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雨花台

际华3509罗雄勇

<p class="ql-block">  七月末,有幸参加集团公司在南京举办的支部书记培训班,并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探寻传承,缅怀先烈。夏末的南京,受台风影响,连续一周都是阴雨天气。正所谓“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江南的风雨,飘落在雨花台这片庄严神圣的土地上,心中更多的是瞻仰,是追忆,是沉思,也是一种净化。</p><p class="ql-block"> 雨花台坐落在南京南郊,传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梁武帝时代,佛教盛行,一代高僧云光法师在山顶开坛讲经说法。由于云光法师讲经出色,传学绝妙,众僧聆听入神,数日内未曾散去。此事传入云天,感动了佛祖,遂天花乱坠,落花如雨。雨花落地成为满山遍野五光十色的石子,其形如绚丽的玛瑙,故人们称之为雨花石,此山岗称作雨花台。</p> <p class="ql-block">  雨花台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之地。“细藓柔莎琐旧堆,昔年曾见异僧回。如何天上飞灵雨,不为人间洗劫灰。”出自宋代诗人周弼的《雨花台》。苔藓覆盖着旧堆,柔莎生长其间,曾经在很久以前见过一位神秘的僧人回归,意指云光法师讲经天花乱坠的传说。天上的灵雨怎能这样呢?它并不是为了清洗人间的破败和灰尘。诗人以天问的方式,指出曾经象征佛法的灵雨,未能洗净人间的战火与苦难。“劫灰”象征着建炎南渡的血火、金兵屠城的焦土等历史创伤,表达了对沧桑的感慨和对苦难的无奈。“高台欲上雨濛濛,虎踞龙盘在眼中。”源自明代魏禧的《登雨花台》。诗人登上雨花台,眼前细雨蒙蒙,南京城“虎踞龙盘”的雄伟地势尽收眼底。既展现了雨花台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出自清代朱彝尊的《卖花声·雨花台》。六朝建都的南京,如今一片衰败荒寒,从前天花降落的地方,而今只留下空荡荡的坛台。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归来又飞去,江山却是依旧如此。“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出自近现代鲁迅的《无题二首·其二》。雨花台边埋葬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断流传给后代。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经被杀害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在归来的路上为追忆他们面对祖国的河山慷慨高歌。</p> <p class="ql-block">  步入雨花台,那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英雄的土地。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诉说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那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烈士就义群雕,刻画了一群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的革命志士。他们中有戴着镣铐却仍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咬紧牙关抿着小嘴的孩童,还有身陷囹圄却依然满怀胜利希望的女学生,让人感受到了那份坚定的革命信念与不屈的精神风貌。站在群雕前,当年他们在这里慷慨就义的场景浮现眼前,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群雕侧面有个丁香园,这里栽种着22棵丁香树,象征着雨花英烈白丁香同志壮烈的一生。丁香去北平参加秘密会议,因叛徒出卖被捕,后押往南京。彼时丁香已怀有身孕,敌人劝她只要投降,她和腹中的孩子便可安然无恙。但丁香绝不屈服,敌人残忍地杀害了丁香,连同腹中三个月大的胎儿。丁香花虽小,却散发着持久的芬芳,正如烈士们的精神,虽逝犹存,永远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  沿着环陵大道前行,来到了陵园的主峰顶。这里矗立着一座高达42.3米的烈士纪念碑,如同一支利剑直插云霄,傲视苍穹。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金光闪烁,熠熠生辉。纪念碑前,刻有“宁死不屈”字样的铜像肃然屹立,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距纪念碑450米之遥的任家山上,外形犹如“凹”字,中央矗立着重檐主堡,高达26米,主堡的正门上方镶嵌着寓意“日月同辉”的标志图案。展览馆内摆放着烈士们的遗物、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和画像,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忠魂亭坐落于整个陵区的中轴线最南端,其外形为覆钟状,是1996年由南京市30万名共产党员共同捐款修建而成的,亭帽之上刻着“忠魂亭”三个烫金大字,为江泽民同志亲笔所题。它提醒我们铭记革命斗争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建设更加强大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五彩斑斓的雨花石,见证了血与火的洗礼,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庄严的雨花台,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忠魂,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