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8月4日——8月9日,利用在云南曲靖避暑之际,报名参加了当地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这次旅游历时六天,往返近二千公里,横跨云南东西全境,先后漫游了大理、芒市、瑞丽、腾冲四市。滇西之旅虽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旅途愉悦,顺利平安。不仅沿途饱览了美丽云南的自然景色,还在各地领略了悠久历史、感受到灿烂文化,接触到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伟大祖国云南省的认知和情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南省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高原云南——美丽富饶的边陲要地</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相距遥远,加之关注度不够,较早前我对云南这个沿边大省知之甚少。只知道那里的元谋人是我国及亚洲最早的人类;只知道那里有个西双版纳;只知道表演艺术家杨丽萍主演的《孔雀舞》全国名气很大,《云南印象》开创实景演出之先河;只知道云南盛产卷烟、云南白药牙膏畅销全国。还有,云南可能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近几年由于在云南曲靖置了房安了家,有了落脚点,遂对云南的关注、关心多了些。通过查资料、看地图、翻阅书刊,获得了对云南的新知。思想上感情上的距离也没那么遥远了,尤其在这次滇西行之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曲靖古城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人口4800万,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比两个山东还要大,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云南地形极为复杂,94%以上为山地,年平均气温13°~20°,四季如春。云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美誉,烤烟、卷烟产量全国第一。云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独特的边疆风貌、高原湖泊形成了不可复制的自然美。彩云之南的秀美景观及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七彩云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有4060km的边境线和19个国家级口岸,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促进国际经贸往来,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讲,它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大通道。举世闻名的中老铁路,从云南西双版纳通往老挝万象,成为我国联通中南半岛及环印度洋地区的大动脉。影响我国能源安危的第四条油气陆路进口通道,从缅甸经云南瑞丽入境。每天从19个国家级口岸进出的人员、物流更是不计其数。云南同东南亚国家的航空、电力、通讯互联互通发展迅猛,已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从另一个角度讲,云南由于国境线漫长,口岸众多,国家在这里守边护卡的任务非常繁重,打击电诈、贩毒、走私等跨境犯罪的斗争异常激烈尖锐。这些都关系和影响我国的边境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的稳定及国家一系列战略决策的实施。边陲云南,守土稳疆有责,使命光荣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二、滇西四市——各具特色的旅游胜地</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4日早上8点,舒适豪华的大巴车满载37名游客从曲靖沾益驶向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开启这次难忘的滇西之行。沿路风光无限好,山峦叠翠,万木峥嵘。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目之所及皆为浓浓绿意。片片田野种植的玉米、水稻、烟草整整齐齐,生机勃勃,等待着收获的季节。大巴车跨桥梁、越峡谷、穿隧洞,蜿蜒前行,奔驰在祖国西南边域山水之间,恰似穿梭于人间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巍然屹立于怒江支流的龙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大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4日下午4时许,我们历经八小时奔波,到达了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大理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理地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期,城墙被拆。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古城导游是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在她热情引导下,我们进城参观游览。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的游客、城内居民共同陪伴我们先后观瞻、游览了古城楼、祈福井、夫妻树、洋人街,文昌阁,眺望了洱海…。这两个小时里,我们除听导游讲解,还多次进入古城店铺、古院落,感受当地文化,了解古成历史,收获颇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理古城区的木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在享受大理旅游资源、体验古城历史韵味的同时,大家对此城此地管理粗放也颇有微词。城内本就狭窄不平、石板铺路的街道上,无序地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摩托车、电动车,严重妨碍了游人通过。我们乘坐的观光车,途中也不得不两次停下来,任由司机骂骂咧咧极不情愿地挪开那挡道的电动车。城外更是一团糟,各种车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那些不计其数的小三轮车,兜售着千篇一律的低档食物,塞满了公路两侧…。当地政府应下决心采取重大举措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必自毁形象,使大理成为旅游城市中的负面典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理古城内的“洋人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芒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南与缅甸接壤,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德宏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及区域性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它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边境县级市,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芒市民族风情浓郁,森林资源丰富,景色秀丽,乃西南古丝绸之路要道。这里,中原文化与绚丽多彩的边疆民族文化深度融合。8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用4个多小时游览了勐巴娜西珍奇园,勐焕大金塔,还顺便观瞻了“树包塔”奇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勐巴娜西珍奇园是很值得推荐的。“勐巴娜西”有神奇、美丽、富饶的意思。进入此园,我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不够使的。珍奇园拥有四项全国之最:古树名木数量之多,年代之古,为全国之最;奇石、树化石、尤其是世界上罕见的树化玉,规格之大、精品之多,为全国之最;大型根雕造型之美,形状之奇,品位之高,为全国之最;大树移植数量之多,成活率之高,为全国之最。信步珍奇园,罕见的千年桂花、千年黄杨、千年紫薇、亿年硅化木玉石处处可及。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恍如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使人目不暇接,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珍奇园内有世界罕见的树化玉、翡翠、玉石原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勐焕大金塔堪称当今中国南传佛教第一塔,为芒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公认的佛教圣地。2004年重建后的勐焕大金塔,数公里外可见。塔高76米,基座直径50米,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敬香叩首,顶礼膜拜。附近另一奇观“树包塔”,如今塔顶的榕树已高达30余米。