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泰山座落在山东泰山市。在山脚下远眺南天门及对着南天门的十八盘。<br></h3> <h3> 在中天门下了汽车走二百多米到达上缆车的位置。</h3> <h3> 坐汽车到达中天门,需要再坐缆车上南天门,不然就得爬十八盘。</h3> <h3> 坐在缆车里,往下俯瞰,山峦叠嶂,山石秀丽。</h3> <h3> 坐在缆车里,蹬十八盘的人时隐时现,在“十八盘”上,开始个别人像参加马拉松比赛,虽然人手一柄登山仗,可有人却向上挥舞着,嬉笑追逐在陡高的梯道山路上迤逦前行,分外显眼。<br> 靠近十八盘中间人有些积聚,再看不到有手杖在头顶处晃动。人人都低着头,向前倾着腰,步伐蹒跚着,向山上进行着,时不时看到有下山者打乱上山人的节奏。<br> 盘道接近“南天门”,盘道上的人东倒西歪,蹬蹬(爬爬)停停,再无开始挥舞手杖的“英雄”气概。<br> 到达南天门的人腰弯腿颤,拄杖喘息着。此时没人关心“四大天王”在哪,没人关心求签的青帝庙是否灵验。长者东倒西歪找长凳坐下,还有人直接坐在石板地面上。千般袅娜,万般旖旎穿红着绿的姑娘不再楚楚动人,汗顺着脸颊往下流。风度翩翩,玉树临风惨绿少年的小伙不再风流倜傥,气由着口鼻喷溢出。每人都不顾及形象,都累的拜倒在“岱宗”前。<br><br></h3> <h3> 到达“南天门”,难觅四天王。<br> 昨夜宿山巅,黎明观日飨。<br> 下山无人爬,腿肚筋骨晃。<br> 索道下山队,四五百米长。</h3> <h3> 距顶几步遥,<br> 身体最重要,<br> 知难量力行,<br> 打卡天门照。</h3> <h3> “天街”商贸地,爬上十八盘的休息地,索道到达南天门的集结地,挑夫送货的目得地。站在“天街”处远望,已知“众山小”。<br> 蹬顶泰山巅想起林则徐少年的咏志联<br>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br> 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br> 林则徐所作上联以海天相接喻视野之广,下联以登山为峰显志向之高,14字间尽显睥睨天下的豪情。</h3> <h3> “五岳独尊”与“五岳之尊”一字之差,一句山巅,一句山腰。“独”——无二也(首),“之”——也有也。<br> 泰山顶,五岳独尊。所以为“岱”,所以为“宗”,所以为“五岳”之首,所以受秦始皇、汉高祖、……等封禅。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其四山皆“兄弟”,应俯首也。</h3> <h3> 山高望顶仰“岱宗”,<br> 半山腿疲徐徐行。<br> 不见“独尊”非好汉,<br> 心底虔诚拜泰山。<br> </h3> <h3> 大观峰位于山东泰安的山峰<br> 大观峰位于山东泰安的泰山景区,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br> 大观峰坐落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因削崖为碑,布满历代题刻而闻名。其中,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所书的《纪泰山铭》最为著名,俗称“唐摩崖”,高13.3米,宽5.5米,全文1000字,书体为唐隶,风格遒劲,具有盛唐特色。</h3> <h3> 大观峰区域的石刻密集,自西至东分为两个主要调查区域,西端至“登泰观海”石刻处宽44.7米,高14.9米,东端至《纪泰山铭》石刻处长64.7米。这些石刻跨越了1267年历史,包括唐、宋、金、元、明、清及中华民国等时期的题刻,内容丰富,包括祭文、诗文、题咏、记事等。</h3> <h3> 大观峰前的东岳庙历史悠久,虽在民国年间毁坏,但台基及清咸丰年间重修碑仍存。峰东南的宋摩崖碑上原有宋真宗的《御制功德铭》,后被毁。大观峰和云峰上题刻遍布,能识者80余处,如“天日苍茫”、“呼吸宇宙”等大字与《纪泰山铭》相辉映。据统计,大观峰区域现存石刻共有160处,这些石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多样。</h3> <h3> 看见“玉皇庙”,<br> 距顶一步遥。<br> 玉皇庙位于泰山极顶,是泰山最高的一组古建筑群,始建年代无考,原为汉代帝王封坛遗址。庙内供奉玉皇大帝,建筑群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等组成。2006年,玉皇庙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孟子·尽心章句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h3> <h3> 泰山极顶1545米。<br><br> 《望岳》其一(东岳泰山)<br> 杜甫<br>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r>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r>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br>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r> 泰山《望岳》是他的青年之作,以“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彰显少年壮志。<br> 杜甫的《望岳》组诗共有三首,作于杜甫成长的不同时期,青年咏颂东岳泰山、中年咏颂西岳华山、老年咏颂南岳衡山。语文课本上学习过,人人会背会诵的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咏颂“东岳泰山”这首,而对“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二首却很生疏,下面看看《望岳》咏颂华山、衡山的二首。<br> </h3> <h3> 《望岳》其二 (西岳华山)<br> 杜甫<br>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br>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br>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br>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br> 华山《望岳》是杜甫中年之作,写作风格奇险,借助神话与实景结合,突出了华山的险峻与神圣。</h3> <h3> 《望岳》其三 (南岳衡山)<br> 杜甫<br>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br>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br>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br>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br>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br>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br>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br>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br>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br>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br>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br>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br>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br>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br> 衡山《望岳》是杜甫晚年作品,融山水、神话、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于一体,体现沉郁顿挫的成熟风格。</h3> <h3> 蹬泰山,想起学过《苛政猛于虎》一文<br>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br> 此文记载孔子途经泰山时,见一妇人因家人接连死于虎患而痛哭,却因当地“无苛政”不愿迁离。孔子由此感叹“苛政猛于虎也”,揭示暴政的残酷性远超自然灾害。<br> 此文说明孔子时代,泰山上是有老虎的。今见泰山处处绿茵蔽日,孔子时代山上有老虎不虚。<br></h3> <h3> “五岳独尊”是泰山的正式称号,源自其在中国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中的独特地位。泰山因历史、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被历代帝王和文人推崇,清光绪年间(1907年)由宗室玉构题写的“五岳独尊”石刻现为泰山标志性景观。<br>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等古籍,现代地理资料和人民币图案(第五套5元纸币背景)均采用此表述。</h3> <h3> 泰山被称为岱宗源于其作为五岳之首的尊崇地位,这一称谓源自先秦典籍《尚书》中‘岱宗’的记载,‘岱’指泰山古称,‘宗’寓意‘宗主’,合称即表‘众山之祖’的崇高地位。</h3> <h3> 青帝宫是泰山玉皇顶上的一座道观,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青帝即太昊伏羲,道教尊为东方之神,象征春季与万物萌发。隋代起被纳入官方祭祀体系,宋代获封“广生帝君”。<br> 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庙门、正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庙门镶嵌“敕修青帝宫”红字石匾,正殿供奉青帝“广生帝君”,东西配殿分别为财神殿和观音殿,院内另设月老祠。<br> 青帝宫创建年代无考,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杨坚)曾于岱麓青帝观设坛祭祀。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加封青帝为“广生帝君”并刻碑纪事</h3> <h3> 五方五老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神祇,乃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称九千岁)、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称七千岁)、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称五千岁)、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称三千岁)、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称一千岁)。五方五老居于五岳,司掌五行。<br> 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又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苍帝、东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木帝也,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