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键词</b></p><p class="ql-block">- 资本捧杀(消费主义、媒体宣传、收割闭环)</p><p class="ql-block">- 女性市场(主攻方向、创造节日、消费引导)</p><p class="ql-block">- 婚恋问题(大龄剩女、男女单身数量矛盾、择偶标准升高)</p><p class="ql-block">- 收割策略(曲线救国、话术洗脑、道德绑架、同时收割男女)</p><p class="ql-block">- 国际婚姻(开放建议、解决剩男问题)</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民众因滞胀倾向储蓄,资本家为刺激消费,通过媒体疯狂宣传消费主义,让民众从爱储蓄转向爱消费,甚至透支信用卡,到21世纪初储蓄率大幅下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腾飞,资本将美国的消费主义套路引入国内,起初无差别宣传,但国内男性消费理智,资本遂主攻女性市场。约从2010年起,资本创造出诸多新节日(如女神节、520节),还将原有节日(如双十一、六一儿童节)变为消费由头,核心是促使女性消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由于女性消费需资金支撑,资本又转向男性,采用曲线救国策略,通过制造“男人该赚钱养家”“爱她就给她花钱”等话术,利用女性感性特点和对男性的道德绑架,形成收割闭环,同时赚男女的钱,导致朋友圈流行晒高额转账、清空购物车等现象。对于不妥协的男性,资本以“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贬低为直男、穷屌丝”等方式施压,迫使他们卷入消费内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期的捧杀让部分女性迷失,择偶标准升高,导致“大龄剩女”数量增多,而单身男性多集中在下沉市场,形成婚恋错配,结婚率下降。对此,有建议开放规范国际婚姻,利用我国发展优势吸引周边国家女性,为剩男提供出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句</b></p><p class="ql-block">1. 好像除了清明节,所有的节日都成了消费的由头。</p><p class="ql-block">2. 一个完美的收割闭环就形成了,资本同时收割了男性和女性的钱。</p><p class="ql-block">3. 没有公主的命,却落下了一身的公主病。</p><p class="ql-block">4. 由奢入俭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