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天静宫(2025.8.13)

慢游天下(路士良拍摄)

<p class="ql-block">涡阳天静宫,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之地,亦为道教祖庭之所在。其依山傍水,坐落于涡阳县城北隅,南距武家河入涡处仅二华里,北枕龙山,三面环水,幽静清宁,恍若人间仙境。此地自古便为道脉传承之圣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信仰寄托。</p> <p class="ql-block">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名老子庙。传说汉桓帝梦见老子降临殿前,遂敕令于此立祠供奉。自此,历代王朝皆有修葺。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隋开皇元年(581年)皆奉敕重修,至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赐额“太清宫”,并奉为皇家祖庙,大兴土木,极尽奢华,其规模之盛,几可比肩帝王之都。然唐末兵燹,庙宇几成废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敕令重建,并命翰林学士盛度撰碑铭以纪其盛。</p> <p class="ql-block">整座宫观分为中路与东、西两路,布局严谨,功能完备。中路为正殿所在,依次建有山门、会仙桥、灵官殿、老君殿、三清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钟鼓楼、“道之源”“德之初”陈列室及乾坤道舍。东路则有东岳庙、圣母殿、流星园与九龙井,西路设有讲经堂与藏经阁。整座建筑群恢弘壮丽,古意盎然,道风重振,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中,太上老君端坐中央,左右分列文始真人尹喜与东华帝君王玄甫。太上老君,是世人对道祖老子的尊称。据传,公元前571年,老君显化为老子,降诞于天静宫流星园之中,自此开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老子像高5.5米,重6吨,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 。</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主要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中间为玉清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左边是上清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太清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三清殿也进一步阐述了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老祖殿内,供奉的是道教高真——陈抟老祖。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以“无为”“归真”为修道要旨,深研易理,隐居华山,被后世尊为“睡仙”。其道学思想与修行实践,为后世道教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亦使天静宫成为道脉绵延、祖风犹存的重要圣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青牛回转,紫气再现,天静宫已重现昔日风采,巍然屹立于古相大地之上。作为老子故里、道教祖庭,天静宫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从涡阳向北行25公里是义门镇,那里有座清真古寺——义门清真寺,就像一位沉稳的长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高大的正殿。殿内庄严肃穆,礼拜殿重梁起架,明柱走廊,花格门窗,高高地立于80公分高的崇台上,显得格外宏伟。</p><p class="ql-block">听阿訇讲,这大殿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年,历经元、明、清,中间虽遭天灾、战火,如道光三年被洪水冲塌淹没,光绪二十三年又被大火焚毁,但每次都在穆斯林们的努力下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大殿,依旧保留着古寺最初的印记,砖雕精美,有专家评价,其砖雕比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砖雕还要好 ,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图案,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北侧,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皂荚树。这棵树可不简单,它与清真寺同岁,植于元朝至元十年,树高约25米,树根蔓延整个寺院。阳光洒下,枝叶的影子在地上交织成画。在穆斯林的习俗里,做礼拜前要净身,皂荚是天然的洗涤剂。过去,老人们会采摘皂荚,捣碎、泡水用来净身。据说,树上曾结过像扁担一样长的皂荚,只是近年来,皂荚越来越少,即便如此,大家对这棵树的感情却丝毫未减,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寺。</p> <p class="ql-block">义门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地。它历经风雨,却始终屹立不倒,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穆斯林的信仰与情感,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