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孔子路第二天——孔庙孔府孔林

浥轻尘

<p class="ql-block">重走孔子路研学活动第二天,我们一行来到了儒学文化的核心地标——曲阜三孔。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宏大的建筑规模和丰富的文物珍藏,令我们折服和叹为观止的同时,更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重走孔子路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孔庙,这一儒家思想的物质载体,融合了历代帝王对儒学的推崇,金声玉振坊、杏坛、大成殿等,均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府,演绎着衍圣公府的家族史诗,无愧于“天下第一家”的美誉;孔林,作为千年家族的精神归宿,墓地内古树参天,碑碣林立,营造出“万古长春”的肃穆氛围。</p> <p class="ql-block">令我们自豪的是,随行仓颉书院院长冯冠军在大中门前,娓娓道来的衍圣公府的家族变迁史,不仅令游客驻足,就连在此处服务多年的保安都说,这么多年来从未听过这么有底蕴的讲述。特别是他引申出的生命重于一切,民族大义至于先,苦难是常态,每个人都肩负各自使命,任重道远的感悟,更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苍柏掩映的孔子墓前,我们立于石碑南侧,在冯老师的带领下,众人齐声背诵《学而》《为政》篇,童声稚语与老者喟叹交织,悠悠远去。随后,冯老师即兴祭文,他嗓音清朗,字句未翻典籍却合古韵,孔门遗风袅袅升腾。</p> <p class="ql-block">及至三拜九叩,我们在冯老师带领下,躬身触地,依礼而拜,俯仰间肃穆庄重,恰似当年杏坛弦歌回响。过往游客驻足噤声,或静默凝视,或举镜定格,更有人隔栏长揖相和。石板沁着千年余温,风过林梢,竟分不清是古礼重现,还是岁月倒流。</p> <p class="ql-block">今天,令我们感动的还有好多。七十多岁的吕艳芳大姐,精神矍铄,脚步轻盈,用心聆听解说,还主动帮大家提拿东西。</p> <p class="ql-block">上行下效,不言之教。在她的带动下,这个可爱的孩子主动把自己的风扇递到冯老师面前。</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位拄着拐杖为我们服务的王妍老师,不顾脚扭伤为我们鞍前马后,上午自费买来藿香正气水,下午买来雪糕,晚上买来西瓜、桃、瓜子等,更为晚上的分享会助力。她用大爱践行者孔子精神,在知行合一中仁者爱人。</p> <p class="ql-block">仪式感满满的分享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感受,谈期待,动情处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三孔之旅不仅是历史建筑的参观,更是一场儒家思想的沉浸式体验。从孔庙的礼仪空间到孔府的家风传承,再到孔林的生命哲学,在行走的课堂里,我们深刻理解着仁义礼智信,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走向更多的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审核:冯冠军</p><p class="ql-block">文稿:刘桂云</p><p class="ql-block">拍摄:袁荣丽 朱雪玲</p><p class="ql-block">签发:李永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