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穿越了莫日格勒草原,我们继续向内蒙古的最后两个目标,满州里和根河市进发。是日下午,我们来到满州里。</p><p class="ql-block"> 满州里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县级市,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作为重要的陆路口岸,满州里融合了中俄蒙多元文化。城市建筑充满异域风情,俄罗斯列巴的麦香味和蒙古人烤羊肉串的孜然味也在这里相遇、融合、漂荡。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边境贸易城市,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在满州里穿梭,<span style="color:rgb(0, 3, 17);">中俄贸易65%的货物从这里出出进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span>套娃广场是满州里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这里到处都是套娃的建筑。酒店是巨大的套娃,灯是套娃的,门是套娃的,垃圾桶套娃的,甚至马桶的按钮也是套娃的。与套娃造型相随的是另一种俄罗斯的建筑风格,洋葱头建筑。半空中各种色彩、各种造型,大小不一的洋葱头在街道上,在高高低低的楼房上和欧洲歌特式建筑竞相毗美。还有时不时穿街而过的俄罗斯女郎,活泼可爱的俄罗斯儿童像洋娃娃一样让人驻足观望。此景、此情,真能让你把满州里当成了印象中的俄罗斯。到了这里颇有一点没有出国门却在异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中共六大纪念馆。满州里曾经是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护送周恩来、瞿秋白等百余名革命志士往返中苏,进行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满州里,国门景区游也是游客们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 满州里国门承载着中俄边境的厚重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是边疆的门户,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它不仅是一道国门,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民族的融合。当你站在这座象征着国家尊严与和平友谊的国门前,你就情不自禁们的感到它的庄严与神圣,瞬间,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地——套娃酒店和套娃广场</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交界处的满归镇</p> <p class="ql-block"> 根河市,曾经是大兴安岭的一片林场,如今却变成了一座常住人口仅剩2万人的小城。人口的流失让这里显得格外宁静,街道干净整洁,却是冷冷清清,寂静的街道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它不仅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更以其极端的气候条件而闻名于世。年平均气温低至-5.3℃,极端低温可达-58℃,这样的寒冷让根河市成为中国的“冷极”,每年有超过210天的封冻期,供暖期长达9个月。</p><p class="ql-block"> 由于孤陋寡闻,自己的知识存储器里,还真没有关于中国冷极根河的记忆。过了阿尔山才开始知道中国冷极根河。虽然我们是6月到的根河,但根河的冷却是让我有深刻的体会。首先,刚近根河市郊,一个高大的巨型温度计就矗立在路边,显示最低温度零下60度,而根河市有记录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8度。而自己的家乡冬季最冷也不过零下6、7度。几乎和这里的年平均温度零下5.3度差不多。在这标志性的地方打卡后,就赶往就宿的绿色山庄,登记时老板娘就热情的告诉大家,所有房间的电热毯已经打开了。6月,用电热毯,够夸张!到房间夫人要洗衣服,刚去卫生间就听夫人大呼小叫,水太冰了,简直冷到骨头里了,比安康冬天的水还冷。下午去街上转,走了几条街,几乎没见行人,街道的冷清让人不可思议。这就是根河,到处都在演绎着一个“冷"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根河就宿的酒店,整个建筑全部用原木构造。</p> <p class="ql-block"> 虽然根河人的热情让人感动,但大自然的冷酷却造就了难以逆转的生存环境。</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温暖,依然送来令人向往的美丽夏日。</p> <p class="ql-block"> 根河市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这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目前仅有179人,被誉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为根河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