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行十:壶口瀑布,万里奔腾一壶收

往后余生

<p class="ql-block">  在心底,黄河壶口瀑布是我梦寐以求的圣地,它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雄浑召唤,带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磅礴,令我神往已久。终于,在8月11日这个阳光正好的日子里,我们踏上了奔赴壶口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到景区停好车,我们换乘40元/人的景交车前往壶口瀑布。车子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间穿梭,远处的天际线与大地缠绵交织,土黄色的山峦连绵起伏,如大地的脊梁。沿途,窑洞错落分布在山壁上,像是岁月镌刻的故事,偶尔可见几缕炊烟悠悠升起,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添了几分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当沉闷而雄浑的轰鸣声隐隐传来,我的心跳陡然加快,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壶口瀑布神秘的面纱。刚一下车,眼前的景象瞬间将我震慑,黄河水像是挣脱了天地束缚的巨龙,从天际汹涌奔来。它裹挟着来自远古的泥沙与故事,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狭窄的壶口奔涌而去。</p> <p class="ql-block">  靠近瀑布,那声音愈发震耳欲聋,仿若千军万马在奔腾嘶鸣,又似远古的战鼓擂响在天地之间,每一声都撞击着我的灵魂,让我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大自然的伟大。水流在壶口处骤然收束,原本宽阔的河面,瞬间被挤压进狭窄的石槽,河水像是被激怒的猛兽,互相冲撞、翻涌,激起数丈高的水花,浪涛飞溅,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水雾,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站在瀑布旁,细密的水珠扑面而来,打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河水混合的独特气息,那是黄河的味道,是岁月沉淀的味道。抬眼望去,阳光穿透水雾,折射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瀑布之上,为这雄浑壮阔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梦幻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不禁想起古人对黄河的描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此刻在我眼前具体化,再贴切不过。黄河,它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书,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记忆。它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目睹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却始终奔腾不息,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河岸漫步,我看到了被河水常年冲刷的岩石,它们千疮百孔,形状各异,每一道纹理都像是黄河书写的诗篇,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与黄河对视,倾听它的诉说,感受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我们决定看一下民族抗日史诗剧《黄河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  开场的《黄河船夫曲》,仿若将我拽进一场与惊涛骇浪的生死搏斗。领唱那粗粝沙哑、带着陕北高原风沙质感的嗓音,率先划破夜空,紧接着,合唱声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地涌来。他们的声音里,有汗水的咸涩,有对生存的渴望,更有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在这激昂的歌声里,我仿佛看到黄河之上,一叶扁舟在浊浪中沉浮,船夫们青筋暴起,双手紧握船桨,每一次划动,都倾注着全身的力量。那不是简单的划船动作,而是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挣扎、奋进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黄水谣》的旋律一转,变得低沉压抑,如泣如诉。“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歌声里,我看到昔日宁静祥和的村庄被战火吞噬,亲人离散,妻离子散。一位老奶奶的歌声颤抖着,她或许也曾经历过那段黑暗岁月,眼中蓄满泪水,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无尽的痛苦与悲愤。原本幸福的生活被侵略者的铁蹄无情践踏,这是民族的伤痛,是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底的屈辱。</p> <p class="ql-block">  《保卫黄河》的节奏紧凑有力,“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声如密集的鼓点,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房。舞台上,演唱者们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我不禁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游击健儿们穿梭在青纱帐间,与敌人展开英勇搏斗。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山河,守护着人民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  《黄河大合唱》,它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诗。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永不放弃 。</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黄河水面上,波光粼粼,河水被染成了橙红色,像是流淌的金液,愈发显得壮美。我带着满心的震撼与不舍,缓缓转身离去,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美的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