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隆重举行这些纪念活动,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伟大抗战精神铸就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延安,这座全国抗战的中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来了。郭祥等六名泰州热血青年,便是4万赴延安的有志知识青年分子。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晒出郭祥立志“就是讨饭也要去延安”精神,为的是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振兴中华。</p> <p class="ql-block">郭祥(1917.12~1942),男,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大冯甸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在泰州私立时敏(省泰中前身)中学高中读书的学生郭祥和孙红(女、海陵人)等爱国青年一行6人,抱着寻求抗日救国真理,离开家乡泰州,踏上征途投奔延安,走上以身报国之路。历经5个月的风尘仆仆、饥寒交迫、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在同年7月抵达陕北延安。郭祥1938年入党,曾任延安交口区宣传部长、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干事、八路军某团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泰州学生抗日救国活动兴起,在泰州时敏中学读书的郭祥,从学校东北籍生物老师那里了解到,日本鬼子入侵东三省后,陷入沦陷区的东北人民,遭受军事镇压和政治控制,强迫迁居到指定的部落中,剥夺了自由,还控制了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来源;大量无辜平民被杀害,妇女被侮辱,村庄被焚烧,形成了惨烈的人间悲剧。听到同胞遭欺凌,同学们感到义愤填赝。“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正在时敏中学读高中的爱国青年郭祥等热血沸腾,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号召和举措,对于思想进步忧国忧民的郭祥而言,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希望,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为了唤起民众,共同抗战,郭祥、孙红等加入学校“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常和同学们在泰州城内张贴抗日标语、开展募捐活动,能言善辩的他很快成为骨干。1937年冬,在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听到泰州北乡有学生刚从延安学习归来,即去寻访,从中了解到陕西延安有朱德、毛泽东领导人民抗日,住窑洞吃小米,无贪官污吏,无赌博娼妓,还有个抗日大学,不收学费,顿时一股投奔延安、北上抗日的欲望便在心中萌发。1938年1月,泰州的学生们听到时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部长王若飞发表了《欢迎全国革命青年学生到延安来学习抗战知识》一文,更坚定郭祥他们投笔从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寻找抗日救国之路,去为祖国尽个人之力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奔赴延安的路漫长而艰辛,要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郭祥、孙红等爱国青年在动员、联络部分青年到延安的过程中,当时想去的人不少,但临动身时,一部分人因为西北路途遥远,延安生活艰苦,参加抗战要流血牺牲等原因而打退堂鼓。刚满20周岁的郭祥就鼓励同去的人:“就是讨饭,我们也要到延安去”“愿将一腔英雄泪,洒向沙场抗倭寇”。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如干柴遇烈火,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学,将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汇聚在了一起。一天,约定到赵公桥附近老渔行蔡四家集会,郭祥邀其房客蔡志白一同前往;在赵公桥上,又遇到程心一。程是泰州北乡樊川镇的店员,与蔡志白认识。在渔行商量过程中,程心一又介绍了本镇的谢朗夫,谢是从上海抗日宣传队打散回家的。谈妥后,蔡志白约郭祥等他六天,他要去姜堰带他在托儿所工作的妻子一同前往(妻子叫陈宛如)。1938年2月,时敏中学学生郭祥、孙红,蔡志白(郭祥动员的房客)与夫人陈宛如(樊川人)、程心一与同乡谢郎夫等一行6人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踏上了征途。他们先到樊川,再到小纪(孙红的大堂兄布店)等齐集合,每人带了三十元路费,便踏上奔赴延安的革命大道。六人从小纪乘小船到高邮,到高邮无交通船,就买了白布制成袖套,写上“中华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买了红绿纸书写抗日标语进行宣传,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后来从高邮上了运公粮的船北上,到徐州后,看到报载消息大意是:来西北青年,如无介绍信,徒劳往返(在泰州城只听说有学校肄业证书即可)。又一考验!到哪儿搞介绍信呢?当时大后方武汉有中共办事处,大家商议,到武汉去找郭沫若搞!但考虑到六个人如果都去绕道武汉经费食宿有困难,决定兵分二路,郭祥和蔡、陈夫妇由徐州先经郑州去西安,孙红、谢朗夫、程心一由徐州绕道去武汉中共办事处,搞介绍信然后继续北上。不管艰难险阻,相约相会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郭祥等好不容易碾转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面对“你为什么去延安?能吃得了苦吗”询问,郭祥坚定地说:“延安是全国抗日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到延安是为了追求真理,沿途连死都不怕,还怕苦吗?”