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听闻一本家姐姐和姐夫从城里回到老家,重新修缮家园,开启了“农村”生活。从家人们的讲述以及他们分享的生活视频来看,那是地道的农村日子,尤其是去年冬天他们在家里 “漏粉”(制作土豆粉条)的场景,无疑是他们扎根农村生活的有力见证。起初,我满心诧异,毕竟姐夫在城里发展顺遂,有房有车,子女成家立业,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怎么就突然决定回老家呢?况且,我知道他们所在的村子早就成了无人村,就他们老两口回去,究竟要如何生活?</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借着回老家探望老人的机会,我终于带着诸多疑惑,一探他们如世外桃源般的“新农村生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他们回老家的动机</p><p class="ql-block"> 厌倦城市生活。姐夫他们已步入花甲之年,在不同城市打拼了近三十年。这期间,他们尝尽了世间冷暖,遭遇过城里人的冷眼、职场人的不屑,听过老板们的呵斥,也感受过同行们的不理解。经历过四处租房的漂泊,为孩子择校上学的艰难,还有借钱做生意的窘迫。每日生活在喧嚣嘈杂的城市小区,呼吸着浑浊带着异味的空气,吃着添加各种添加剂或保鲜剂的食品。如今好不容易子女成家,衣食无忧,还有些积蓄,便萌生出回农村过相对悠闲生活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不想承受太大生意压力。姐夫经历丰富,做过各种营生,揽过工、放过羊,驾驶各类机器拉过煤,倒腾过猪羊,送过货,开过门市,搞过批发。他头脑灵活,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善于经营,在不断打拼中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还不到六十岁,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挣了不少钱,家业蒸蒸日上,在延安、洛川都购置了房产,儿女成家后日子也都过得不错。然而,疫情之后,经济形势整体低迷,各行各业发展严重受挫。生意人每天都要面对资金来源、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用人成本、电商平台冲击以及大生意人低价策略挤压等诸多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突然醒悟,看开了,不想再给自己施加压力,只渴望简单自然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们说走就走。从前年开始,先是修缮了两孔窑洞,接通水电,勉强可以入住。紧接着,平整脑畔、加固街畔、修整脑山、修建院墙。不到两年时间,投资20多万元,将一线五孔窑洞从里到外收拾一新。有了厨房、卧室、客厅、洗澡间和娱乐室,窑洞和院子全部硬化,水、电、网设施一应俱全,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电灯和空气能取暖。一座窗明几净的院落,就这样出现在老家的村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老家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姐夫他们在老家生活近两年了,谈及老家生活,两人都表示,一是心情好,二是身体好。</p><p class="ql-block"> 过着纯自然生活,心情舒畅。</p><p class="ql-block"> 环境清静:远离城市的喧嚣,老家农村除了田野里山鸡、牧鸽的叫声,或是沟底青蛙的鸣唱,再无其他嘈杂之声,格外安静。 </p><p class="ql-block"> 空气清新:农村没有那种混沌沉闷的感觉,山间清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饮食安全放心:住在老家,瓜果蔬菜施用农家肥,很少使用农药。米谷杂粮,只需稍微种植一些,就能满足一年四季的需求。特别是从春到秋,无需接触添加剂和保鲜剂,所吃的皆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瓜果蔬菜都是吃的时候才采摘,绝对新鲜。吃喝用的水,全是山泉,有的泉水自带甜味,直接饮用也不会闹肚子。</p><p class="ql-block"> 居住舒适:陕北窑洞虽说没有 “冬暖夏凉” 的空调房那么夸张,但在窑洞里根本用不着空调。冬天冷时,利用厨房的热炕取暖;夏天热时,睡在没厨房的凉炕,自然就能解决冬暖夏凉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内心轻松自在:最重要的是,在老家生活无需忧心忡忡。首先,无需没完没了地谋划,不用每天白天忙碌,晚上还因思索明天要做什么、怎么做而难以入眠。种点地也没有任何压力,干多干少全凭个人兴趣,而且只要种了,基本衣食无忧。其次,无需防范。整天大小门都能敞开,不用担心东西丢失。来的人,不是家人、亲人,就是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到来为相对寂寞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天热时,大家坐在树影下或凉亭里拉家常,回忆童年,交流新闻趣事。兴致来了,喝酒、吃肉、打麻将;要是酒喝多了,话匣子打开了,随便找个炕倒头就睡。再次,要是感到无聊,在家里待不住了,可以开车去赶集、赶会,或是去参加红白喜事,花点小钱,解闷找乐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过着凭兴趣的生活,身体康健。农村生活相对单一,但也更加规律。大部分时间,每天一大早他们就在地里干活。春天播种,夏天锄地、浇水,秋天收割。一到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次从地里回来总是汗流浃背。回家吃完饭,又在院落的菜地里忙碌,或栽种,或浇水,或打掐,或搭架,或采摘。要是忙累了,到头就睡。睡醒后,晒晒太阳,开上车就找村里的闲人一起打麻将、聊天。几圈麻将结束,快到太阳落山时就回家,吃点喝点就又得上山干活,开发一片经济林(种植花果树),种一块中草药(比如酸枣或野扁豆)。尽管可能起早贪黑,弄得灰头土脸、汗水淋漓,有时为了方便,赤脚就下地,随手搂起衣袖擦脸,渴了就喝半马勺凉水,饿了拿起冷馍馍就狼吞虎咽。他们将劳作当成一种兴趣、爱好,一切行为都发自内心,心甘情愿,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劳累的辛酸,也没有完成任务的压力。一年半载后,脸晒黑了,身体却轻盈了,也更加结实。每天生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没有压力,减少了应酬,无需憋屈自己,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能做,烦恼少了,心情好了,身体各项指标也明显好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返修家园,为那些久离家乡、长期在外打拼的乡亲们偶尔返乡提供了一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温馨便利的家园;栽种一片林木,培育各种花果树,种植成片中草药,说不定能发展成一种农村新型产业;利用扶持政策,抓住机遇,为家乡拓宽道路、硬化路面或加装护栏,打一口水井,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贡献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这种远离城市的生活,是不是颇有陶渊明笔下 “世外桃源” 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自然环境:恰似乡村生态的典范,四周青山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农田规整肥沃,河流清澈见底,花果树木郁郁葱葱。食材、水源与手工原料俯拾皆是,构成了可持续的生态循环。</p><p class="ql-block"> 生活方式:类似慢节奏的田园生活,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邻里关系亲密融洽,物质生活虽不奢华,但能满足基本需求。幸福感源自简单的生活和精神的富足。</p><p class="ql-block"> 社会氛围:周围村民虽少,但有事都会相互帮忙。没有阶层差异,不存在竞争压力,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家各自生活得悠然自得,尽显和谐平等。</p><p class="ql-block"> 交通与信息:虽地处偏远,但交通便利,能够与外界保持良好的交流。现代科技在这里广泛应用,也能获取外界的资源、知识与新机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种自给自足的农村家园生活,亦或是间断式返回农村生活,或许会成为一种时尚与引领。但愿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能吸引更多村民返乡,让我们的乡村振兴在广袤的田野上后继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