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川北游记之—剑门关</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仲春,我们同学一行五人在阆中游玩一整天后,昱日清晨沿着碧绿清澈的嘉陵江一路前行,近11点到了剑门关。汽车刚进入景区南大门,车门还未打开,就有一个操川北口音的中年男子,前来给我们打招呼,当问明我们来意,又看到一行人年纪,得知其中还有腿脚不便的后,他说:“剑门山南坡斜缓,北坡陡绝,建议你们乘车直达北门,可以游览剑门关主要景点,然后顺坡下山从南门返回,走一条比较轻松便捷路线”…征得我们同意后,就骑着摩托车带路先到他家餐馆门前,换乘他的私家车,沿着剑门关北坡的盘山公路向北大门驶去。</p> <p class="ql-block"> 到了北大门停车场,景区大门左侧是剑门关景区游览图和背景介绍;右侧是用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的行书临习的诗仙李白《蜀道难》诗文……</p> <p class="ql-block"> 剑门设关,有1700多年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防御北方来敌,在两山峡谷隘口处垒石修筑关门,设关戌守。剑门关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断裂带,两侧是高达数百米的悬崖峭壁,中间隘口宽仅十余米,蜀道就从这隘口中蜿蜒穿过,这种独特的地理构造,使其成为入蜀的必经之地,更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功盖三分国,他亲自率军北伐曹魏,路径大剑山,见群山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修关门 ,并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六出祁山,建功立业,他为巩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263年曹魏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汉,蜀汉大将军姜维率领3万兵马,依靠剑门天险地理优势,坚守剑门关,顽强抵挡曹魏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以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碍于大剑山天然屏障,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最终秦军借此道,长驱直入一举灭了蜀国。由此,我联想到假如蜀王不那么昏庸贪婪,古蜀国政权或许还能维持若干年!剑门蜀道的历史也许会由此而改写……</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时期发生的红四方面军成功攻占剑门关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川陕会剿”计划,实现两大主力红军在川西北会师。剑门关是国民党嘉陵江防线的关键要塞,由川军二十八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领三个团防守,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突破嘉陵江东西南三道防线后,随即从三面向北包围剑门关,1935年4月2日11时发动总攻,经过激烈争夺,先将关口两侧敌军险要阵地和关口北端主峰攻占,并迅速插入敌军纵深扩大战果。战斗中红军与敌人进行多次肉搏,表现极为英勇,战斗历时半天,全歼守敌三千,红军一举攻占敌人所谓“插翅难飞”的剑门天险。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而打破了冷兵器时代近百次战争中剑门关从未被正面攻破的神话,也从此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关楼前小广场时,正巧碰上“姜维出关情景剧”户外巡游队伍,手持长矛、身披铠甲、阵容整齐、威风凛凛,其场面着实让人为之振憾…同时这里正聚集着数百名初中学生,据说是剑阁县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的研学活动—即类似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吧。此时此刻,景区工作人员正在绘声绘色的给学生们讲述剑门关(楼)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属龙门山支脉的大剑山中段,为东峰营盘嘴与西峰金城山之间峡谷隘口。是地壳运动巨大断裂形成南北纵列构造线,悬崖单斜构造中近千米落差陡立河谷之上,因其两崖对峙,其峰如剑,其势如门,故曰“剑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楼位于剑门关峡谷隘口之上,是国内现存著名古关隘。现存关楼为2009年依据清代样式重建,高19米,宽18米,采用青石条底座与重檐歇山顶设计,上层设箭楼和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 匾额题“天下雄关”,再现了明代关楼雄浑气势。站在剑门关的关楼之上,左手是直插云霄的大剑山,右手是壁立千仞的小剑山,两山仅容一条蜀道通过。</p> <p class="ql-block"> 剑门蜀道,扼秦巴咽喉,处南北要塞。是沟通中原和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动脉,享有“剑门天下险”,“蜀之门户”等美誉。关口有“剑门关”石碑,隘谷中西崖有“天下雄关”“第一关”和姜维雕像等摩崖石刻,东崖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描写、歌咏、颂扬剑门关不少诗文、题记。其中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描绘了剑门关巍峨险峻、易守难攻的雄伟壮观景象。此诗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p> <p class="ql-block"> 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诗中诸多方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扩大。全诗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正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山之无名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因李白的这首《蜀道难》的诗而名扬天下,诗词爱好者因会背诵《蜀道难》全文,便可以享受免费游览剑门关景区的优待,我们也因有幸到此一游,亲眼目睹剑门关罕世雄姿,而深感此生无憾矣!</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关楼上眺望剑门关南坡,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金牛道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遥远的天边。我们一路顺坡而下,只见不远处梯步旁有五只石牛拉着车正在奋力前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我不由想起,战国时期秦惠王灭蜀“石牛开道”的典故…自此金牛道一举成名,也成为蜀道的主干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比较平缓易行的石板路,到达传说中虽然颠簸飘摇但不惧电闪雷击的吊桥—雷鸣桥;然后步行200米平缓栈道抵达拔地而起、一柱擎天的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步行数百米,可达山峰酷似仙女亭亭玉立的仙女峰,以仙女峰为起点也可以徒步攀援鸟道,亲身体验一把,云飞不过顶,鸟去难过壁,绝壁登临、鸟道攀爬、岂不心惊胆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惊险与挑战。但由于我们身体和年龄的原因,也只能望崖心叹—梦里神游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剑门关楼到南门以石板路和下坡为主,最为适合我们这群中老年人以逸待劳、轻松舒适的游览。由于返程行走的是弯曲环绕的山间小路,远超旅行图上2公里直线距离,步行不少于5公里,到达景区南大门已是下午2点多,一行中的女同胞还是乐此不疲的打卡拍照,她们仿佛忘记了在山上风吹雨淋打哆嗦的尴尬场面,忽然有男同学觉得此时已饥肠辘辘,提议大家当务之急应该解决吃饭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回到上午停车的餐馆,急不可耐的大块朵颐起来,美美享受着当地特色豆腐宴。剑门豆腐宴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剑门豆腐起源和发展与三国文化故事有关,传说姜维镇守剑门关时以豆腐养兵,以豆腐渣喂马,使兵强马壮,战斗力大增,终于击退了曹魏悍将钟会的多次猖狂进攻,牢牢坚守住了蜀汉大门—剑门关防御阵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剑门关旅游景区属国家5A级景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关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门蜀道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p class="ql-block"> 北有山海关,南有剑门关,世人皆赴海,我自独向山…饭后当我回望剑门关景区南大门时,忽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在心底默默期待着下一次故地重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