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5年6月11日。 <br> 天气:雨 <br> 早上我们从黄山南门,坐景区公交车到玉屏索道入口,然后坐索道上山到玉屏站。今天主要是登天都峰。</h3> <h3> 到玉屏站后步行天都峰方向。到迎客松继续拍照,昨天拍是下雨,今天还是下小雨。从迎客松侧面下山向天都峰方向行进。</h3> <h3> 迎客松。</h3> <h3> 天都胜景,由于下雨拍不到天都𡶶。</h3> <h3> 天都胜景。观赏蓬莱三岛最佳地点。</h3> <h3>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为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2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h3> <h3> 远拍天都峰登山上山的路。</h3> <h3> 天都峰老道老道口入口。我们今天是老道口上老道口返回,从老道口入口下山口步行下山。</h3> <h3>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俯瞰群山,千峰竞秀,万水奔腾,美不胜收。</h3> <h3> 登天都峰的路。又陡又险。</h3> <p class="ql-block"> 登鲫鱼背的天桥。天梯近乎垂直的百级石阶,考验体力与胆量。</p> <p class="ql-block"> 百步云梯。</p> <p class="ql-block"> 仙界天都 </p><p class="ql-block"> 天都峰,健骨辣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干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干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p> <h3> 天梯:近乎垂直的百级石阶,考验体力与胆量。</h3> <h3> 鲫鱼背 <br> 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鲫鱼背”,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游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难通”的感慨。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个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绝顶。<br> 1984年于峰腰另辟新径至峰顶。站在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风光无比壮丽。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民谣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此峰为游黄山必游之地。</h3> <h3> 天都峰鲫鱼背。十米多长,宽一米。太险了。</h3> <h3> 我们过来了,回拍。</h3> <h3> 天都揽胜<br>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窒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另有石如桃,称为“天都仙桃”。峰顶有“登峰造极”等石刻。极目远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br>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腰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又增添了新的景点。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步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br></h3> <h3> 石室,能容纳100人。</h3> <h3> 仙人把洞门。 <br> 峰顶天然石窒外的奇石,形如醉汉斜卧,相传为仙界门户。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天都仙桃”等象形石。</h3> <p class="ql-block"> 仙桃石。传为仙人遗落的。</p> <h3>药师琉璃光佛,石刻。</h3> <h3> 天都峰峰顶。</h3> <h3> 游客。</h3> <h3> 登上天都峰顶,环顾四周,云海翻腾,群山如黛,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br><br></h3> <h3> 天都峰我上来了。自己给自己点赞👍棒棒。</h3>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长长的台阶穿过陡峭的鲫鱼背终于到达了天都峰的顶端。在这里我们俯瞰风景将黄山的绮丽景色尽收眼底。在这里仿佛可以摸到天上的白云,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把天上人间的乐趣。</p> <h3> 我们开始下山,选择徒步下山。</h3> <h3> 上山的游客。</h3> <h3> 从天都峰峰顶下来了。</h3> <h3> 从天都峰出入口出来直接左转下行,就是步行下山了。</h3> <h3> 下行到老道口登山入口。</h3> <h3> 继续下行。</h3> <h3> 距离停车场200米。</h3> <h3> 步行登山入口,我们下山底了。</h3> <h3> 慈光阁 <br> 慈光阁,原为慈光寺,古称朱砂庵。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普门和尚改名为法海禅院,名声渐大,传入宫廷,并于万历三十八年钦赐“护国慈光寺”。现为黄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h3> <h3> 慈光阁。</h3> <h3> 世界地质公园石碑。</h3> <h3> 俩天黄山游览结束了。收获满满的,虽然下雨,但雨中观赏到了云海。天都峰登上去,而且步行下山。更是难得体验。</h3> <h3> 我们2点半到山底,坐景区车到黄山南门,取行李包,从黄山南门坐客车直接到黄山北站,坐火车去九华山。</h3> <p class="ql-block"> 黄山南门风光。手机随拍。</p> <p class="ql-block"> 黄山北站,时间下午4点4 0分钟,拍几张照片,候车去九华山。</p> <h3> 感谢美友老师阅读欣赏。祝你愉快。 <br> 摄影:自信 <br> 撰稿:幸福家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