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8.11-1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又来到了我心心念念的【黄姚古镇】,2017年跟儿时的小伙伴来过一次,只住了两晚,过了八年一直感到当时没有玩好 有些地方还没去到, 稍有遗憾,一直有再去一次的打算,这次战友从海南来广州比较无聊,我们一拍即合说走就走,真不愧是当过兵的人,雷厉风行干脆利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镇发祥于宋朝,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抗战时期,何香凝、梁漱溟等众多爱国民主人士曾到此避难,中共广西省工委也迁移到黄姚镇宝珠观,使其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龙畔街、中兴街、商业街3个条形街区组成,按九宫八卦阵布局。保存有300多幢明清古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完整保存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建筑多以大砖黑瓦砌成,具有墙厚、防御功能强等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景观:以“黄姚四绝”——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小桥流水、楹联牌匾闻名,还有古戏台、宝珠观、郭家大院等众多景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方特产:黄姚豆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黄精酒、话梅等特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来【黄姚古镇】有了一些变化(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是一些变化),一些就是变化不太大,只有一些公共设施的明显改善,一些景点做了升级改造如:池塘建了亭台楼阁晚上还冒点“仙气”,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静静地让人们欣赏,感觉很好。还有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晚上映衬古镇里红红的墙红红的路 ,连游人融入美景中,整个景区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人就在画中游,很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是景区绝大多数地方仍保持原来古香古色的样子,没有像其他古镇那样全国统一没有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还是那个被人几百年了踩踏的光光滑滑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房子,没有过度的“修旧如旧”还是那么古朴纯真,土坯房就是土坯房。古树,还是那些古树。 老桥,还是那些老桥,依然保持年代感的厚重。老街上,基本上都是当地人摆个摊在家门口卖些土特产,不会有全国各地的生意人都扎堆在景区做生意。他们也不会漫天要价宰客,真诚待客民风朴实难得。吃饭,不论到哪个饭店价格基本上都差不多,看得出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很到位的,让人们在这里旅游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气息,同时也可以很放松,休闲,自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这次住在东门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在马路边,汽车🚗可以开到客栈门口,客栈内部装修很有古香古色的调调,看着非常舒服很喜欢,从窗户就可以看到有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山峰,出门更是“开门见山”了,出入方便空气又好,马上就跟老板娘说要在这连住几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上次来【黄姚古镇】是住西门,汽车🚗不能进,要自己拉着行李进景区,住的房子从结构到建材是真正的老房子,比这次住的差了不止几个数量级,而且价格差不多,都是百来块💰,相当不错的。</b></p> <p class="ql-block">真正老的古镇东门。</p> <p class="ql-block">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姚四绝”——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小桥流水、楹联牌匾闻名。</p> <p class="ql-block">【带龙桥带龙桥是黄姚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古镇核心位置,横跨小珠江 。 </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 :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已有四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 :是黄姚古镇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阶梯石拱桥,桥长22米,宽3米,由一大一小两个拱洞构成,大拱离水面3.2米,直径约5.6米,小拱是旱拱,离地面2.55米,直径约3米。桥面用当地厚重石板铺设,石板间用特制铁卯连接,设计精巧,坚固耐用。</p><p class="ql-block">- 功能作用:平时江水从大拱流过,洪水来时小拱起到分洪作用,可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有效保护古镇安全,同时它也是连接鲤鱼街与中兴街的重要通道,曾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传说建桥是为了将真武山的龙气引入古镇,给百姓带来祥瑞,因此得名“带龙桥”,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和风水观念。桥的东北侧有见龙祠,祠上的联对展现了古人的所思所想,为带龙桥增添了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景观价值:桥边古榕郁郁葱葱,与桥相互映衬,构成绝美的画面。清晨,阳光洒在桥面上,波光粼粼;傍晚,夕阳余晖给桥身披上金色纱衣,如梦如幻,是游客打卡留念的热门地点,也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青石古街是古镇的重要特色景观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 :最早铺砌于清顺治年间,部分老街已有300多年历史,如古镇的山根寨那段老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局独特 :古街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个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相传古街总共用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块青石板,俯瞰似一条起舞的青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貌:青石古街两侧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多为岭南风格,以大砖黑瓦砌就,墙厚坚实,民居多围绕祠堂而建,依山抱水,与周边山水相得益彰,如司马第、郭家大院等古建筑都分布在古街附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材质与工艺:古街全长超10千米,路面由当地的青石板铺设而成,这些青石板质地坚硬,历经数百年的日晒雨淋、行人踩踏,依然平整光滑,部分石板表面被打磨得像镜面一样光亮,见证着古镇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 :青石古街是黄姚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交通要道,还承载着古镇的商业文明和民俗风情,漫步其上,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商贾云集、行人如织的繁华景象,也能领略到古镇宁静古朴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的楹联牌匾是其独特的文化景观,遍布于古建筑及庙宇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 数量与年代 :现存的黄姚传统楹联有197对,394行,3000多字,有据可考的最早距今已有269年,大多出自清代、民国时期黄姚人之手。