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乡核桃树的乡土情怀 <br> <br> 九十年代末,我初中同班同学赵文平(淄博市第十五中学八级一班)邀请我们同学几人去淄川区东山里黑旺镇访友相聚。<br> 黑旺镇镇政府设在廖坞村,周边村庄还有葫芦台、土湾、井同、黑旺、西坡等村,村子大都在大山中或沿山下公路边,还有海军驻军的一个仓库也建设在这里,沿着公路再往东二三十里路便到了淄河,过了河便是潍坊地区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我随父亲搬迁来到新建设的大型山东省黑旺铁矿,从小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可以说算是回到第二故乡了。我们几人漫步游览在这大山中,在那千沟万壑的山坡沟谷,蜿蜒曲折的羊肠沟道上,走在漫山遍野的山坡上,嗅到了腐殖土混合松脂的醇厚,野兰幽香刺破苔藓的潮湿气息,暴雨后岩层渗出矿物腥涩,与新叶清甜交织成山沟特有体味。更是看到云雾缭绕的山沟,宛如水墨画卷,溪水潺潺的流动声,似大自然的悄悄私语,山风穿坡而过,卷起树涛阵阵,阳光掠过沟壁,光影斑驳起舞,一幅优美大自然的山水画面,映在眼中 。太阳正中直射,午饭是在田园中同学用自己种植的各种蔬菜精巧制作的,还有山中的珍品炸山蝎子,天公作美,饭菜可口舒心,在这原生态植被的大山中心中感到非常的静很踏实和美好。阳光夕照乘车返回时,同学从山坡上挖了一棵细细的一米长左右的小树苗,是核桃树苗送给了我。回家的第二天,我将家乡赠送的核桃树的树苗种在了小区院内楼西头的一片园林中,园内种着下七八棵杏树、还有几棵雪松和十几棵叫不上名子的比较珍贵的南方树木。我在几棵树之间宽阔的地上,深刨坑挖,施肥、浇水,种树、埋土,深深寄托了我的盼望早日长大结果。<br> 星斗月移,四季更替,我与爱人经常提着水桶到树下施肥浇水,雨过天晴,有时将炒菜用的肥油或生鱼五脏六腑埋于树下,这便是施肥于树下最好的的肥料了,常常天旱时便浇浇水。<br> 二十几年过去了,核桃树长成了二、三十米的参天大树,风一吹,树叶哗啦哗啦作响,像琴声一样动听, 声音美妙极了。 每年三月,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枝桠,嫩绿的新芽如同婴儿的手指般舒展,青杏似的幼果缀满枝头。盛夏时节,巨大的树冠化作天然凉棚,斑驳的树影里飘散着核桃花特有的清香,孩子们在树荫下追逐嬉戏,任由蝉鸣穿透叶片的缝隙。<br> 八月中秋前后,青皮核桃裂开的脆响宣告着丰收。我与爱人手持长竹竿敲打枝干的场景总伴随着欢声笑语,掉落在地的果实常引得孩子们争相捡拾。用石块砸开坚硬外壳后,白嫩的果仁不仅是零食,更成为化解纠纷的"外交礼物"。<br> 深冬飘雪时,虬劲的枝干披上冰霜铠甲,却依然保持着向天空伸展的姿态。这棵栽种的树木,见证了我住的市政府三宿舍生活区的变迁,前几年的旧区改造和今年的电梯安装,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粗糙的树皮沟壑里刻满岁月密码。当抚摸树干,仿佛能听见童年时母亲呼唤回家吃饭的余音。<br> 核桃树,以其挺拔的身姿、沧桑的树皮、独特的羽状复叶、布满沟壑的坚硬果实,以及在时光中积累的深厚底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一种融合了力量、智慧与生命馈赠的自然之美。无论是在山野间独自生长,还是在村落庭院中庇护一方,它都以其鲜明的特点,成为大地上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核桃树稳重而不失活力。核桃树在淄博地区,在淄川、博山、沂源在平原和大山中, 遍地生长,它处处体现出老区的革命精神枝干挺立风雪,见证革命岁月淬炼的顽强意志 生生不息,从无人问津到致富"金果",体现老区人民创新奋斗的延续力,根深叶茂,红色传承,如核桃树深扎土壤,滋养革命基因代代传承。 <br> 立秋到了,三伏天已过 ,秋季来到了,远处望去核桃树金叶满树,辉煌灿烂,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它是大自然中一位令人尊敬的慷慨的馈赠者,我们高兴的盼望着大家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都来采摘吧。</h3> <h3> 董曰强于二0二五年八月十六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