的精灵;有的被雨打去半片瓣,却仍倔强卷着边角,似在回味枝头的风。它们虽落了,却无枯萎颓唐,反倒把最后艳色凝在花瓣上,纹路里透着不肯散去的精气神。我下意识放轻脚步,生怕惊扰这份安静 —— 这哪是凋零,分明是盛大的谢幕,每片落红都在晨光里闪着璀璨的光。风里飘来一缕奇异香气,抬眼望见不远处的火焰花树。那些曾像燃烧的火炬缀满枝头的橙红,此刻落了满地,花瓣边缘带着焦脆弧度,像是被骤雨掐灭的火焰。它们是非洲远渡而来的客,习惯了炽烈阳光与干燥的风,却在昨夜电闪雷鸣里,被倾盆暴雨浇熄了熊熊热情。拾起片花瓣,指腹触到厚实肌理,仿佛还能摸到昨日盛放的温度。往前走,又撞见一丛未知名的花。骨朵儿鼓鼓囊囊,青绿色萼片紧紧裹着,像揣着一肚子没说出口的秘密。它们许是昨夜正要绽放,却被骤雨打回襁褓,连抬头看云卷云舒的机会都没有。那些藏在花苞里的姿态,那些本要在晨光里舒展的梦幻身影,终究没能与这雨后湖光撞个满怀。 雨停了,风还在吹,湖面的雾渐渐散了。地上的花瓣被风卷着打旋,像是在与枝头同伴道别。原来凋零从不是结束,那些落在泥土里、飘在水面上的,都是生命最热烈的注脚 —— 它们用坠落的姿态,把盛开时的惊艳,写成了松山湖最动人的晨曲。<br><br>2025年7月12日 于松湖花园 【作者简介】安德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员。1947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87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当过兵,做过新闻记者和电视编导,多年从业宣传文化工作。代表作品有电视散文《黑土地上的冰雪》,六集电视片《蓝色的夏威夷》;大型电视记录片《绿色长城》《绿色的呼唤》;小说《醉人的喀秋莎》《山魂》;艺术摄影集《生活的交响》;摄影散文集《行摄匆匆》;摄影纪实《拾梦》《甘南川北纪行》《沙巴我来了》巜西部的诱惑》《界》等,其不少作品在国内外获奖。 【朗诵简介】那天,原名 那晓东,东莞市音乐协会副主席,热爱声乐、朗诵、摄影等艺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br>——总编:余禄珍(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