</p><p class="ql-block">- 内容特色:其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描绘古镇地理风貌,如东门楼楹联“川达三江,直绕遇珠海,姚溪雄吞西域;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展现了古镇的地理优势和门楼的雄伟气势。有的体现戏曲文化,如古戏台内联“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奏升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道出了黄姚人的戏曲情缘 。还有的蕴含人生哲理,如佐龙祠楹联“乾坤风月无双价,廊庙山林一等人”,表达了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山林之远,都应保持高尚品性的观点 。</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 :这些楹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还承载着古镇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牌匾</p><p class="ql-block">- 代表牌匾:古镇的牌匾渊源颇深,如古家的“直道可风”,林家的“文魁”,梁家的“圣旨匾”,以及麦家的“进士”匾等,每一块牌匾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戏台上方的“可以兴”匾额也颇具意义,清乾隆年间,黄姚学子林作楫高中举人后,在戏台重修时题此匾,寓意诗书、礼乐等美好事物可兴家、兴镇、兴国 。</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牌匾是古镇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或彰显家族荣耀,或体现道德风尚,或寄托美好期望,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的参天古榕是古镇的一大特色景观,与青石古街、小桥流水、楹联牌匾并称为“黄姚四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数量与分布:古镇境内有名木古树60余株,以樟树、榕树、枫香树为主,其中榕树数量较多且最为知名。这些古榕分布在古镇各处,如佐龙祠前、姚江边上、东门楼外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代表古榕 :龙爪榕位于佐龙祠前,树龄约850年,是古镇中最古老的榕树之一,因其气根形似龙爪而得名,又因生长在石头中,也被称为“石上榕”。睡仙榕在姚江边上,树龄超过150年,相传八仙游黄姚时,吕洞宾喝醉后在此树倒头就睡,树遂长成倒卧状。龙门榕有着800多年树龄,位于佐龙桥畔,其枝干虬枝盘错缠绕形成拱门,与树下奇石构成“鲤鱼跃龙门”景观。夫妻榕在东门楼外,树龄有300多年,看似一棵大树,实则是两棵榕树生长在一起,如同紧紧依偎的夫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古榕是黄姚人的精神图腾,镇民们认定它是祖先、风水的象征,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情感和记忆 。同时,古榕也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文化氛围,与古镇的明清建筑、山水风光相得益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景,如画,我自己拍了以后都好感动,真美。</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司马第是古镇官宦民宅的代表之作 。 </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 :司马第的主人为莫霭然,他官居清代直隶分州同知,人称“莫司马”,故这间莫家大屋被称为“司马第”。</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 :它是一座三开三进式的建筑,地基高出地面近一米,后座正厅又高于前座将近70厘米,包含着官宦人家“步步高升”的寓意。大门前有完整的石鼓,房子很通透,面阔3间,进深3间。前座中为门厅,两旁为耳房;中座正中为天井,两边为厢房;后座是正房,正厅里放置着隔扇和案台,隔扇上有精美的镂花雕饰,前座与后座的檐墙上,绘有山水、花鸟和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司马第作为黄姚古镇明清古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官宦人家的居住文化,对于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及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p> <p class="ql-block">龙爪榕是黄姚古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树龄与位置 :树龄约850年,是古镇最古老的榕树之一,位于佐龙祠前,其西为佐龙祠、双龙桥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名称由来 :因其枝干从半空倒垂而下,形似天外神龙伸出的龙爪,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形态特征 :其如龙爪般下垂的枝干其实早已枯萎,因气根与藤蔓缠绕而挂垂下来,而树干本体却依然生机勃勃,繁茂的枝叶撑起一片浓密绿荫。</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对黄姚人来说,龙爪榕是精神图腾,镇民们认为它是祖先、风水的象征,象征着世世代代的兴旺发达,它见证了黄姚古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黄姚人的记忆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佐龙祠</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广西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戏台之一,1994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结构:属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亭阁式戏台,由前台、后台、屏风、栏杆组成。前台长8.7米,宽5.5米,高3米,台面离地1.65米,地面铺设火砖,台面铺设木板,与地面架空,旧时台底四角还放置大水缸以增强共鸣效果。后台长13米、宽3.3米,三侧用火砖围砌,后侧开有花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装饰特色:戏台装饰精美,梁脊有琉璃装饰,雕梁画栋,飞檐走兽,典雅古朴。阁顶塑有二龙戏珠,前台天花板中间有一幅“双凤奔月图”,色彩绚丽。顶中和四角飞檐嵌有二龙戏珠、走兽灵物雕塑,前台第二道台柱刻有“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瘦哉,正须继以心思”,后柱联语为“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戏台正中悬挂着一块横匾,上镌“可以兴”三个金色大字,为清代举人林作楫题书,寓意诗书、礼乐等美好事物可兴家、兴镇、兴国。抗战时期,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在这里登台演出,如今欧阳予倩戏剧节已成为古戏台的品牌活动,它既是古镇戏曲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演出活动:每逢节庆,来自各地的演员或当地的民间艺人会在古戏台上表演桂剧、彩调等传统剧目,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戏曲表演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拍的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