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归途映星海——记新化县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민민丫だ

首语 <p class="ql-block">  当盛夏的余温与汇报声交织,我们的七日研修也抵达了终点。回望来路,从新化各地奔赴而来的我们,像十束散落的光,各自怀揣着对教育的虔诚与些许迷茫。而此刻,当我们并肩站立,心中已然汇成了一片温暖的光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不仅是一次培训,更是一场恰到好处的相逢,一段关于成长与陪伴的旅程。</span></p> 理念之花:理念在课堂中绽放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新课标下的“学科素养”如何不再是悬浮的口号?日复一日的教学,如何能跳出经验的茧房,找到新的活力?七天里,专家们的智慧如灯塔,为我们拨开了眼前的迷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教什么”,而是开始深刻地追问“为何而教”。左鹏博士所言的“教育家精神”,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我们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点灯人。</p> <p class="ql-block">  而仰天湖实验学校的访学,则让我们亲眼见证了理念落地的鲜活模样:那些在小组合作中闪光的眼神,那些在跨学科项目中绽放的创意,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好的教育,是有生命的,是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的。</p> <p class="ql-block">  从黄雅芩老师的“研究型教师”路径,到屈卫国教授的“心理学智慧”,再到叶波教授对“跨学科融合”的剖析,我们收获的不再是零散的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我们学会了如何像研究者一样审视自己的课堂,如何用心理学的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门,如何打破学科的壁垒,带领孩子们看到一个更广阔、更完整的世界。这份收获,沉甸甸的,它关乎专业,更关乎视野与格局。</p> 团队之光:我们并非孤岛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专家的引领是高屋建瓴的启迪,那么第七组十位伙伴的同行,则是这段旅程中最温暖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至今记得,初见时的拘谨与礼貌,在一次次热烈地探讨交流中,悄然融化。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课堂上的“得意之作”与“难言之隐”。你会发现,原来那个让你头疼的问题,也正困扰着另一位同仁;你偶然闪现的一个教学灵感,恰好能为他人的困境提供一束光。</p> <p class="ql-block">  那些看似寻常的瞬间,如今想来,都带着温度:是清晨互相提醒带好资料的问候,是课间追着专家请教时默契的追问,是复盘时毫无保留的思想碰撞,更是在最终成果汇报时,那一道道投向彼此的、充满信任与鼓励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教育者,而是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共同体。我们相互倾听,彼此赋能,将个人的微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前行的路。这种“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是比任何理论都更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确信,在教育这条漫长而时有孤独的路上,我们从不独行。</p> 尾声,亦是序章 <p class="ql-block">  七日为期,研修有尽,但思考与成长没有终点。返程的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厚厚的笔记,更是被重新点燃的教育热情,和一份名为“第七组”的珍贵情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这份光与热,即将回到各自的校园,回到我们深爱的三尺讲台。前路漫漫,但我们知道,那十束微光,将永远在心中闪亮,温暖着彼此,也必将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旅程。</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第七组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编辑:龙敏 孙璐妮</p><p class="ql-block">日期:2025年8月16日</p>