国民党特务在西安至延安的必经之路上设卡拦截,甚至哄骗至监禁地或杀害爱国青年。郭祥们结伴新朋友,立下“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誓言。机智绕行三原、威阳草滩等9个关卡,突破敌军封锁线,徒步穿越险峻地形,穿越泥泞小路,以规避国民党顽固派拦截。经历三餐不济、糠菜充饥、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细雨绵绵、赤日炎炎的恶劣天气,经历外伤溃烂、头痛发热、脚底起泡中仍坚持前行,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当掉自己的衣服、行李做盘缠,风寒露宿、披星戴月,经过5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7月抵达陕北,进入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的陕北青训班学习。“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1938年底,郭祥加入中国共产党。郭祥从青训班毕业后,分配在延安交口区任宣传股长。后又举荐、培养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系统学习军事和政治,抗大的学习则使郭祥终生受益。在这里,他几乎熟读了当时能找到的有关列宁、斯大林的所有小册子和政治理论书籍,从此奠定了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理想信念和政治抱负。而进步最大的,就是在抗大学习那段时间。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得到大队领导苏振华、胡耀邦的赞许,继而留校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任干事。在此期间,郭祥寄出几封家书给父母,信中表示:“在抗日军政大学认识许多抗日英雄,认识许多有志青年,学到许多知识。”“不打退日本侵略者,决不回家乡。”“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939年为抗击入侵者,郭祥服从命令随校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这抗日最艰难时候,日本入侵者军事上实行极为毒辣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郭祥参加了对日军发动的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随八路军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其部队活动的得到军区表彰。1941年以后,日军对根据地发动更加残酷的大规模“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郭祥所在部队在一次次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的辉煌战绩,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1942年,在一次战斗中,郭祥牺牲,献出年仅25周岁的生命。但敌后战场信息闭塞,受地形、通讯限制,战局突变、敌后战场信息传递困难,牺牲后长期无法确认身份,成为不知姓名、不知牺牲日期、既未见人又未见尸的失踪人员, 从此音讯全无。1985年5月22日,泰县人民政府发文,追认郭祥同志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祥的父亲郭开甲思儿心切,隔三差五就至大冯甸老通扬运河码头,乘客班轮船到姜堰、泰州民政部门,查访郭祥情况,都悻悻而归。每年都分别至地方、省、中央信访,查询郭祥信息,寄给中组部的信件达上百封。1978年,胡耀邦主持中组部工作,向相关省市发出协查郭祥信息的文件。1985年,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员、曾任中国丝绸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的孙红(孙红,又名孙仿昭,1916年生,郭祥的战友、同班同学。于1938年7月13日到达延安后,至陕北公学学习,得知郭祥等曾在陕北公学、交口区宣传部、抗大政治处学习工作的消息。其丈夫杨光池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政府顾问)回忆:1942年后,郭祥、蔡志白、陈婉如、谢朗夫、程心一等都失去联系,估计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牺牲。1985年,孙红来到大冯甸看望烈士父母,年近百岁的郭开甲和孙红相拥而泣、久久未止……同年,泰县民政局报告人民政府,政府发文追认郭祥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青年立志出乡关,抗倭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郭祥用宝贵的青春践行誓言。虽不知郭祥流血牺牲何月日,但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血染的风采;虽不见郭祥故乡埋骨,但他安息地必是风水最好的祖国秀丽山河;虽然不见郭祥碑文,而碑文却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心目中。</p> <p class="ql-block">“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郭祥等知识青年报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他们奔赴延安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江红·赞郭祥</p><p class="ql-block"> 烽火燎原,卢沟变、山河泣血。时敏校、俊才初现,救亡情切。抗日宣传旗帜举,投延安志坚如铁。历艰辛、讨饭亦前行,心难灭。</p><p class="ql-block"> 关中道,多险谲;豺狼阻,途穷绝。看英雄无畏,破关如蝶。百团战中驱敌寇,青春热血忠魂烈。念郭祥、浩气永长存,千秋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本文根据孙红回忆录《陕北征程巾帼志》及采访、参考文献整理。本文未设置有奖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