树冠覆盖1000平方米,形成神奇别致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芒市勐焕大金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瑞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瑞丽是云南最西南部的边陲小城,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它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170公里,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级口岸,是中缅贸易的重要枢纽。由于紧邻缅甸,“一院两国、一井两国、一街两国、一桥两国”等独特地理景观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可为前来打卡的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8月6日上午九时许,我们到达最为著名的“一寨两国”参观游览。此地处在瑞丽西南方11km处,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瑞丽“一寨两国”正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蒙蒙细雨中,我漫步寨内石卵铺就的小径上,欣赏着一处处有中、缅文字标注、介绍的建筑物、小院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以红砖建造的具有缅式风格的诸多住宅、公共设施为背景,拍照留影。最吸睛的当属用5068枚玉石铺成的一段国境线。黄色地砖代表中国,白色地砖象征缅甸,全长423米。此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寨子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他们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和睦相处。真实体现出“一寨两国,胞波情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身临其境拍摄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此寨走出,余兴未尽,顺路来到不远处的瑞丽国家一级口岸“姐告国门”开眼界。这里戒备森严,出入两国关卡的居民和所有人员,都严格按照正常的出入境手续一道道过关。我在这里拍下“320国道止点”标志牌以及“天涯地角”石碑作为永久纪念。在返程的路上,离口岸不远处,竟然还有一个入境人员检查站,每人必须履行完相关手续后才予以放行。好像我游客们真的是从国外赶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墙壁另一侧就是缅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下午,从瑞丽边寨游览结束后,我们又兴致勃勃地乘车赶到相距不远的腾冲市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市清水镇,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佤族人经过多年迁徙落户于此,是腾冲的土著居民村寨之一。“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此考察乡村脱贫工作,这里是被总书记祝福的喜福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司莫拉佤族村寨的独特标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村寨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乡村、国家4A级景区等荣誉称号。景区内有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木鼓屋、司莫拉礼堂、大箐古榕树群、七子泉、幸福书吧等游览点。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佤族悠久历史和生活生产状况。远眺周边稻田里,以种植农作物摆绘的美丽图案,彰显出佤族村寨百姓和谐幸福的生活景象。同48岁的负责停车场安保工作的佤族村民交谈中,我更深切感受到这一点…。返回途中,我情不自禁吭起《阿佤人民唱新歌》的乐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佤族村寨外农作物绘制的美丽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腾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腾冲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西部,与缅甸接壤,面积5845平方公里,人口70万。腾冲以火山地热、翡翠文化和抗战历史闻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玉石交易量占全世界的90%。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部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市。声势浩大的全民抗战,形成了腾冲独特的文化现象——抗战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安门广场的纪念花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和腾冲一度是全国大后方。但由于中国远征军和滇缅公路的原因,这里又演变成中国抗战的第一线,腾冲处处弥漫着战火硝烟。这次我之所以选择到滇西旅游,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要到腾冲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抗战氛围。腾冲是我向往已久、非常崇拜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反映抗战中战斗场景的石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促成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救亡图存,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前进方向。中共中央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方针、政策,指导全民族抗战。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正面战场也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寇面前,虽节节败退,但屡败屡战,不屈不挠。尤其是抗战后期与美国、英国等结成的反法西斯国际同盟,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功不可没。所以,中国人民为保家卫国、抵御外来侵略进行的抗战,是正义之战、合法之战。为此献身的中华儿女都是二战英雄、民族先烈,都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爱戴和怀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殇墓园内的警钟长鸣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7日下午,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列队进入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殇墓园》进行凭吊瞻仰。整个墓园庄严肃穆,掩盖在苍松翠竹、花卉芳草之中,这个墓园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大家首先向耸立的墓碑三鞠躬,并垂首默哀,敬献白菊。此时,乌云密布,细雨蒙蒙,仿佛苍天留下的悲愤与思念的泪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安葬的是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为腾冲解放而献身的3168名将士。进入墓园大门通道,我们拾级而上,逐一经过忠烈祠、小团坡、纪念碑、纪念塔…,认真倾听导游介绍,仔细浏览有关文字图案。那3000余尊小石碑坚强挺立,象征着远征将士的顽强意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联想到近日观看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和已掌握的其他丰富史料,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永远值得铭记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远征军将士的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对抗,更是文明的较量。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不仅践踏了我国的领土,更是对人类正义与和平的公然挑衅。而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的抗战长城,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更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8月1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曲靖·中城华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