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绿绮砚斋是梅庵派古琴宗师刘景韶先生的书斋,在镇江市永安路30号刘景韶旧居内。旧居是一座典型的坐北朝南的民国江南建筑,现为镇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镇江市梦溪琴社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景韶先生的后人居住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多年前章炳文先生一行访问镇江,我陪同他们参访了梦溪琴社。古琴梅庵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先生亲自接待。因章炳文先生不仅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弟子,而且也是碑学大家、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的书法弟子,故李瑞清先生实为章炳文先生的太老师,而梅庵琴派的梅庵二字实源于该派开山祖师王燕卿先生在南高师的那座为纪念李瑞清而建的梅庵内传琴起家,故该琴派称为梅庵派。有此旧缘,很快拉近了初次见面的章炳文先生与刘善教先生之间的距离。加之刘善教先生传承家学,喜收藏,珍藏了一帧林散之先生的草书作品,正好请章炳文先生鉴赏。睹物思人,章炳文先生不禁回忆起林老高尚的人品和高妙的书艺,言谈中饱含了对林老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感情,他对此帧林老作品予以盛赞,认为是林老书法的精品。</p><p class="ql-block">在此,章炳文先生仔细端详了刘善教先生特地准备的家藏唐琴“云泉〞,凝神倾听了刘善教先生以云泉琴演奏的名曲,平时有着深厚的音乐素养,作书前会播放贴切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笔创作作品的他,仿佛进入了书写状态。他对刘善教先生的古琴艺术造诣给予了高度评价,赞美用此唐琴演奏有着一种莫名的令人神往的韵味。与刘景韶先生一起创社的南艺程午嘉教授不仅直接传授过刘善教先生的古琴,而且也是此次随章先生前来的著名女书家杨康乐女士的琵琶老师,这样大家聊天的话题也便更加轻松而愉快。陪同而来的南京书家衡阳,镇江人,与我小学和中学同校,长我一届,当年我们是好友。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考后赴宁读书、工作和定居,是章炳文先生的书法弟子。</span>他对此次访问刘景韶故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切实地感受了家乡镇江在古琴文化方面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刘善教先生对刘景韶故居进行了介绍,激起了章炳文先生对故居,对刘景韶先生的浓厚兴趣。章炳文先生问及这弹琴处当年是何所在,刘善教先生告之是其父刘景韶先生的书房绿绮砚斋,并出示了刘景老生前常用的绿端琴式砚,因该砚名为绿绮砚,故以此取斋号为绿绮砚斋。身为古琴艺术家、古琴教育家的刘景老,实为一代杰出的文人和书法家,年轻时通过民国政府首届高等文官考试而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督学,其书法宗乡贤宋曹,以王羲之为法,书境文雅绝俗。解放后受贺绿汀邀请为上海音乐学院(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古琴教师,是新中国最早进入高等音乐学院教授古琴的四大家之首。其书斋真可谓“左琴右书”。乘此话头我请章炳文先生书题绿绮砚斋赠刘善教先生,他愉快地答应了。回宁后不久他寄来题字,我即转交刘善教先生。刘善教先生特地请本地装池高手装裱,并悬于室内,此后来此各界大伽,看到这个题匾无不赞赏,此匾与室内的丁观加先生所绘《春江图》、郑珉中先先题联(陶渊明句)及龚一先生的老师张正吟老的花鸟画一道共同构筑了该室的书画世界,增强了文化品味,洋溢出浓郁的中华艺术文化的书卷气。</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章炳文先生的隶书是天下一绝,他用自己的才思将林散之先生的笔墨与汉碑的金石气、古印的残缺美融铸为笔下自由奔放,天真烂漫、遒丽抒情的独特风貌,丰富了隶书的艺术语言,在隶书发展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绿绮砚斋</p><p class="ql-block">绿绮琴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p> <p class="ql-block">细赏绿字</p> <p class="ql-block">细赏绮字</p> <p class="ql-block">细赏砚字</p> <p class="ql-block">细赏斋字</p> <p class="ql-block">落款</p> <p class="ql-block">绿绮砚斋</p> <p class="ql-block">刘善教先生抚琴,可见室内丁观加先生画和郑珉中先生的书对联</p> <p class="ql-block">刘善教先生身后门上悬掛着章炳文先生题字匾</p> <p class="ql-block">刘景韶旧居</p> <p class="ql-block">门上有吕骥先生题匾“镇江梦溪琴社”</p> <p class="ql-block">刘景韶旧居院门外文物保护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