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p><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讨论,新馆2018年8月17日实现全面开馆。</p><p class="ql-block">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诔辞》《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先把镇馆之宝弄到前面来。</p> <p class="ql-block">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高15.7厘米,宽10.4厘米,形制规整,被誉为“华夏第一玉龙”。其猪首龙身的造型抽象神秘,是远古先民祭祀的重要器物,也是辽宁省博物馆馆徽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是当时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p><p class="ql-block">此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 器表梢闪淡绿色,半透明,体横长。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放得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这只玻璃注于辽宁朝阳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是五代时期耀州窑的瓷器,1971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水泉1号辽墓,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高9.3厘米,长14厘米,宽7.4厘米;整体造型设计成龙鱼形,上颚向上翻卷,双翅高振呈飞翔状,鱼尾商桥,呈“U”字形,器内隔成前后两室,底置小圈足。白瓷胎,胎质细腻坚硬。内外施满青釉,釉色润泽晶莹、青翠欲滴,足根无釉。</p><p class="ql-block">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反映了制瓷工匠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青釉晶莹素洁,胎质细腻坚硬,为耀州窑的精品之作。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卷体夔纹蟠龙盖铜罍:西周早期青铜酒器,以蟠龙卷曲的造型得名,是辽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盖顶盘踞立体蟠龙,前足蹲踞,后尾与器盖卷体融合,龙鳞、角、五官精细刻画。</p><p class="ql-block">采用商周“三层花”技法:底纹阴刻云雷纹,主体浅浮雕,细节再阴刻,重达百斤的器身一次浇铸成型,盖部蟠龙用失蜡法单独铸造后焊接,误差小于1毫米,出土于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花树状金步摇:(晋代)</p><p class="ql-block">慕容鲜卑贵族冠饰,纯金打造的树形簪首缀有摇曳花枝,行走时步步生辉。此文物融合草原文明与中原审美,是三燕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窑变红釉石榴尊:该瓷器通体呈现红蓝色调,器身浑圆,瓶口呈五瓣外卷,万彩钧窑红蓝交融的梦幻色彩,釉面流淌感强烈釉面釉色交融,形似石榴果实,具有鲜明的清代雍正时期艺术特征。全球仅此一件,被视为清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为元代瓷器精品。该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呈八棱形制,通体施青白釉,釉层滋润,青花发色青中泛紫。器身分五层装饰:颈部饰锦地纹,肩部绘折枝菊花、栀子花等花卉纹,腹部主体纹饰为松、竹、梅与“满池娇”图案,底部饰变体莲瓣纹并露砂底无釉,修足工艺略显粗犷。经鉴定为元青花重器,填补了传世元青花鉴定标本空白。其造型浑厚大气,绘画笔触细腻流畅,使用古波斯“苏麻离青料”,工艺代表元代皇室御用瓷器水准。全球现存元青花八棱罐仅两件,此罐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洛神赋图(东晋·宋代摹本):</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长卷(横572.8厘米),改编自曹植《洛神赋》,开创中国传统绘画长卷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现存为宋代摹本,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唐代《簪花仕女图》:(周昉摹本)唐代仕女画的巅峰之作,描绘六位贵族女性簪花游园的场景。画作以细腻的服饰纹饰与慵懒神态,反映盛唐审美风尚,现为国内唯一传世唐代仕女长卷。</p> <p class="ql-block">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摹本):描绘杨贵妃三姐出游场景,盛唐工笔人物画典范。</p> <p class="ql-block">《万岁通天帖》: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王羲之、王献之等家族书法真迹的唐代摹本,共七人十帖,因武则天于697年命人摹搨而得名。该摹本为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p> <p class="ql-block">《夏景山口待渡图》:</p><p class="ql-block">五代时期董源的代表作。该画以水墨技法描绘江南夏景,山势连绵,水波荡漾,展现了独特的山水意境</p> <p class="ql-block">仲尼梦奠帖:(唐代·欧阳询)</p><p class="ql-block">纸本行书(纵25.5厘米),欧阳询晚年巅峰之作,记录孔子梦奠故事,笔力苍劲古朴,被列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p> <p class="ql-block">草书千字文(北宋·宋徽宗):狂草书法巅峰之作,全长11.72米,笔势奔放。</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鎏金雕像:去过两次青海西宁塔尔寺拜宗喀巴大师(2019年大师圆寂在那里600年)。