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程壁村位于两条河的交会处。一条是从韩洪乡这条沟而来的,只在夏天洪水季时才发河,平时是干沟床;另一条是沁河源这条沟的沁河水从村前经过,程壁距沁河源头只27公里。在村的最西头有一座石拱桥是50年代修建的程壁村通往韩洪这条川的跨沁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程壁村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村的南面,叫南沟。到南沟的地里要经过村前的大河,河上是没有桥的,每次到南沟地里都绕村西头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村里平时去地里会在河面上搭根木头,或者在河上垫石头蹦着过河。小时候常在村前河里玩耍,河上的木桥和石头桥就是最好玩的,那时候的河还是比较大的,宽的地方10多米,窄点的地方,也有7、8米宽。河宽水就浅,河窄水就深,木桥一般在水深的地方搭,石头桥一般在水相对较浅一些的地方来垒。</p><p class="ql-block">木桥最宽也就一尺宽左右,有时候是半圆的,还好一些,有时候就是不匀称的圆木桥,要安稳过河,既要踩的稳,又要保持平衡,尤如耍杂技踩钢丝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是满刺激的。过石头河,就有点像踩高跷的感觉,不能停下来,石头有大有小,有几块垒起来的,有的上面可站两个人,有的上面不够一只脚的地方,有的好多块不大的石头堆在一起,有时踩上去,用力一蹬,石头就向四散开去,脚就进水了,其实过“石头桥”也是有技巧的,尤如蜻蜓点水般,飞快的穿棱而过,这大概就是小时候玩过的既刺激又有挑战性的游戏吧。</span></p> <p class="ql-block">哎呀!贪玩了!还是回到正题上吧。在我的记忆中村里曾发过很多次大洪水。一次发洪水,我们村西头公里南面的一家房角被冲坏;还记得有一次是西面从韩洪方向下了大暴雨,洪水顺着河床奔腾而下,洪水中夹杂着山上的大木料,还有冲毁的房屋材料,还有瓜果庄稼等。雨停了,洪水小了,有胆大的人去河边捞从上方冲下来物品,有的人收获还真不小。</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听到有村民在南沟地里干活,遇上暴雨,人被上游洪拦住回不了家,即使是村西头有桥,只要是韩洪这边有河,纵有山头六臂也无既于事,要么等韩洪这边雨停了,洪水没了,要么等洪水小了,躺水过河。</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进步,发洪水也少了,村里在南沟也第一次修了桥,就是下图中的预制管孔桥。有了这桥去南沟地里就方便多了,虽然后来发洪水少了,但也还是免不了,某年会遇到发洪水,这种桥孔供应不公,洪水会直接漫过桥面奔腾而下。</p> <p class="ql-block">21世纪以来,村前深挖河道,垫高了路基,将村里公路扩建在了河床上,村子由山凹处向外扩展了两三排房的距离,马路边新建的房屋整齐划一。村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旧公路就到了村子里面,成了村里的新街。</span></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旧房,旧街也得到了改造,每个小巷道也进行了水泥硬化,整个村里干净整洁,真正的是旧貌换新颜,一派农村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我去年回来老家时就看到县里投资在整修沁河河道,把自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沁河,规定在几十米宽的河床内。河床整平扩宽,两边用石头砌起了护坡,坡上挂防护网,网外又垫上了土,现在还在进行中,治理完成是什么样,我不得而知,只能待再次回乡才知道。</p><p class="ql-block">河床整治的越来越好,桥也越架越高,遗憾的是河越来越小,甚至常常断流。前年我回来时,河床还流趟着一条很清很细的河流,今年再去看又是干河床。</p> <p class="ql-block">这是昨天的一场大雨过后,又在村西头桥下看到的比较集中的沁河的模样,再这里又一次听到了沁河的水流声。</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这次回来见到我本家曾任郭道中学任语文老师的谭先瑞叔叔总结的几句话:房子越盖越好,住的人越来越少;学校越修越好,学生越来越少;桥越架越高,河越来越小。</p><p class="ql-block">这几句道出了现在农村的现实状况。</p> <p class="ql-block">这是修侯寺岭路时架的桥,现在修棉程公路时又再加宽桥面,由两车道扩加为六车道。</p> <p class="ql-block">南沟侯寺翻过山就是崔庄,崔庄有煤矿,据说,为了运煤方便,煤矿投资在侯寺岭山上修了一条公路,所以就有了村前的这架跨河公路桥。</p><p class="ql-block">这条路打通后,到县城的距离一下缩短了一半,所以车流量就大了起来,并且这条路与村前东西向主公路干线垂直相交干村前,非常不安全。又由于这几年运煤车辆急增,导致道路不堪重负,又事故多发,这次回乡又看到村西头在修路。据村里的人讲,又新修了一条从棉上到程壁的公路,以缓解车流量大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西头三条公路交叉分流路段的建筑现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南沟侯寺岭公路改造的新路基,比原公路加宽了一倍多,并且开凿了髓道,降低了坡度,缩短了距离,这样可解决冬天坡陡结冰而无法通行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每次村里修路改造都会给村里带来不小的变化,现在家乡新兴向荣,我也期待这次道路改造会给家乡帶来更加美好的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