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邦瑞的美篇

聂邦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东籍皇帝四十四位(修正版)</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聂邦瑞</p><p class="ql-block">(接上面)第三十八位山东籍皇帝是南朝梁国开国皇帝,即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和齐高帝萧道成都是兰陵(今临沂兰陵县)人。萧衍是西汉丞相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族弟,官至丹阳尹,南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位于萧衍,即梁武帝。梁武帝任用陶弘景为宰相,改革弊端,颇有政绩。晚年因为“侯景之乱”,建康都城陷落,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囚禁,饿死台城。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八十六岁崩,无论是在位时间,还是寿命,都名列南朝皇帝第一。梁武帝是第一个称赞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皇帝,是第一个既当皇帝、又当和尚的皇帝,是第一个提倡佛教徒一律吃素的皇帝。梁武帝太子萧统,即昭明太子著作的《昭明文选》,成为后世科考必修课。侯景专权后,曾拥立和废黜三个傀儡皇帝:萧正德、萧纲(简文帝)、萧栋,最终侯景自立为汉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即位,称梁元帝,三年后梁元帝萧绎被西魏杀害;王僧辩惧怕北齐,迎立北齐扶植的贞阳侯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通过平叛“侯景之乱”,掌握南朝梁国军政大权,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称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萧方智被迫禅位于陈霸先,南朝梁国灭亡。陈武帝陈霸先成为南朝陈国的开国皇帝。南朝梁(公元502—公元557年)共存55年,共有七位皇帝:梁武帝萧衍、前废帝萧正德、简文帝萧纲、后废帝萧栋、梁元帝萧绎、梁闵帝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南朝梁国末代皇帝梁敬帝萧方智是第四十四位山东籍皇帝。 </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两个非正统山东籍皇帝,一个是窦建德,一个是黄巢。窦建德(公元573年—公元621年),山东武城县人,东汉大司空窦融第十七世孙,辽东宣王窦拓玄孙。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自立皇帝,建立夏国,称雄河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在虎牢关一役中被秦王李世民俘虏,同年被唐高祖李渊处死于长安。 黄巢(公元820—公元884年),曹州冤句县(今山东菏泽牡丹区)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攻入长安,在含章殿即位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被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围攻,被迫退出长安。四年后,黄巢战死于狼虎谷(今山东济南莱芜区)。 中国历史上的四十四位山东籍皇帝,约占中国皇帝总数的近十分之一。证明山东不仅出圣人,还出皇帝。经研究文献得知,山东是人文始祖伏羲(王献堂先生《八证伏羲》,证明伏羲出生地“雷泽湖”在山东济宁泗水县)、人文初祖黄帝(《竹书纪年》称:“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济宁曲阜至临沂平邑县之间)、中国“二十四孝”之首舜帝(《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王献堂论证舜帝出生地“诸冯”在临沂平邑县)、创建夏朝的大禹(卞玉山《古卞国历史文化源流》称“大禹出生地是济宁泗水县崇义村)等上古帝王所在地。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曰:“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唯周独崛起于西土。”“东方”,主要指山东。朋友们,还能再说“山东只出圣人,不出皇帝”吗?必须重新认识山东!作者聂邦瑞: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博物馆专业高研班(三年)结业,“两晋历史文化研究专家”(201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第6版报道)。手机:13910611728、13823164369。</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5日 编辑;李相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