最值得敬重的就是宗喀巴大师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教派领袖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塔尔寺里面照片</p> <p class="ql-block">乾隆白玉刀:这腰刀是乾隆帝为收藏和赏玩定制的90把腰刀之一,历时47年分四批铸造,编号为“天字十七号”,名为“宝腾”。其设计融合了蒙古草原风格与宫廷工艺,刀柄雕刻六瓣花饰及涡旋纹,刃部装饰云龙纹。 </p><p class="ql-block">该刀曾于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以4830万元成交,创同类藏品拍卖纪录。其白玉柄采用新疆和田玉材,镶嵌红绿宝石百余颗,刀鞘为金桃皮材质,象征“避邪驱恶”的寓意。 </p><p class="ql-block">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乾隆御用腰刀仅此一件,其余多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乾隆白玉刀是清代宫廷“湛锷韬精”系列藏品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皇帝龙袍:谁的龙袍两种说法,雍正皇帝说:部分观点认为,龙袍腋下磨损痕迹明显,符合雍正帝节俭的记载,推测为其生前所穿。</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说:因乾隆频繁到访辽宁,且龙袍颜色与定制偏好相关。</p> <p class="ql-block">辽宁博物馆有很多经书:元 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册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以图文合卷的形式呈现。经文共有三开,每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值得一提的是,《心经行书册》原为手卷,但在入清宫后被改为册页,并加装了檀香木雕花夹板。在经文前后,还有白描的观音像和韦陀像,这两幅画像是清人所绘。卷前和卷后的跋文分别由明代的王稚登、清代的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书写。这件册页原为清代的张若蔼所收藏,上面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章。它曾在乾隆时期进入清宫,并被著录在《秘殿珠林续编》中。《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最为短小精练、深奥微妙的经典之一。这部经书以其简洁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而广为传诵。赵孟頫的《心经行书册》以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和深邃的佛教思想,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和佛教文化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金刚菠罗蜜多经</p> <p class="ql-block">新修本草</p> <p class="ql-block">柳公权:《金刚经》</p> <p class="ql-block">大英国家博物馆:有来自莫高窟的唐代壁画,涵盖佛教故事、民俗等题材,艺术与历史价值极高。20世纪初被斯坦因等探险家切割盗运,大英博物馆藏有100余幅壁画及1.3万件经卷文书。看着这些珍贵文物很是生气😠</p> <p class="ql-block">官窑精品瓷器绝大部分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八旗子弟:八旗子弟并非贵族,而是兵丁后代。八旗制度最初由努尔哈赤于1601年创立,最初为四旗(黄、白、红、蓝),后于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形成完整的八旗体系。</p> <p class="ql-block">古代乐器</p> <p class="ql-block">观后感: 踏入辽宁省博物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那些沉睡在展柜中的文物,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承载着千百年历史记忆的活体。它们或以青铜器的沉稳,或以字画的飘逸,向世人诉说着辽宁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展厅中,一件件展品仿佛在诉说着辽宁的辉煌历史。那些精美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纹饰和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而那些字画,则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的意境之中。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辽宁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让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总之,辽宁省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让我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化石,而是鲜活的生命,它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在启迪着我们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说明:辽博虽然以书画见长。但是这个美篇里面绝大部分字画(前面部分镇馆之宝字画)都没有展出,经询问馆内工作人员,由于暑期,天气炎热潮湿,极不利于书画保管,加上暑假人员众多,所以名字画都在库房里,而且网上查询,辽博很多书画文物,几年才展出一次,所以想看全,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东三省号称仅次于故宫博物院的辽博参观还是不错的。基础厚实。也不枉跑过去看一看。照片由于整理加上合并,所以顺序肯定有不对的了,抱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