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梨闪耀黄坪村</p><p class="ql-block">作者:赵洪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宣恩曾经是湖北省的贫困县,作为中国志愿医生湖北行动队长,宣恩也曾是我们列为的帮扶对象。来到恩施,听说宣恩脱贫致富的历程,便有意去探访曾经的宣恩贫困村。</p><p class="ql-block">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有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黄坪村。来到黄坪村村史馆,一位年青的故娘,也是大学生村官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发展情况。几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贫困村,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村民年收入不足3000元。然而,短短几年间,黄坪村却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收入翻了近十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坪村地处武陵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稀少,收入微薄。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资源进不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日渐凋零。 “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雨天泥泞不堪,去趟镇上要走几个小时。”一位老村民回忆道。黄坪村这里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本是发展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然而在过去,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低下。</p><p class="ql-block"> 转机出现在2015年,当地农业部门经过科学调研,发现黄坪村的土壤pH值在5.8-6.5之间,富含有机质,且海拔高度在600-800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黄金梨的种植。"刚开始推广时,村民们将信将疑。"黄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回忆道。为了打消顾虑,村里组织党员和村干部率先试种,农技专家驻村指导。村民张大山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农技员手把手教我们整地、施肥、修剪,第一年挂果就卖了近两万元,比种玉米强多了!"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种植队伍。</p><p class="ql-block"> 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让即将成熟的梨子损失惨重。村民们没有气馁,在政府帮助下引入了防雹网,并购买了农业保险。技术团队也改进了种植方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使梨子的品质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如今,黄坪村的黄金梨不仅个头均匀、皮薄多汁,甜度也稳定在14%以上,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p><p class="ql-block"> 走在今天的黄坪村,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硬化的村道通到每片梨园,梨农们穿梭在层层叠叠的梨树间。阳光穿透晨雾,照在一颗颗套着保护袋的黄金梨上,村民们小心翼翼地解开袋子,金黄色的果实便露了出来,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这些被当地人称为"黄金果"的梨子,正悄然改变着这个鄂西山区村庄的命运轨迹。田间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和果树生长状况。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分拣车间,电商服务站,还注册了"黄坪金梨"品牌。一位村民笑着说:"现在我们的梨子通过电商能卖到北京、上海,价格翻了一番。去年我家8亩梨园收入16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更可喜的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年轻人回流。一位29岁的大学毕业生后回到村里,利用直播带货帮助乡亲们销售黄金梨,去年带动全村线上销售超过200万元。他还组织年轻人成立了合作社,开发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p><p class="ql-block"> 黄坪村由穷变富是宣恩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黄金梨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带动8000余农户增收致富。这颗小小的黄金梨,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富了农民的生活,美了乡村的容颜。黄坪村的故事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找准特色、科技赋能、延伸链条,传统农业同样能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民宿和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 除了发展黄金梨产业 2016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后,发现黄坪村虽然经济落后,但自然风光优美,土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荷塘景观</p> <p class="ql-block">乡村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修路通网,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通村公路,硬化了村内道路,解决了出行难题。 实现4G网络全覆盖,让山村也能“触网”,为后续电商和旅游推广奠定基础。 </p><p class="ql-block"> 打造“云端黄坪”,高山景观成卖点。 </p><p class="ql-block">黄坪村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村里顺势推出“云端黄坪”品牌,修建观景台、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俯瞰起伏的山峦、星罗棋布的村落和自然绿洲。</p> <p class="ql-block"> 修复传统吊脚楼,打造土家族风情街,游客可以体验摆手舞、摔碗酒、长桌宴等民俗活动。 开发特色农产品,如高山云雾茶、土家腊肉、野生蜂蜜,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项目的落地,黄坪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络绎不绝。 </p><p class="ql-block"> 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到现在每年超10万人次,节假日一房难求。 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让村民年均收入从3000元增至3万元以上。 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开民宿、做导游、搞直播,带动全村发展。 </p><p class="ql-block"> 黄坪村的逆袭证明,只要找准方向,穷山村也能变成“金窝窝”。它的故事不仅是脱贫致富的典范,更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黄坪村这样的地方,在政策与民心的双重推动下,焕发新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