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不是物质的堆集,而是精神的盛宴。今天又要参加刘余莉教授的全国公益巡讲了,想起去年在西安的那场学习之旅,内心依然激动不已。那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文化的回归。去年的点滴仿佛还在眼前,而生命,不就是这样一场轮回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2020年疫情开始,在线学习古诗吟诵,有幸结缘刘余莉教授的《群书治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四年来,我始终在线上跟随学习,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年第一次亲临刘教授的公益巡讲现场,内心充满了对国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让我与教授结下了深深的缘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民族自豪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群书治要》,是中国古圣前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和天下的智慧、方法、理念、效果、经验,累积大成的精华篇章。这是简单给大家介绍,这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当中的精华。唐太宗带着几位大臣,费了好几年的时间,从四库里头选出来的。这部书一共,原书有六十六种,在经、史、子、集里头选出六十六种,再从六十六种里头,选择精华的句子,汇编成一部书,叫《群书治要》。“治”是治国,治国平天下,重要的依据啊,智慧、理论、方法、经验的依据,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啊!是祖宗留给后代子孙无价真实的宝藏,要认真学习。</b></p> <p class="ql-block">走进会场,大屏幕上“《群书治要》讲习会——西安站”的字样映入眼帘,背景是淡雅的竹子图案,配上《文子》中的名言:“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整个会场庄重而有序,听众们佩戴着证件,神情专注,仿佛都在等待一场智慧的甘霖。</p> <p class="ql-block">讲台上,讲师正讲解“孝亲与尊师”的重要性,屏幕上的文字来自《尚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这些话如警钟长鸣,提醒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始终在于德行的修养。</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又出现《中庸》中的一句:“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句话让我深思良久。真正的德行,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内心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随后,屏幕上展示了“五伦关系”的内容:“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义妇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些传统伦理,看似古老,却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当屏幕上出现《吕氏春秋》中关于“吉人、吉臣、吉主”的论述时,我看到有听众举起手机拍照,大家都在用心记录这些智慧的火花。而当讲到习仲勋对子女的教诲:“留下的好名声是宝贵的财富”时,我也不禁想起自己家中的长辈,他们也一直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时,不是责怪他人,而是要反省自己。正如屏幕下方所写:“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p> <p class="ql-block">讲台上,讲师继续讲解《礼记·学记》中的名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作为一名国学老师的初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改正不足。</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展示了一段关于节约与环保的文字,我看到有听众低头记录,也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传统文化中提倡的节俭与环保理念,在今天依然适用。正如司马光所说:“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p> <p class="ql-block">当屏幕上出现“传统文化中的夫妻相处之道”时,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讲师引用《毛诗》中的“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让我明白,夫妻之间的相处,不仅是生活中的点滴,更是德行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展示“德福一致”的理念,引用《贾子》中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以及《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话让我更加坚信,做一个善良、有德行的人,终将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外在的福报。</p> <p class="ql-block">“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这句话让我想起一路走来,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缘,大家因传统文化而相聚,因志趣相投而相知。</p> <p class="ql-block">“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屏幕上的这句话让我心生敬意。我们每个人都应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承载一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真正承载起家庭、事业与社会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播放关于婚姻六礼的视频,我看到许多听众认真观看,仿佛在重温中华传统礼仪的庄重与美好。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是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出现“立德树人”的主题,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作为一名国学老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窗外高楼林立,城市繁华,而室内,我们却在聆听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讲习。这种反差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传统文化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我们生活的根基,是心灵的归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恩刘余莉教授,感恩所有传播传统文化的老师们,感恩组织这次课程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也感恩新莲、歆莉、碧洁大姐和侄女的陪伴。原来,传统文化的真谛,就是“传到一心,统到一心,本来就是一心”,都是我们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真心祈愿世界和平,人人行善,人人快乐,人人喜悦,人人利他。2025,愿我们继续在这条幸福的学习之路上,携手同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幸福学习小记》</b></p><p class="ql-block">创业生活莫偷闲,泼墨吟诗觅港湾。</p><p class="ql-block">入梦不知身是客,做人倍觉责如山。</p><p class="ql-block">舞文吟诗篇章写,上求下化感慨悭。</p><p class="ql-block">国学传承惟燕翼,功名看淡少求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