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古称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始建于公元1372年,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全军陷没,嘉峪关失守。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 走进嘉峪关,打卡“天下第一雄关”!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讨赖河滑索、天险吊桥等。 <div> 《出嘉峪关感赋》<br></div><div> 清:林则徐<br></div><div><br></div>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div>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div><div>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div><div>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