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小恩达遗址

三江源的宗喀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北5公里处的昂曲河东岸,东距小恩达乡800米,海拔3263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p><p class="ql-block">遗址概况</p><p class="ql-block">遗址分布在小恩达小学一带的第一、二级台地上,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包含房屋遗址、灰坑、窑穴及一处古墓葬。1986年首次试掘,试掘面积60平方米,出土大量石器、陶片、兽骨等文物。</p><p class="ql-block">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建筑与墓葬:早期房屋以草拌泥墙建筑为代表,发现石棺墓葬1座,葬式为侧身屈肢,出土人骨架和双耳陶罐,年代距今约3900年,是西藏首次发现的石棺墓葬文化。</p><p class="ql-block">文物类型:出土文物包括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陶片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手制,分灰、红二色,纹饰有刻划纹、压印纹等。</p><p class="ql-block">文化联系:遗址文化属于卡若文化范畴,但比卡若文化有明显进步,与西藏林芝、墨脱、拉萨曲贡村等遗址及黄河中上游原始文化存在一定联系。</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小恩达遗址是藏东地区继卡若遗址之后科学发掘的第二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藏民族起源、西藏与黄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以及卡若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材料。其石棺墓葬文化为研究西北齐家文化与西藏石棺葬文化起源提供了线索。</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199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遗址公园已建成,但因文物保护需要,部分区域可能限制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