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捡拾西瓜子

骆驼

<p class="ql-block"> 吃西瓜捡拾西瓜子</p><p class="ql-block"> 文/吴建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盛夏三伏大天,口干舌燥之时,能吃上几块冰凉西瓜,那真是一个爽。</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瓜最高价每斤二角钱,西瓜个大皮厚,青皮上的花纹一道道很好看。</p><p class="ql-block"> 瓜贩随手抱上一个放入瓜案,一手扶瓜,一手执刀,只见长刀轻轻一划,“喇啦”一声,西瓜裂为两半,红沙瓤里泛着雪霜,黑色的瓜子像一颗颗玉片镶嵌其中,不用尝,肯定是甜如蜜,沙如糖。瓜贩也不吆喝,瓜摊前自然围着一圈食客。瓜摊前放一箩筐,箩筐上放一个竹筛。箩筐是用来收集瓜皮,竹筛是收集瓜子。瓜皮可以拿回去喂猪,瓜子洗净晒干,可以当零食吃。那时,西瓜瓜子很大,像人的指甲盖大小,有黑色的,有红色的,红色的瓜子像玛瑙是从黄色的瓜瓤里长出来的。还有一种叫“三白西瓜”,白皮、白瓤,白瓜子上有一圈黑边。那时,西瓜里瓜子很多,每吃一口瓜瓤,就能吐出几个瓜子,很碍事,不像现在的无子西瓜,瓜子小,难吐出,又很讨厌。</p><p class="ql-block"> 再看一圈吃瓜客,或站或蹲,站者腰弯,蹲着背驼,只吃不语,哧溜有声。好瓜味甜汁多,西瓜水顺着嘴角流到胳膊上,再滴到地上,那时没有餐巾纸,吃完瓜后拉过瓜贩的毛巾,一擦了事。每个瓜摊前都围有一群孩子,在捡拾食客吐到地上的瓜子,拿回家洗干净,晒干后食用。有的家庭还把西瓜子集攒起来,用一些调料加工后,留到过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家弟妹多,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工资又低。夏天,天气再热,父亲也舍不得花钱给我们买西瓜吃,只有到瓜价最便宜时,才给我们买西瓜吃。</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只有在这个时候,西瓜才物美价廉,吃着最甜。”</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来,买回一个大西瓜,先放到水桶里拔凉。吃过晚饭后,父亲切开西瓜,我们弟妹争先恐后,分食西瓜。这时父亲总会说:“慢点吃,慢点吃,吃慢点才会吃得香,吃慢点才不会把西瓜水流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管这些,左手上西瓜还没啃净,右手上又占上一块。父亲这时就会申斥我们:“把瓜啃净,那都是拿钱买的。”接着又说:“把瓜子都吐到碗里。”</p><p class="ql-block"> 吃完了瓜,母亲把西瓜子洗净,晾在蒲扇上,晒干食用。父亲看瓜皮有半寸厚,就说:“瓜皮也别扔,可以做菜吃。”</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部电视剧《聂荣臻元帅》,周总理送给在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一个西瓜,西瓜吃完后,聂帅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把瓜皮送到厨房做菜吃。</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闲逛,走到一排平房职工宿舍,看到一处房顶瓦上晒有西瓜子,瓜子是晒在一张纸板上,离房檐有二尺多。一位同学说:“把它够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找来一根长棍子,但棍子是直的,打不了弯,不能把瓜子勾下来。这时一位同学说:“有了,往房上扔石头。”</p><p class="ql-block"> 我们扔了几次石头,都没有效果,不是石头太小力度不够,就是把石头扔偏了。一位同学又说:“找几个大一点,圆一点的石头,都往上扔,看谁扔得准。”</p><p class="ql-block"> 有位同学拿了半块砖头,也不怕把房瓦砸烂。就这样我们反复地往房顶上扔石头,滚落下来的石头有几次差点砸到我们的头上。</p><p class="ql-block"> 有位同学边扔石头边唱着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骨碌碌滚下来,滚下来。</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约半个小时后,一个滚落的石头终于勾住了纸板,把瓜子带落下来,我们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哄抢地上的瓜子,然后嘴里嗑着瓜子,四散而去。</p><p class="ql-block"> 一眨眼,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当口袋里的钱可以让我们放开肚皮去吃西瓜时,我却不想吃了。而且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只是现在的西瓜没有以前的甜,以前的沙。用句俗语讲:肉的很。现在的西瓜瓤里面已经看不到大板瓜子了,小时候守在瓜摊前捡拾西瓜子的经历已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