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至6月26日青海行跨越千里的飞行,中国原子城、刚察湟鱼洄游及橡皮山

天空飘细雨

<p class="ql-block">青海之行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可那份鲜活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那是我们三人第一次结伴远行,还记得登机前的那一刻,心脏像揣了只小兔子般怦怦直跳,连指尖都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那种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对并肩同行的雀跃,真是任何语言都没法精准描摹的。</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神州,飞机在云涛间穿行,早已跨越了千山万水。</p> <p class="ql-block">临时决定出行时,正值青甘环线旅游旺季,机票不仅价格高昂,还一票难求。思来想去,最终选了转机方案——先飞西安,再转乘前往西宁。好在两段航程间有段停留时间,正好能逛逛商场,顺便打探下陕西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经过千里辗转,终于抵达西宁。湟水河宛如一条流淌千年的血脉,温柔托起这座黄河支流上的古城。举目望去,巍峨群山似巨龙盘卧,将西宁轻轻环抱,这座城便化作一叶被时光珍藏的扁舟,静静漂浮在岁月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在西宁,“高原精灵”雪豹的影像随处可见,它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走出机场,代管家李师傅已早早在外面等候。</p> <p class="ql-block">李师傅驾车带我们沿G0612西和高速向西北方向驶去……。行至西宁城东区的八一路,维宸大酒店便是我们今晚的下榻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来到西宁吃的第一顿饭,鸡蛋番茄面。</p> <p class="ql-block">到西宁的第二天,我们才算真正踏入了旅途。这次我特意舍弃了南线观青海湖的常规路线,宁愿多绕90公里路,也要一路向北,奔向金银滩草原,走进那片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原子城。</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金银滩的沙砾时,风里飘来盐碱地特有的苦涩。这片被时光镀上霜雪的荒原,曾用褶皱般的沟壑藏住震彻寰宇的轰鸣。那些在风沙里奔走的身影,将青春淬炼成星子的碎片,在寂静中点燃了一朵改变时代的云。如今野草漫过旧时的战壕,羊群啃食着凝固的岁月,而我站在原子城遗址的残垣下,听见风掠过戈壁的呜咽里,仍回荡着老一辈科研者用生命谱写的无声赞歌。</p> <p class="ql-block">原子城,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这里是神秘禁区,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221”基地所在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就从这里诞生。1995年5月15日,该基地已完成使命,全面退役。所在草原上有“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爆轰试验场、7 个厂区等基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6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在这里,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经过艰苦努力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将这里命名为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p> <p class="ql-block">离开原子城,我们来到刚察县。刚察县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县政府驻沙柳河镇,距州府驻地海晏县西海镇110公里。</p> <p class="ql-block">刚察县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以上。动物资源有普氏原羚、白唇鹿、马鹿、棕熊、雪豹、盘羊等20多种,约2万余头(只)。青海湖鸟岛有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大天鹅等163种,10万余只。青海湖盛产裸鲤,俗称湟鱼,渔业资源丰富。我们来这里为的是观看湟鱼洄游。</p> <p class="ql-block">湟鱼能在青海湖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青海湖高盐度、高碱性的湖水中它们的性腺无法正常发育,更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因此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有选择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跋涉——洄游产卵。</p> <p class="ql-block">当成群的湟鱼逆流而上,银鳞划破湛蓝绸缎,它们摆动的尾鳍间,藏着千浪涛裹挟着远古的呼唤翻涌而来,每一次拍打湖岸,都似岁月的鼓点叩击心门。成群的湟鱼逆流而上,银鳞划破湛蓝绸缎,它们摆动的尾鳍间,藏着千万年不变的生命密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离开刚察湟鱼洄游基地,再次被经幡的褶皱漫过视线,我又一次站在了青海湖澄澈的眼眸前。</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简单的重逢,而是跨越时光的约定——青海湖用粼粼波光,续写着我们未完的诗篇,而我,甘愿沉醉在这场与湖的深情相拥里,任思绪随浪花漂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橡皮山是由青海湖前往茶卡盐湖的必经之地,也是青海湖畔一道沉默的界碑。风在这里有了形状,卷着经幡的边角猎猎作响,把五彩的祈愿送往云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碑在路边静静伫立,“橡皮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它是山的注脚,也是旅人的坐标,风掠过碑身时,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车子奔驰在海西蒙古族自治州的乌兰公路上,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仿佛带着呼啸的风声向我们迎面飞扑而过,路旁半腰高的草丛则像被无形的手拨弄着,飞快地向后推去,留下一路转瞬即逝的棕影。</p> <p class="ql-block">眼下我们离开西宁大约300公里远了,下午将近五点,车子驶入茶卡镇时,天空正笼着层灰蒙蒙的云,眼看不是游览景点的好时候,我们便索性不往景区去,转而去镇子四周随意逛逛,想趁机感受下当地人慢悠悠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们就住在茶卡镇的白兰道酒店</p> <p class="ql-block">西北的餐桌上确实少见青菜,每顿饭能吃到的量总是寥寥。好在我们住的酒店早餐都是自助餐,这便成了我补充蔬菜的好机会,每次都专挑各色蔬菜往盘里盛。</p> <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我们便启程前往察尔汗盐湖,车子驶入柴达木盆地,沿着G109国道穿行在茫茫戈壁滩上。风裹着沙粒四处弥漫,打在车窗上沙沙作响,车轮碾过之处,更是卷起滚滚沙尘,在身后拖出一条黄蒙蒙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往察尔汗盐湖去的路上,车过都兰县时,六月的风光突然换了天地。和先前一路茫茫戈壁的苍茫比起来,这片海西绿洲正泼洒着最鲜活的生机:草木绿得淌油,青稞在风里漾起千层浪,油菜花田铺成金灿灿的海洋,枸杞串儿坠在枝头,红得像燃着的小火焰——每一抹色彩,都是它递来的亮眼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都兰”是蒙古语,意为“温暖”,这方土地便如它的名字一般,静卧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古丝绸南路曾自东向西贯穿全境,留下过无数行旅的足迹。这里的山,是雄奇连绵的;林深处,沟壑如脉络般纵横;而草原,更是铺向天际的广袤,一眼望不到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